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第四更!求订阅月票!】37/100

第二百三十七章 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第四更!求订阅月票!】37/100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样的,如果不是宗室,哪怕他是勋贵,我也要拼命的提拔他,让他成为我法家的大将啊!

他一定能取得比我更加辉煌的成就!

“但是你这个用什么材料做?泥土吗?”景和帝看出来缺点,“如果是砖土的话,他们的房顶是承受不了的,本身雪的积压就够重的了。”

“城里的砖土房可以用这个方案,茅屋就用铁皮吧。”柳铭淇道,“稍微厚实抗风抗重的铁皮,一家的烟囱用二十斤就差不多了。”

“让他们买铁皮?还是买成品?负担有点大吧?”景和帝皱眉道。

现今铁价大概是三十文一斤,前面怡王府卖给原小部落联盟的一百铁锅,径四尺,大约用铁是十斤,加上打造和流通费用,到京城老百姓的手里是五钱银子一

这个价格不算高了,如今的工地上巫夜霜给的是两百文一天的天价,几天活儿就能买一铁锅。

“买什么买?”柳铭淇鄙视了一下皇帝大伯,“如果让他们买,他们大部分都舍不得。不如让苗大和熊大这边,以工钱的形式给他们结算,就按五钱银子一个吧!

朝廷统一一下烟囱的径大小长短,再把这个单子发放下去,给城里城外的上百家铁匠铺,由我们提供生铁,他们只要赚打造费用就行。这样一气做几百上千个,铁匠和徒弟们又能赚一笔,我们相当于又帮了上千家。”

“妙!”

苗炎忍不住拍案叫好,“裕王世子聪慧如此,实乃我大康的幸运啊!”

景和帝难免有点讪讪,然后就又挑毛病:“铭淇,你都说了他们舍不得,那么扣工钱,算下来也是接近三天没有一点收,他们能愿意?还是舍不得吧?”

柳铭淇哪里会被这种问题难倒,“简单啊,让他们加班就行了!早上早上工一个时辰,晚上晚一个时辰下工,加班五天时间就能白得这么一个铁烟囱,皇上你说他们愿意不?”

苗炎听得笑吟吟的,连连点

景和帝听得默然无语。

这个臭小子的脑袋还真是灵活啊,鬼主意一个接着一个的。

但他又不可能否定柳铭淇的建议。

因为这样宣布下去,工们绝对会同意的。

加班的钱本来就不在他们的计划中,现在加班能白白得到一个大铁烟囱,完全是白嫖,谁不喜欢?

至于说他们也付出了劳力……

拜托,劳力这东西,用光了休息一下就会回来,怕活那你还怎么生存?

“那就这么?”片刻过后,景和帝面无表的望向了苗炎,“钱你们帝京府出,没问题吧?”

“没问题。”

苗炎爽快的答应了,“但是煤炭的事,我们就无能为力了。除了朝廷发放之外,还请快点从山西运煤过来,免得中途没有了才糟糕。”

“好。”

这一点景和帝倒不会推脱,他最珍惜老百姓的生命了。

“等一等!”

没想到的是,柳铭淇提出了异议,“小臣我建议,不能白白的发放,白给的东西不公平。”

景和帝皱眉问:“为什么?他们买一个冬天的煤炭,这有可能吗?”

“他们的工钱并不低,一天两百文钱,比城里许多活儿的都高。”柳铭淇道:“一百斤煤炭价格才一钱二分银子,也就是一百二十文,他们五之家每天全天做饭取暖,最多也只用三十斤煤炭,也就是三十六文。这叫买不起?”

苗炎说了一句:“殿下,他们还得存钱回家展开生产生活,这点钱存得不容易,能帮就帮吧!”

柳铭淇看了他一眼,“苗大,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你们这么做了,那帝京城的老百姓怎么办,京畿地区的老百姓怎么办?他们就比灾民容易很多?在这个天下,谁不是用尽全力才勉强活着?要给大家都给,要不给大家都不给,否则何以服众?”

苗炎倒吸了一冷气。

他的脸色都变了。

就在景和帝以为他们要起来的时候,苗炎忽然对柳铭淇鞠了一躬,“今天世子殿下屡屡指教下官,下官却还是走了误区之中,谢谢世子殿下当喝,才没有让下官失去法家的本心!对不起,殿下,是苗炎错了!”

柳铭淇看到他这么严肃,倒也有点不好意思。

景和帝刚才只是考虑到了亏待文武百官、小吏和禁军将士们,却没有考虑比他们更加穷困的老百姓。

手心也是,手背也是

皇帝一个都割舍不下,所以这个方案还真不行。

所以他问柳铭淇,“铭淇你有什么主意?不许来歪主意!”

“小臣的主意就是便宜一点卖,一钱二分银子只是对外的零售价,内务府开采出来的价格肯定很便宜。我们就让利一部分,您的内库再承担一点损失,按照每一百斤六分银子的价格卖,这样所有的老百姓买三十斤,价格也才十八文钱,他们能承受得起。不不不!”

柳铭淇说到一半,忽然就连声否定,让本来觉得这个方案很不错的皇帝和苗炎,都大感惊奇。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少年一掌打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我怎么这么笨啊!”柳铭淇眼中散发出了光芒,“陛下,我有一个好的点子!又能让绝大部分老百姓用上煤炭取暖,又能让他们减少支出,朝廷还不用亏钱!”

我还能赚钱。

这句话少年没敢说出来。

但一颗向往财富的心,已经蠢蠢欲动,完全不可收敛了!

……

注:明《婉署杂记》记载,万历37年,铁一斤为0.025两白银,万历年间物价波动不大。此处取其数字,为大康太平盛世铁价,故20斤铁的铁烟囱,价格为5钱银子。

《明会典》卷205《柴炭》,隆庆三年,普通柴每百斤0.15两、普通(木)炭每百斤为0.45两。如若换成了高档树木的木、木炭,价格就吓了。

比如明《婉署杂记》里面柳柴炭价格都是每百斤4两,清宫“皇太后:红箩炭,夏20斤、冬40斤”,皇太后也才给几十斤的红箩炭,据说火热耐烧、灰白不、烟少而有轻微的香气,这个价格更是高昂得吓

明《婉署杂记》又记载,万历20年,煤炭每百斤0.12两,《工部厂库须知》记载炸块(小煤块)每百斤约0.13两,故而大康朝取普通煤炭每百斤0.12两白银。

清宫内务府数据,每供应标准: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但每一次都会增加,因为实际消耗很大。

因此平民百姓一天做饭烧水加取暖,取一个五之家每天30斤的用量,不算夸张——我看了几个视频,现代东北农村过冬买煤炭,都是1吨1吨的买呢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