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三百零二章 疯狂的订单【第四更 !求订阅!】55/110

第三百零二章 疯狂的订单【第四更 !求订阅!】55/110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雪停止了,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景和帝的病本来就不是什么大病,修养了大约十几天便康复了。

为了防止后患,御医和大臣们还特意的让景和帝再多休息了十来天,才让他慢慢的开始决策朝政。

皇帝已经重新亲政了,太子自然要暂时退下去。

不然他抓着权柄不放,就容易引发矛盾。

太子没有一点不甘愿的意思,接之后反而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段时间忙着整理六省雪灾害的事,就已经让他忙得一天到晚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了。

只有真正参与进来,才知道一个皇帝有多么的辛苦。

这还只是让太子参与赈灾事宜,其余的朝廷事宜都还没功夫去管。

太子都有些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的君昏君会那么多了。

逃避责任,只想享受皇位带来的好处,这不就成了君昏君了吗?

熊文庆和苗炎组织的除雪队伍,在雪融化了一部分、路面成冰块状,不能再用雪橇车飞驰运输的时候,便疯狂的开始了工作。

这都还没到半个月时间,已经彻底打通了超过五百里的官道通道,其工作效率之高,简直是闻所未闻。

对的,你没有看错,是五百里。

信阳到孝感是三百多里,新野到荆门是四百多里。

五百里代表着早就把路段全部疏通完毕,而且还在继续的纵向开始清理官道之中。

现在各自的队伍已经分成了五个小队,一共十支队伍,每队四千,做官道的支道清理工作,绕一圈再回到京畿地区。

安徽和江西也在江苏和浙江的帮助之下,路途得到了疏通,通大动脉的运输已经畅通。

四川同样如此,随着长江的水流逐渐的开始丰富,他们首先从水路便和外界联系了起来。

然后四川这边往西康的通道,清理了大半,不过还有三段累计超过两百里的道路仍旧是冰雪封闭,脆便继续使用雪橇车运输。

为此西南总督葛松道还特意写了奏章,请求表彰柳铭淇发明了雪橇车运输。

西康省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挨着青藏高原,所以一年起码有四个月的时间是冰雪封住道路的。

而这一个区域因为地势非常复杂,很多道路都不是官道,这就更加增加了运输的麻烦。

以前都是趁着雪没有封山之前,就把几个月的物资一起给输送过去。

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多,遇到紧急况根本没办法反应。

现在好了,有了雪橇车,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运输,而且风雪封山之后,运输反而会更加的方便——大型雪橇车能轻松运送三万斤,这又岂是寻常马车能比拟的?

“这将为西康的民众、关卡、城池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裕王世子殿下功德无量!”

这是葛松道奏章上面的原话。

如果换成另一个,朝廷大臣们肯定骂他阿谀,但说这话的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康第一杀神,那就没有怀疑他的用心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景和帝留中不发,只是传旨表扬了柳铭淇,并没有给予其它物质上和爵位上的封赏。

……

总的来说,随着越来越暖和,各受灾省份的各种生活物资也有条不紊的开始了运输。

民众们的生产生活也开始恢复了正常。

唯一大家还觉得很紧缺的东西,那便是蜂窝煤了。

尤其是西康省这边,长年低温雪,蜂窝煤随着打通的通道进四川之后,葛松道连续发了五道奏章,恳请赶紧押送十亿个蜂窝煤前往西康,并且在未来的子里,最好能保证每个月一亿个以上的供应。

毕竟西康的天气太过寒冷,木材长年湿润,都不怎么能烧着。

有了蜂窝煤这种东西,他们无论烧水做饭,还是取暖什么的完全就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西康这边的几个城池驻军、几个要塞驻军们,有了蜂窝煤的话,士气起码能涨三倍!

这个事景和帝很快就答应了下来,朝廷负责统一采购、运输。

蜂窝煤售价也才两文一个,哪怕是加上了运输,到西康省最多也不过是五六文钱,比起煤炭木炭什么的还是要便宜多了。

因为煤炭是朝廷卖给裕王府蜂窝煤工坊的,在这方面朝廷还赚了不少钱,所以成本显得更便宜。

在苦寒地带驻防的军队,还有在那里生活的民众,本身就很辛苦,平里朝廷本来就要给他们大量的补助——毕竟这些生活的民众中许多都是驻军的家属,所以为了让驻军稳定心,这些粮食之类的补助也是很正常的。

受到了西康省的启发,朝廷也赶紧的多订购了三十亿个。

十亿给西北边境敦煌、嘉峪关、武威等重镇。

十亿给北方的榆林、朔州、大同、张家等重镇。

十亿给东北的山海关要塞、宁远和锦州等重镇。

然后每个月也是要调集一亿个的配送。

本来柳铭淇认为最重要的一关已经过去了,准备要裁减一部分临时工的,但看这个样子,起码得忙到六月份了。

甚至现在在各地,囤积蜂窝煤已经成为了一个风

特别是京畿地区的民众们,他们都以为两文钱一个蜂窝煤是最开始的促销,等到这段时间过了肯定要涨价。

小老百姓对于微小的物价非常敏感。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房价涨二三十万、三五十万国家都没有管,但方便面一说自己要涨价一毛钱,马上市场监管部门就约谈他们了的缘故。

老百姓们觉得,哪怕是只涨一文钱,价格也一下子提升了许多,一个月下来要多好几十文甚至上百文的开支。

于是他们疯狂的订购蜂窝煤,普遍都定了上千个,最多的上万个的都有。

哪怕是裕王府已经再三声明了,只要朝廷供给的煤炭不涨价,三五年之内都不可能涨价,但许多还是不相信。

反正蜂窝煤多放一段时间也不会坏掉,早点买还能节约不少钱。

都这样了,你说裕王府还能怎么办?

开店的别来买东西,难道你还不卖给家?

所以订单在一个劲儿的堆到了六月份,甚至还有继续往后的压力。

那些临时工可高兴坏了,这么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下来,十多两银子就到手了,外加在蜂窝煤工坊又吃又拿,好不快活!

风声还传了皇宫。

景和帝不止一次的询问过柳铭淇,是不是亏损得难以承受?

如果是这样,朝廷的煤炭象征的收一点费用就行,这样好歹能保得住成本。

柳铭淇直接拒绝了,坦诚还是有一些利润的。

殊不知,只要现在不再送蜂窝煤炉了,柳铭淇的成本压力一下子消散不见。

之前一天生产两千多万个蜂窝煤的时候,成本是一文五厘,从蜂窝煤工坊拖出去之后,毛利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纯利润高达百分之十五。

在现代,任何利润高达百分之十五的,都绝对是属于高利润行业。

因此别看蜂窝煤一个才两文,卖三千万个纯利润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