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粮食是供四川、西康和贵州三个省份用的,顿时又会觉得不是那么多了。
西康真的是全大康最穷的地方之一,除了雅安一部分区域之外,粮食几乎没有产出。
如果不是四川每三个月就给他们运送一批粮食,那边的驻军也好,平
百姓也好,根本没办法生活。
有
说,既然西康不适合
们种植粮食,但又有军事的需求,便光是修建关卡守卫就好嘛,为什么还要平民百姓住在那里,白白的
费消耗运送粮食?
第一个,民众住在哪里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你要让那么两百来万西康
走出来,在四川生活,他们肯定不愿意。
然后第二个原因,他们即便走出来,四川
愿意
?愿意让他们来侵占自己的土地?不可能嘛!
最后一个原因,朝廷也希望西康这些地方有点
烟,以便作为对边军的积极补充,不然只有边军在那边,很容易生活不下去——因为根本没有烟火气息。
再说了,边军大部分的
员都是要就地选拔的。
如果你把四川
选到西康边境去打仗,饶是川
善战,他们也恐怕不会那么死拼吧?
换做西康
自己来守城那就不一样了。
后面就是我的妻子儿
父母,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能退吗?我敢退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西北三省、辽宁必须要有
的原因了。
所以西康省的两百多万
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边军家属,都是吃他们的军粮的。
家男
在外面辛苦的守边疆卖命,结果你在后面连粮食都不给老子的家
吃饱,你说边军会怎么想?
天下苦秦久矣!
搞不好他们勾结吐蕃或者回鹘部落就反了。
因此,哪怕是朝廷这些年再艰苦,都从来没有调过四川一颗粮食。
就去年两湖蝗灾那么厉害和惨烈,朝廷也是舍近求远的从江南调集粮。
现在
到四川受灾,自然是要竭尽全力救助。
南宫忌的说法,获得了在场大臣们的大致方向同意。
不过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却有细节上的不同:“麸糠是必须要兑换的,但运送往边疆地区,绝对不能全是麸糠,将士们会寒心的……一半粮食一半麸糠吧!”
“嗯,冯大
的这话我很赞同。”副相马浩秋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抚慰他们的恐慌
绪。单是靠麸糠,只能保命而已,哪里能战斗?”
看吧!
这就是差别。
去年两湖地区受灾,大臣们都同意了柳铭淇的馊主意,用麸糠粥来救
,让民众们去买更便宜的麸糠来做饭吃,保住
命。
包括现在刘仁怀那边也是如此,肯定是麸糠占据了绝大多数,有多少麸糠他就要发多少麸糠,保命要紧。
但边疆地区就不一样了。
那边是要守护边疆的,是要和凶狠的
原部落打仗的。
天天喝麸糠粥,就好像叫他们天天吃土豆和红薯一样,全身耙软,根本没有力量,哪里打得过身强力壮的敌
?
这就跟我大清末年的时候,为什么战斗力奇差?
你去看看那个时候外国
给清军照相的照片,跟现在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一样的身高和身体,这样的军士能打仗吗?
同理,当倭寇再次
侵的时候,连中x军都是瘦小瘦弱,怎么去和禽兽们拼杀?
都不说什么武器落后了,身体素质
家一个就能顶我们四五个,那真不是吹的!
但到了二十一世纪,你再看我们和东洋
的身体素质比较?
不说一个
打他们十个,一个
打两三个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吃饭和营养的重要
。
我大宋和大明亡就亡在这上面,军士就跟猪狗
隶一样,你说这样的军队能保家卫国?
笑话!
大康朝就是吸取了前朝的这个教训,每年禁军、边军、驻军的粮食和俸禄是发得足足的,不敢有半点怠慢。
“如果是这样,朝廷就需要给银子了。”钟昶看着景和帝,“皇上,臣建议先给四川拨款四百万两银子,按照今年蝗灾时节一比三的兑换价格,去四川大规模收购麸糠。粮食先由四川粮仓出,麸糠就由朝廷出钱。
等到雪灾处理得差不多了,立刻就从京畿地区运粮过去,狠狠的打压粮价,然后再在四川本地收购一批粮食,弥补仓库的损失。”
“可!”
皇帝点点
,对金额表示了同意。
四百万两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可现在朝廷有钱了,皇帝这才收
了一千五百万两呢,相对于四川、西康的重要
,四百万两并不多。
当然了,这四百万肯定不会全部从这里出,户部会出一部分,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
只不过因为这几年灾害频发,导致户部非常空虚,所以才需要皇帝的帮忙。
有责任心的皇帝小金库是拿来补贴朝廷的。
没有责任心的皇帝,小金库是拿来供自己享用的。
大康朝很幸运,这个皇帝就是典型的用自己的钱补贴朝廷的。
不能简单的说这样好不好,但
家一颗为民众着想的心,却是实实在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