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建昌侯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容后再议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容后再议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三竿之后。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众文武大臣,连同张家两兄弟、崔元出现在奉天殿,朱祐樘也姗姗来迟。

朝议正式开始。

朱祐樘脸色憔悴,的确像是生病的样子。

张延龄只是看一眼,便觉察不像是风寒,但至于是什么原因却也不好说,猜想可能会跟朱祐樘长期服用丹药重金属中毒有关。

朝会开始之前,张延龄没跟在场任何一名大臣打招呼。

他知道,今天又是来朝堂上“拼死搏杀”的,既然早就知道是对手,那也没必要每次都对敌表现出和颜悦色。再者他才刚回京师一天,旅途劳顿,还想省省体力,想着回去后跟苏瑶、小狐狸和二仙姐妹好好团聚,岂能在这些老古董身上白费力气?

朝议一开始。

所议论并不是张延龄在山东的案子,是有关蒙古火筛部叩边的。

“……陛下,此番鞑靼欺太甚,接连在我延绥、偏等处袭扰,断断续续有十数,劫掠我边疆牧民、百姓,我边军将士不堪其扰……”

说话的,是兵部侍郎阎仲宇。

他说得是义愤填膺,但在张延龄总结来,不过就是“蒙古犯边、边疆风声鹤唳、最后双方一个没死、蒙古又撤兵”这么个套路。

明朝中叶,中原王朝跟蒙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太,如今原鞑靼小王子达延汗正在崛起,再用不了几年,达延汗就要统一漠南蒙古,而达延汗有一点很聪明,就是保持了对大明的臣服,以至于未来这段时间边疆并没有太大的战事发生。

朱祐樘脸色不太好,偶尔咳嗽两声,在他咳嗽时阎仲宇也没有停顿下来。

等阎仲宇汇报完毕,朱祐樘语气平和问道:“诸位卿家,对此有何意见?”

听起来,还是那个没有主见,什么事都要问大臣意见的憨厚皇帝。

但众大臣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多了个张延龄,君臣之间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陛下,火筛犯边,在于从去年吐鲁番之战拉扯之后,朝廷断绝边疆互市贸易,与至于原缺乏物资,借此机会或可重开互市,以安边地。”

兵部尚书马文升走出来进言。

马文升到底还是有见识的,为什么火筛会没事跟大明较劲?不是他自不量力,实在也是没办法。

北边有鞑靼中兴之主之称的达延汗在崛起,南边大明断绝其互市,原什么气候谁都清楚,若是不依托跟大明贸易,资源肯定不足,换不来就只能动抢的,所以要安定这些异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其需求。

听起来是这个道理,但如此一来不就成了大明向异族妥协?

朱祐樘点了点,突然看着张延龄道:“建昌伯,你有何看法?”

皇帝先听了兵部尚书的意见,未置可否,居然不问首辅大臣等的意见,而直接问张延龄,众大臣心里自然都很不爽。

但想到今天朝议的重点也不在此,他们也只能先忍住这气,其实他们也想听听张延龄对于北疆军事有什么过的见地,至少了解张延龄是主战还是主和派,即便之前有过吐鲁番的问题,也难断定此事,或许还能从张延龄的应答中提前嗅出皇帝的倾向,为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召对做准备。

这些文臣可都贼得很。

张延龄道:“回陛下,臣对于战争什么的,完全没看法,臣不擅长这个。”

“嗯。”朱祐樘点了点,似乎不想追问。

但众大臣一听就来劲了,你小子也有不擅长的事?感你就擅长跟舌之争?说得天花坠,做起来就无能为力?那正好,我们正愁找不到突呢,你就送上门。

工部左侍郎徐贯走出来道:“陛下,建昌伯一向见识卓绝,怎可能会在今之事上说不擅长?以臣看来,他有推诿之嫌。”

张延龄斜眼看了看徐贯。

朝堂上,今天刘璋没来,刘璋之前还好好的,或许是听说张延龄回来,生怕再跟张延龄置气,再到吐血的地步,以他的身子骨再有下次或许直接要身黄土,就脆称病避开张延龄。

也可能是别对他的建议。

既然你跟张延龄不对付,以你的耿直脾气,在朝堂上听了张延龄的狡赖之后必不会无动于衷,与其到时出来争,气大伤身,还是先在家养两天,让我们替你出……

朱祐樘听了徐贯的话,似乎也觉得有道理。

再或者是朱祐樘不想放过任何一个考校张延龄……再说难听点是压榨张延龄的机会。

朕好不容易找了你这个帮手,你就跟朕说你不懂?

“建昌伯,不管你擅长与否,说说你的看法。”朱祐樘道。

张延龄心中冷笑一声。

我还憋着气要跟你们在山东问题上来个你来我往,你们倒好,上来拿军事考我?我不说,你们还不乐意是吧?

张延龄道:“陛下,以臣看来,边疆战事不能以绥靖为主,若是重开互市,不等于说我大明怕了北方蛮族?令他族以为如此能令中原王朝屈服,争相仿效?”

本来,张延龄没打算去批评马文升。

马文升作为大明军事统帅,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时候不适合跟火筛部死扛到底,再者开互市其实对中原王朝也无坏处。

但既然是皇帝让他说,那张延龄就要表现出强硬主战派的风格。

不为别的,就在于大明王朝对于原政策一向太过于谦和,以至于原部族很多时候都是蹬鼻子上脸,更因为未来达延部崛起之后,原势力也会进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局面,若不遏制,这对中原王朝可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

那就是历史上的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朱厚照,绝对是个战争贩子。

这小子如今可在后面听着,张延龄并不会打击这小子的战争积极,大明未来的“武宗皇帝”,若不拿出点你所好的东西来,你如何会对我言听计从?

“嗯。”朱祐樘又只是轻描淡写点点

随即朱祐樘又看着徐溥道:“徐阁老,你对两位卿家的意见如何看?”

徐溥听了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遇到这种事,第三个才来问我,还让我去评价兵部尚书和一个外戚的意见,谁的更好?这是皇帝应该有的态度吗?

“回陛下,老臣认为,绥靖虽然容易姑息养,但对于眼下西北局势来说,不适宜大动戈,或互市不开,加强边疆戒备,同样可以起到整肃边备的效果,何况宣府地方钱粮治理,一直迟迟没有结果……”

徐溥的话,听起来就是捣糨糊的。

听起来他是支持马文升的,但他所谓“不开互市”的原则,跟张延龄的想法有何区别?

但他的进言还是有很大的建设,就是在提醒皇帝和众大臣,宣府钱粮治理的事,一直都还没有进展,朝廷在钱粮调度方面有极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伤不起,还是保持现状为好。

朱祐樘想了想,一摆手道:“再议吧。”

一件涉及到外族犯边的大事,到皇帝这里,似乎也不是很看重,最后给出的意见就是“再议”。

换了以往,或还有大臣出来争一争,但现在,好像谁都没那气神。在于争什么,他们自己也找不到方向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