“既然此事要验证,所费时
并不多,尝试一番也未尝不可,只是户部事……”
朱祐樘见张延龄的方法似是行之有效,再加上萧敬的鼎力支持,犹豫之间便答应先试试。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但他想到一个问题。
叫你来是商量户部改革的,你上来就整个新的制盐方法,这思维跳跃
是不是太大?
张延龄笑道:“臣对于户部事的看法,先前已奏明,便是先同意盐引价高者得的方案,并以近年盐产减少为由,压缩今夏盐引的量,以盐商过去几年的习惯,必定会高价购得盐引,而后积压盐引囤积居奇。”
“陛下试想一下,若臣所提出的晒盐法成功,各盐场照做,如今正是四月里旱季之时,到雨季之前还有几个月,各盐场大量出盐,到时只要再多出盐引,必可令盐引价格走低,百姓也能吃到盐,朝廷的赋税也有。”
“盐商高价得盐引,后期大批低价盐引放出,他们将会为之前的低买高卖付出代价。如此可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朱祐樘虽然不懂什么经济学,但他始终是大明的皇帝。
在统筹大局观方面,是要比普通大臣高一个层次的。
他听到张延龄的话,不由眼前一亮。
朱祐樘开怀一笑道:“那朕是否真的要期待你所提的计划能成,未来还能推行到大明各盐场?若你真能令各盐场的盐提高产量,怕是再没
敢非议于你。哈哈,延龄,朕看好你。”
这种看好,纯粹是一种鼓励。
姐夫和小舅子之前好似闲话家常,言谈甚欢。
一旁的萧敬突然感觉到压力山大。
原来这次的晒盐试验,还涉及到户部的改革成效,让盐商大出血等等……若成功还好,他功劳更加一等,但若是失败,单纯将责任推给张延龄可不能解决问题。
萧敬已开始有些后悔。
但他也更着紧,想要办好此事。
……
……
夜晚简单的家庭议事结束,本来张家兄弟是要跟张皇后作别的。
朱祐樘的意思,是要留张金氏在宫里住几天,回
他通知到坤宁宫那边,因为已经
夜,便让萧敬送兄弟二
出宫。
出宫的路上,张鹤龄有意减缓步伐,凑过来问道:“老二,你从哪知道那么多事?为何你跟姐夫所说的,我一句都听不懂?”
“盐场里的事都是粗莽灶户所为,大哥不懂就不懂,没关系。”
张延龄敷衍的言语,让张鹤龄满意点
。
张鹤龄随即叹
气道:“那炼丹的事怎办是好?先前被你言中,李天师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居然不说那仙
是真的,别是事后真打算把炼丹失败的责任赖到为兄
上,老二,看你主意多,快给为兄出个主意。”
张延龄一句话呛回去:“大哥,你之前不是说,李广并非那种不负责任的
?”
张鹤龄登时着急道:“你小子,故意让为兄难堪是吧?”
因为声音有些大,走在前面的萧敬都不由回
看着两兄弟:“两位国舅爷,早些出宫为好,夜也
了别耽误了两位回府。”
说完继续提着灯笼引路。
张延龄跟着走了几步,才带着恨其不争的
吻道:“大哥,此事很棘手,不是随便就能解决的,现在主动权完全在李广手里,想拿回主动权非要兵行险招。”
“啥叫兵行险招?”张鹤龄听得云里雾里。
张延龄没去解释。
这大哥自己犯的错,还要他这个当弟弟的擦
,要不是张鹤龄自己在外吃不得苦,非要找假冒的仙
回来冒充,何至于将把柄落在李广手里?
“回
说吧,大哥还是赶紧回去跟家里
团聚。”
张延龄没仔细说。
因为萧敬那边还有涉及到晒盐试验的事要跟张延龄谈,张延龄也只能暂时把张鹤龄的事抛诸脑后。
……
……
接下来几
,京师内一切风平
静。
萧敬暗中试验盐场的事,对外一律保密,连朝中大臣都不知其中
由,反而是拍卖盐引的事进行很顺利,第一批的长芦盐引基本都已由户部支出去。
涉及到夏盐的出产和运输,盐引这东西相当于期货的“凭证”。
以张延龄想来,让徽商中套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利用商
逐利的趋势便可,即便徽商购买盐引不多,以徽商过去几年所压的盐引数量,也足够让他们喝一壶。
这天他把查隋奇的事都整理完毕,最后一批东西也送到户部。
他亲自登门找了崔元,准备跟崔元再去一趟翰林院。
皇帝
待的差事暂时完成,总该想想收揽
才的问题,之前宴请众新科翰林出了状况,他还一直没来得及去跟这些
仔细说说,算是一种“赔罪”。
上次去翰林院,让翰林院的
不敢再小觑于他,有几
甚至有亲近之意,好好发展一番,不定能从大明朝的这些储相中发展出几个帮手,再合适不过。
“爵爷亲自驾临,真是蓬荜生辉。”
崔元听说张延龄来,主动迎到门
,行礼时还非常恭敬。
张延龄道:“办完手
上的差事,便想与崔兄你到处走走,最好是去翰苑走一趟,之前因为我的一点事引得一些不悦,此番去给诸位翰苑的学士赔罪。”
崔元点
道:“要得,让在下先把家中事
待一番,再与建昌伯同往。”
崔元好像有什么要紧事。
随后带张延龄到他的书房。
一个长公主的驸马,权力没多少,在朝中也没什么声望,家里能有点地位全是朱效茹的赐予,张延龄进到崔元的小书房内,便心生几分怜悯。
大男
尚公主吃软饭,这条路不好走。
“驸马在练习书法?”张延龄发现桌上摆着纸张,毛笔还蘸墨。
崔元正在收拾什么东西,还将一个书童叫过去做了
待,闻言回
笑道:“不是,在下不过是附庸风雅,在续诗罢了。”
“续诗?”
张延龄皱眉。
他就没听过有这种附庸风雅的方式。
你说自己在作诗还容易理解,续诗是个什么鬼?
崔元走过来,引张延龄到书桌前道:“却说之前有大才之士为吴中才子祝允明题写《竹生于石》,却是当
那位大才之士,还信
所道了半首诗,是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涉及之意境,已超脱当世才学之冠。”
“以至于京师士子中,最近也在谈论这首诗,还有的
想将这首诗给补全,并以此来展现学问。”
“这不……舍内,长公主殿下,与德清长公主最近也在议论这首诗,让在下补全诗词,可在下的学问实在浅薄得很……”
“建昌伯才学广博,要不您给续上?”
张延龄终于知道崔元为什么不着急走,原来家里老婆和小姨子正在探讨续诗的事,让自诩有才学的崔元给续上。
姐姐在妹妹面前卖弄丈夫才学,结果崔元的学问是一瓶不满半瓶咣当。
张延龄没好气道:“那不是什么诗,不过是俗语,所谓续诗……呵呵,无用功而已。”
“啊?”
崔元惊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