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建昌侯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兄弟阋墙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兄弟阋墙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张延龄将他的第三份奏疏拿出。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一份奏疏折叠在一起,厚厚的一沓。

众大臣纷纷在想,要是这第三份奏疏也是参劾的,这要参劾多少的罪行才能整理出这如此厚的一份?

不会是满朝文武都被他参劾了吧?

换了以往,他们绝对不相信朝堂上还有这种与全天下作对的愣青,但现在他们见识过张延龄“大义灭亲”的举动之后,已没之前那种确定,放在张延龄身上真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陛下,臣所奏的第三件事,乃是过去数年工部河工大账的核算,现已做整理,还请陛下御览。”

张延龄原来是把最重要的一件事,本该也是张延龄所报的唯一一件事,放在了最后。

众大臣也纷纷在想:“早该想到的。”

最初皇帝就问过张延龄,工部账目是否整理清楚,张延龄回答就说是,那今天张延龄不管奏几件事,总会把河工账目上报,否则张延龄不成了在朝堂上信开河?

韦泰正要过来接这份奏疏,却被徐溥上前一步拦下。

张延龄打量徐溥道:“徐阁老,您这是什么意思?”

徐溥没理会张延龄,对朱祐樘奏报道:“陛下,建昌伯本是派去监督河工账目之,现在他成了核算者,当有监督之将他所列的账目进行监督后,方能上奏,此乃朝廷典制,或由工部重新进行审勘,再行上奏不迟。”

朱祐樘皱眉。

张延龄则笑道:“徐阁老,你的意思是,我把工部的账目核算完毕,可能涉及到工部内的一些弊政,然后再把这份账目给工部重新审阅,让他们把错误改回来,这样上报陛下之时就可以万事大吉,什么弊政都可以消弭于无形?”

尽管徐溥不想理会张延龄,听到这种类似于攻击他的话,他还是忍不住道:“建昌伯,一切都乃是典制所定,你是监督之,非核算之,现在你越俎代庖,那就该有对你的账目勘定,这是规矩。”

到张延龄不理会徐溥。

张延龄道:“陛下,工部账目凌,连誊录方面都能错漏百出,还对臣说什么需要一个月以上才能完成算总,臣实在气不过,才提出要自行算总,现在臣五天算出来,却有想阻挠臣上报,岂不是等于告诉全天下之这工部账目中问题重重?”

“臣请上奏,一刻都不能拖延!”

“陛下……”

就在徐溥还要据理力争,强调规矩重要时。

朱祐樘突然一抬手打断了徐溥的话,厉喝道:“准奏请!”

徐溥被驳回去,脸色瞬间很不好看。

当他退回到臣班时,望向张延龄的眼神复杂异常。

在场的好像突然明白到为何张延龄上来不奏大账,而要去挑那些毛蒜皮的毛病,此时张延龄上奏的第一件事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延龄先去参劾工部账目的誊录问题,工部连一个区区的记录和整理账目上,都能错漏百出,皇帝还有什么理由相信工部在别的问题上不会出错?

刘健仍旧走出来争论道:“陛下,此例不可开。”

在刘健说话时,韦泰已将张延龄的奏疏呈递到朱祐樘面前,朱祐樘冷声道:“要对建昌伯的算总重新监督和审验,也不妨碍朕今天先行查看。难道等他先上奏结束,就不能再行一并审验了吗?”

刘健突然发现皇帝也学会了张延龄呛那一套,瞬间哑无言。

想想也是,现在你们提出张延龄的数据必须要经过重新的监督审查,但皇帝要提前查阅,影响你们审查还是怎么着?

除非是你们心里有鬼。

朱祐樘将奏疏拿在手上,语气稍微平和了一些,再解释道:“如建昌伯所言,三件事之后会对工部账目封存查验,若建昌伯所奏有误,朕第一个不饶他!但若谁还要继续阻拦朕对此事的勘察,便与罪者同罪!”

刘健闻言,只能退回臣班。

再坚持,那就要跟犯事的官员同罪,他可不会触如此的霉

……

……

“哗啦……”

朱祐樘亲自把张延龄的奏疏打开来。

然后……

全场都傻眼了。

一份奏疏是用书折写就,朱祐樘双手撑开,居然这份奏疏还没到,需要韦泰帮忙,拉出去有三米多长,才算是把张延龄的奏疏展现于众

皇帝脸色瞬间就很难看。

在场的大臣都在暗笑:“让你这个皇帝之前对国舅百般回护,现在出丑了吧?这么长的奏疏,他不会是把所有的数字都整理在上面,然后让皇帝你重新给他算一遍吧?”

连刘璋等看了这一幕都稍稍松气,心里在想:“就说此子五天不可能把算总完成,总数再大,也没到需要写三米卷轴的地步吧?”

就在众以为朱祐樘要马上发怒,怪罪张延龄戏弄之罪时,却见朱祐樘竟然还潜心看了起来,居然还是从看的。

众大臣又在想:“就算皇帝现在已经没台阶可下,到了非看不可的地步,可要是等皇帝看完,怕是定要到中午以后吧?这怕不是又要改回到午朝?我们早饭都没吃呢。”

而此时,皇帝最初那很难看的脸色,也在缓解。

眉宇之间又有一沉思的神色在蔓延,这说明即便张延龄整理出来的奏疏很长,但皇帝还是看进去了。

张延龄此时走出来,笑道:“诸位臣僚,你们不会认为是我给陛下上奏了一份说本,给陛下讲故事听呢吧?”

朱祐樘本来还在认真看奏疏上的内容,闻言不由抬皱眉道:“建昌伯,好好说话!”

“是,陛下!”

张延龄做恭敬领命之状,随即道,“臣自从查阅工部河工账目之后,所知工部账目涉及从成化末年到今时今……”

谢迁笑着提醒道:“建昌伯,你说错了,河工是从弘治二年五月黄河于开封及荆隆决堤,到去年也就是弘治八年四月,就已基本完工!”

张延龄道:“谢阁老有所不知,黄河年年都在治理,成化末时黄河就多番决,弘治二年和六年的决只是改道原因,并非河工之始。”“再者,去年里河工是完工,但事后修缮、维护的事不是还在进行中?每年不需要朝廷和地方调拨钱粮和工?还有因改河道而产生的诸多民生问题,涉及到土地、屋舍等安民之事,到今时今就结束了吗?”

谢迁脸上的笑容敛去,他突然觉得张延龄对河工的理解绝对不是算了个总账那个简单,本还想下下张延龄的威风,这才知是自己对河工了解不足。

谢迁也只能重新笑笑,退回臣班。

张延龄道:“有些真是的,非要打断我上奏陛下!”

谢迁瞬间连笑都笑不出来了,脸色很尴尬。

在场的大臣也在想,像谢迁这样的尤侃侃的笑面虎,都能被此子呛到无言以对脸上笑容都没有,此子的嘴是何等之毒辣?

这可是经验教训,跟他逞舌之争真是必败无疑,我们以后可别跟他做无谓的舌之争。

张延龄继续道:“陛下,因为河工跨度超过十年,从朝廷到地方,光是督造和主持之就换了几批,河工修造和改道等方案更是前后改变多次,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后才制定下如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