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德第一次后悔手上骑兵力量不足,正因为骑兵数量太少,所以没能在击溃河内军的第一时间追杀败军,扩大战果。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汉军也因此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当孙立德发现汉军骑兵出现在战场之后,立即命令钟强进行阻击,为河内军的主力争取时间。
同时,孙立德还传令前线指挥官收拢军队。
孙立德明白,在平原地区,依靠步兵拦截骑兵,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
孙立德马不停蹄,找到了于璐,命令于璐带领
兵二队的连弩兵赶到钟强处,配合步兵组织作战。
连弩作为一种平
武器,在正面战场中,已经失去了作用,连弩无法越过追击的河内郡将士杀伤汉军逃兵。
为此,孙立德把连弩部队调到后阵,应对汉军骑阵的攻势。
为了加快调兵速度,孙立德命令部分骑兵提供运力,把
兵部队运送到钟强处,由钟强统一调派使用。
孙立德能够帮助钟强的,只有提供援兵,孙立德相信钟强的能力,具体的战术安排,都由钟强亲自安排。
孙立德明白,连弩兵只有一
齐
的机会,虽然一支连弩可以放出十支弩箭,但是汉军骑阵不可能给连弩兵二次装填
击的机会,无论什么时候,连弩的伤害都不能高估。
孙立德需要多进行一些准备,比方说集结骑兵,利用骑兵的机动力阻止汉军骑阵。
在孙立德带队施行斩首战术的时候,一共带走了三百名骑兵。
大部分骑兵刚刚出发没多久,就被甩在了孙立德身后。
在战场上没有指挥官的带领,将士们很难找准方向,因此,大量骑兵留在了右翼,配合步兵追击溃兵。
孙立德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散落在战场上的骑兵集中起来,组成一支突击部队。
孙立德一边聚拢骑兵,一边命令将士们使用长兵器。
孙立德收集的骑兵很少有能够骑马作战的骑兵,这些骑兵大多骑着各式“坐骑”,甚至不懂马上作战能力。
没有马上作战能力,只能利用坐骑的机动力实施调兵。
冯雪峰绕过钟强封锁的时候,孙立德刚刚聚集起一百名骑兵。
孙立德比冯雪峰更加懂得时间的珍贵,孙立德立即组织士兵冲锋,在叛军发动冲锋之前,挡在主力和汉军骑阵之前。
士兵们全体下马,摆出枪阵,孙立德也站在枪阵中间。
这支临时组成的枪阵根本不堪一击,很快被骑阵击溃,但他们的努力还是带来了回报,不仅为回援的河内军将士的争取到了时间,还阻止了汉军骑阵的攻势。
这一次战斗是汉军最后的反击机会,得知进攻无望之后,冯雪峰带领汉军骑阵撤离战场,一直撤到华灵山脚下的其他汉军中。
河内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冯雪峰没有继续发动攻击,眼睁睁看着河内军在战场上耀武扬威。
由于河内军将注意力转移到后阵,柳鸿远中军被打散的部队重新召集了起来。
很可惜,能被柳鸿远重整的部队只有中军将士,左右两翼的溃兵,除了极少数重返战场,大多数的将士逃离了战场。
战场上保持着难得的沉默,双方将士都处在极度的亢奋中。
战斗没有再次
发,直到汉军吹响撤军号,冯雪峰和柳鸿远分别组织将士开始撤退。
汉军开始撤退,河内军却选择追击。
在警戒柳鸿远部队的同时,河内军主力向冯雪峰的部队发起追击。
为了不被河内军追上,尽量带走更多将士。
冯雪峰选择以一马双
的方式组织将士撤离战场。
为了减轻马匹负担,大量的物资被将士们丢弃在战场上,成为孙立德的战利品。
由于受到河内军的阻挡,柳鸿远的部队选择北撤,冯雪峰的部队却只能向东撤离。
冯雪峰没有找准方向,大军
差阳错来到了熔雪村。
在熔雪村附近,冯雪峰遭受到了一场刺杀,身受重伤,汉军将士们群
激愤,甚至很多
叫嚣要屠村复仇。
冯雪峰以“生死有命”为由劝止住将士们的不满。
冯雪峰是一个明白
,汉军将士刚刚打了一场败仗,士兵们的
绪得不到发泄,会产生极大的
坏力,一旦他不能约束住将士们的复仇,熔雪村将会成为将士们屠刀下的牺牲品。
不仅是为了熔雪村村民的生死,冯雪峰同样希望将部队安全带回后方。
冯雪峰忍住伤痛,没有及时调养伤
,而是带兵北撤。
达武安崮之后,冯雪峰把将士们完好
给柳鸿远。
冯雪峰因为伤
发炎,年纪大了,身体恢复能力太差,无法救治而死。
这一仗让汉军损失惨重,仅仅将军级的将领就战死了两
,大量损失的基层军官和
锐士兵,在短时间内根本得不到补充。
河内军同样损失惨重,但是战胜方将会获得战败方的战利品,后方的补充会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
在这一次撤军中,汉军彻底放弃了武宁郡。
整个武宁郡只留下武安崮一个据点,进行守备,武安崮以南,王城以北的范围内,包括百福城在内的大量城镇被放弃。
这一次的战败,也让柳鸿远失去了获取天下的最好机会,不仅如此,还割裂了柳鸿远和河内郡陈贤部之间的联系。
和柳鸿远不同,汉军在这场战斗中收获极大,损失的兵力迅速从俘虏中补充。
孙立德命令钟强、姜文恺两个
带领主力北上“收复”武宁郡的城镇和村庄。
孙立德则带领其余部队押解俘虏,带着战利品返回王城。
一场决战彻底改变了两方的兵力势力。
无名平原上的战斗已经帮助孙立德掌握了优势,获得优势只是个开始,孙立德必须抓住时机扩大优势。
在未来的作战中,河内军的作战方向依旧是北方,仍旧是柳鸿远。
不同于柳鸿远,孙立德同样重视后方的稳定,在出兵之前,需要把其他几座州郡的军政工作传达下去。
孙立德所过之处,将士们齐声欢呼,“河内王”的欢呼声响彻整个河内军大营,孙立德认为自己看到了统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