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杨二嫂买蜂窝煤【第八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二百四十一章 杨二嫂买蜂窝煤【第八更!求订阅!求月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雪封城并不是对每个都很烦恼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那些家里有条件烧木炭的,觉得呆在家里还挺好的。

吃吃喝喝,什么都不用做……不,和小姐姐们赤诚相待一番,乐趣翻倍。

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世界,有钱肯定只是极少数的一批

大部分的还是需要为生活奔波。

比如在这大雪一天接着一天下的时候,们就更要考虑今年过冬的食物、过冬的衣物、还有同等重要的过冬的燃料。

今年的大雪下得颇有些瘁不及防。

十一月中旬下了几天小雪,在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忽然就是天降雪,然后一路下到了今天。

不知不觉大雪都已经下了十天有余了。

气温下降得真是耸听闻,没有穿两件棉衣和披上袍子,根本没办法出门。

这还是说的在城里转悠。

出城的话那就更不用去想,就凭普通现在的装备,都走不出二十里就得冻死在路边。

也幸好皇帝仁慈,苗大练,让那些本来修缮河道、城墙和道路的工们,每天都清理大量的积雪,这才让老百姓能出家门,到处去买点东西。

许多家其实早已经准备好了木、木炭或者煤炭。

但看着现在的这个样子,恐怕大雪还得再下一段时间,到时候家里的这些取暖燃料根本就不够。

不仅仅很多老百姓在发愁,许多居住在城里的禁军家属们也在发愁。

杨二嫂便是虎贲卫一个普通禁军的妻子。

大康朝对于州府守备军可能会苛刻一点,但对于边军是极好的,毕竟要靠家守卫边疆。

可待遇最好的,还是要属禁军九卫。

他们不但捍卫京畿地区安全,更是帝国主要的野战部队。

特别是传统的禁军六卫,不但每年必须要值各大边疆,而且凡是哪里有风险就会派他们去哪里。

总数不到二十万的禁军九卫,便是帝国武装力量的根基所在。

所以朝廷对他们最大方。

比如杨二嫂的夫君,不过是虎贲卫的普通兵士,但每个月俸禄钱达到了二两白银。

除此之外,每个月还发给米一石、盐一斤、酱菜三斤、春冬衣物鞋袜各一套,冬天还会额外给予煤炭两百斤。

禁军卫士一个月只休沐四天,平里吃饭都在军营里,衣服也都穿禁军衣饰,所以这些米盐酱菜和衣物等等,都是家里享受了。

没有最能吃的男在,基本上这一石米够得上一家四五吃,实在不行去外面买点也不会花多少钱。

一年下来,存下十多两银子是很容易的。

衣服这些就更实用了。

有时候都能改一改来穿,老和小孩更是可以。

还有些家里少的,直接把衣服拿出去卖掉,也能赚得一笔小钱。

现在京城里至少有几十万,穿着的都是禁军发给的衣裤鞋袜。

比如现在冬天的时候,穿着禁军发的衣裤鞋袜就是要暖和不少。

禁军将领和朝廷其实都知道这事儿,但他们并不管这些毛蒜皮的东西。

法家学子更是认为,这是家家属自己的选择,只要不是军用物资,朝廷不应该预。

军中将领私下里说起,也觉得这些小恩小惠能更好的照顾禁军将士的家,让他们对禁军产生依赖感和荣誉感,从而更能敦促禁军将士们努力表现,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因为上面所说的,仅仅是最低级的普通禁军将士驻扎在京畿地区的收

一旦他们发生了值,去西北、东北和北方,那么每个月还有额外的二到五两银子补贴。

平均每两年会值一年,背井离乡,说辛苦是辛苦,但能赚这么多补贴,大部分禁军将士还是满意的。

就跟粑粑所言一样,只要你钱给到位了,那么委屈就少了。

另外大家都喜欢去北方值,北方的乞颜族分成上百个部落,互相之间内耗严重,根本威胁不大。

况且北方的大同府、太原府、真定府就在离家不到五百里的地方,基本上和家乡一个气候,而且换营驻扎也不用长途跋涉十几二十天。

哦,对了,西北最远的嘉峪关、东北最远的锦州城,最快也得一个多月才到达。

而这两个地方,也就是一个月拿五两银子补助的驻扎场所了。

幸好大康建国百年以来,对禁军的素质抓得很严,给的待遇又是高一等,所以即便是去这么远的地方,禁军们也没有什么怨言。

那些发出怨言的,每次回来之后便会被清理出禁军的队伍,直接沦为平民,到时候一家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恩威并施之下,禁军六卫的战斗力称得上很强。

原上不敢说和那些强大的部落平分秋色,但他们要是在内地防守和军队作战,一般都不会输。

……

回到杨二嫂的身上来。

她家里不少,除了公婆之外,还有三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才一岁。

因为这个缘故,家里的开支就必须要注意,不能大手大脚的花,免得坐吃山空。

杨二嫂也是一个勤快的,平里公婆帮着带孩子,她就料理家务,虽然不算富裕,可也子过得顺顺利利的。

以前每年冬天,都是十二月上旬开始发放煤炭,由自己相公去内务府的库房挑回家。

两百斤的煤炭虽然不多,可如果节省点用,冬天是不用买多少煤炭的。

但今年不一样,前两天相公回家的时候并没有带回来煤炭,而是带回了两百文钱,吩咐自己今天去惠宁东坊大街购买一百块蜂窝煤。

相公说,这便是今年朝廷给的冬天燃料,效果很好,比之前的煤炭要好。

稍微麻烦一点的是今年不再发放,而是直接发钱给禁军将士们,让他们自己买。

从来没有听说过蜂窝煤的杨二嫂,却也只能按照吩咐,一大早的便出了门。

和她一道出来的,还有几个街坊邻居,她们都是听了朝廷衙役们这两天的解说,想去看看蜂窝煤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吹嘘得那么好。

还没走到惠宁东坊大街,杨二嫂等便发现了至少上千围在了一起。

凑近去一瞧,却是在大街的沿街商铺门,一字排开了二十多个火炉子,每个炉子上面都放着一大锅,锅里正烧着滚烫的热水。

在这大雪飞舞的天儿里,翻滚的热气水雾不断向上,似乎让周边都暖和了一些。

站在火炉子旁边的是一个个的衙役,他们正在向靠近的民众们解释着什么。

“对啰,这个叫做蜂窝煤炉,只要买一百块蜂窝煤,就会免费送给你们一个。这个蜂窝煤炉做工很好,经久耐用,可是裕王府的福利,平里很难得的!”

杨二嫂几个好不容易挤了到跟前,就听到一个衙役这么说道。

“吓,裕王府?那不是小王爷的家吗?就是发明了肥皂,还杀穿了丧尽天良的贩卖的西邱村的那一个?”旁边一个男子瞠目道,“他家里的铺子东西不是很贵吗?怎么忽然卖得这么便宜啊!一块两斤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