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琐碎杂事

第三百五十二章 琐碎杂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接下来的几天,梦心儿便进了藏宝库,开始实地查看背诵宝贝的质特征和故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结果进去之后她就有点后悔了,因为东西在不断的增加,她需要背诵的东西越来越多。

肃王的面子很大,不但是几位亲王、郡王们捐赠了东西,连皇上也捐赠了好几样他收藏的古董字画。

连皇帝都如此捐赠了,那么一些大臣也拿出了自己的藏品。

虽然不一定是很值钱的,但一定是有纪念意义的。

所以转而洋洋洒洒便超过了百件。

但事已至此,小姑娘只能一边骂着柳铭淇,一边努力去记忆。

柳铭淇的事很多,也没有多陪着她。

下个月他是纳三位侧妃,收礼已经收了很多,却比不上柳铭璟。

柳铭璟的正妃已经定下来了。

江南君亭侯叶祝甫的三儿叶倩,今年十九岁,据说也是一个耍刀弄枪的孩子,所以这么晚都没有嫁出去。

这个叶倩在江南的时候,还和柳铭淇、柳铭璟见过面,据说就是那么几次聚会,让柳铭璟对这个孩子特别感兴趣。

然后回来提及,要给他取正妃的时候,柳铭璟想了半天,终于是决定了选择她。

这倒不是说京城没有好孩子了。

京城的勋贵子弟和宗室子弟都很多的。

古代可没有什么堂兄妹表兄妹不能结婚的规矩,但通常来说,亲王、亲王世子是不娶京中子作为正妃的。

他们一般都会娶江南勋贵的儿。

这里面的讲究有点大。

因为亲王、亲王世子都是贵不可言之,如果让他们在京里有了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对于皇权来说是一种阻碍。

所以太祖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几个亲王儿子指点了江南勋贵的儿。

从此过后,这便形成了规矩。

柳铭淇的老妈裕王妃不就是江南擒海伯的儿吗?

就连柳铭淇自己大婚,太后给他选择的也是江南浙江巡抚苏凤的儿。

虽然苏凤有可能阁为相,但为官之终究只是在京一二十年而已,培养出来的势力不算错综复杂,哪怕是有苏小松也一样。

再说了,这里面有太后的面子在,谁敢说不是呢?

连皇帝都没有什么意见。

柳铭淇他是准备大用的,苏凤父子也是准备大用的。

至于说他们双方串通起来架空皇帝,那却是根本不用担心的事

无论是宗室,还是朝臣们,都不会答应这样的事发生。

还有至关重要的军权,可都跟这两家无关呢!

去询问家姑娘,姑娘也挺喜欢柳铭璟的,觉得他在江南和锦州城杀得像一条汉子,是铮铮铁骨之,所以很愿意嫁。

柳铭璟和叶倩的婚事就这么订了下来,定在了新年的正月里。

现下怡王府上的一车又一车的聘礼,已经顺着官道开往江南。

而为了能赶上时间,说不定叶家连聘礼的面儿都见不到,便要提前准备赶赴京城。

这就是通不便利的典型体现了。

倘若现在鬼门关打通了,哪怕是冬天枯水期,只要不是重的货物,稍微载前行也是可行的。

京杭大运河一旦不畅,走陆路的话,就得多花费很多时间。

柳铭淇给李如玄置办的那些商品,如若从京中走,恐怕一月份才能抵达。

现在他直接在登州港周围置办和调配,十二月便可以送到百济,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今年冬天北方的天气尤其不好。

听说风雪比前面几年都要猛烈,东到室韦,中部的乞颜高原,西部的原,纷纷遭遇了降大雪,非常的痛苦,据说不但牲畜一死一大片,连牧民都死伤无数

对于这一点,大康上上下下是欢天喜地,连皇帝都多吃了一顿麻辣火锅来庆祝。

柳铭淇却不怎么看好这些部落损失多大的实力。

因为他们的军队始终是损失不大,而且越是损失大他们就越是凶狠,来年说不定有更大的兵灾。

也就是今年大家打了个两败俱伤,缺衣少粮的他们不敢来打大康的坚城,因为那意味着更多时间的围困,更多宝贵的粮食消耗在城池下面。

而大康当然也没有疏忽,边军已经迅速的补充了五十万,现在全都在边疆防线的城池、要塞、卫城里面训练呢。

他们倒是在相对温暖的城池里,每天有着足够的麸糠粥和饼子吃,还有暖和的蜂窝煤帮着取暖,这个冬天并不怎么难过。

比起往几年来,他们的子实际上是下降的。

前两年也就是灾民们在吃麸糠饼子和麸糠粥,军士们大部分还是吃的大米和小麦饼子。

因为吃麸糠做的东西,真的是打仗没有力气啊!

没有力气的军队,你拿来有什么用处?

可现在大康到处百废待兴,粮食哪里都缺,在这冬天苦熬的时间段,也只能委屈上百万的边军们了。

等到春天过后,却是要增加大米和小麦粮食的比例的。

整整五十万的边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招募完毕,这个规模和速度简直是绝了。

这可不是什么强行招募,而是心甘愿的加大康边军,并且名额都是靠抢的。

大康的众多,哪怕是在边疆地区,也是动不动几百万。

更别说还有许多逃难、逃灾而来的原的牧民、农等等。

他们来到大康,哪怕是没有身份的黑户,都非常的开心。

因为下力气活儿就能赚到钱,就能养家糊

毕竟边境的商贸非常发达,他们作为护卫、作为苦力跟着去原上做生意,一趟下来两三两银子随随便便就能得到。

或者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大康做一些牛羊马的养殖——不少的都被招募去了官家的养马场,发挥着自己的老本行特长。

这些在这一次西羌和回鹘侵的过程中,发挥了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哪怕他们只是躲进城里的难民,但在危急的时候,全都一个个的顶了上来,在城上和他们曾经的族杀得你死我活,一点都不手软。

不怕死,他们只怕穷,怕老父老母妻儿连吃饭都吃不上,就那么饿死。

他们知道大康对于英勇作战而牺牲将士的奖赏,在得到了守城官员和武将的保证之后,真的就那么拼命了。

他们的牺牲当然没有白费,等到大战打完,朝廷派来的官员统计之后,一个个的全都是按照正式的边军将士抚恤来给钱的,并且他们的妻儿也被认为是军属,成为了边军的自己

边军除了俸禄、补贴之外,都有自己的土地,反正边境地方的少。

他们历来都很团结,对于战死的弟兄们的遗孀们尤其照顾——谁没有个意外?说不定明天战死的就是你了,所以照顾他们,也是为了自己以后埋下伏笔。

谁要是敢为难这些孤儿寡母,边军自己就会收拾他们,将领们不但不阻止反而会帮忙,不然你别想得到他们的拥护,上了战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看到了这样的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