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汉阙 > 第153章 谁赞成?谁反对?

第153章 谁赞成?谁反对?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元凤五年九月初五,任弘还没进长安,一场跟他有关的战斗,却已在未央宫东门外打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而未央宫东门那两座高大的汉阙名曰“苍龙阙”,因为苍龙是东方七宿的总称,阙上亦有无数条鸿龙缠绕的浮雕。

此为未央正门,内诸侯朝皆从此门而

而未央宫外正对苍龙阙的,是一座规模堪比宫室的府邸,此为丞相府。

虽然武帝朝后期,大权为内朝和尚书台把持,但丞相毕竟是理论上的百官之首,遇上有朝中大事,皇帝与大将军霍光仍然会令丞相府组织将军、公卿、大夫、博士、议郎集议。

丞相府西门,有丞相长史带着十名吏士持戟守着,一时辰换一班,期间动都不许动一下。

而就在他们不远处,却有一个尖嘴猴腮,额微凸的年轻郎官,正在外面若无其事地啃一颗桃,吃相很豪放,汁水从嘴角流下,竟直接用宽袖一擦,惹得卫士门频频看他。

他们认识此,乃是“常侍骑”杨恽(yun),除了郎官外,他还有个身份,便是御史大夫杨敞次子,年少高才,博闻强识,然为倨傲,不拘小节。

这杨恽啃完之后桃核也不扔,而是走到丞相府外墙下埋了起来,然后用巾擦净手,这才若无其事地走丞相府。

相府采用“四出门”,与皇宫室布局形制相类,其内外以府门、中门、閤及所属垣墙分为三个区域,府门有阙、署,阙下让等待者休息的官署中已站满了,足有四五十之多。

其中一位年过五旬的卿士被众公卿簇拥着,他面含微笑,礼貌地看向每个说话的,极有涵养。

但当他看到刚走进丞相府的杨恽时,笑容却顿时消失了,向左右阿谀的众告罪,匆匆走向杨恽,压低声音喝问道:“你这孺子怎么来了!”

杨恽笑道:“大,我乃是六百石骑郎,常侍陛下左近,也有资格参加集议。我向天子请求,天子也准许了,让我来好好听听公卿们是如何议事的,你看这是我得丞相府的符。”

御史大夫杨敞压着怒意:“天子身边的常侍诸郎,年纪、履历比你长的大有在,为何偏偏是你来!”

“他们是比我多吃了几年饭,但才识和胆量不如我啊。”杨恽若无其事地摊手。

“更何况,今要议的,是谒者任弘是否封侯一事罢,大忘了母亲的嘱托了?”

提到自家夫,杨敞气焰顿时一敛。

御史大夫杨敞惧内,这是尽皆知的事,他的夫乃是太史公司马迁之,司马迁的《太史公书》没有传给儿子,倒是传给了这儿。

可以说,杨敞能混到今天的位置,几乎全是杨夫的功劳:十五前的武帝朝后期,巫蛊事发,局势不明,踏错一步就可能有灭顶之灾,她却极力建议丈夫跟定一个

那就是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霍光。

于是杨敞从霍光身边的小吏做起,随着他犬升天,渐渐担任大将军军司马、幕府长史,大司农等官,专掌国家仓廪,劝课农桑。因为他谨言慎行,又有家中的夫指点,仕途一路顺利。

可偏偏几年前,当杨夫带着杨恽,回龙门司马氏老家祭祀时,朝中却出了子。

当时隶属于大司农的稻田使者去燕国回来,得知了左将军上官桀与燕王欲发动政变,对大将军霍光不利的消息,立刻禀报杨敞。

按理说杨敞作为大将军多年心腹,应该立刻将这件事通报大将军,让整个霍氏集团做好应对。可杨敞没了夫帮忙拿主意,竟六神无主,不敢担当,非但没有上奏检举,反而装病卧床在家,全当不知道此事。

亏得那稻田使者又将此事告知霍光另一位心腹杜延年,如此霍氏才能成功渡过险境,将上官桀、燕王、盖主、桑弘羊等一锅端了。

事杜延年得重赏,倒是杨敞差点连官都丢了,亏得霍光念他跟了自己多年,最后还是放了杨敞一马。

而在杨恽跟母亲回来后得知此事,又是后怕又是好笑。

在杨恽看来,父亲这已经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愚蠢了,覆巢之下无完卵,杨家跟着霍氏十多年,若是大将军倒了,他们家还能幸存不成?

“他就是反过来杀了燕仓,立刻投靠上官桀、桑弘羊,也比蒙起来坐观成败强啊!”

所以杨恽心里十分瞧不上自家父亲,当年车千秋为丞相时,被匈嘲笑为“妄一男子”,可车丞相亦曾果断地告发田仁,又上书孝武为卫太子伸冤,亦有担当,真正的“妄一男子”,是杨敞吧!

母亲当年是京兆出了名的才,却看上了这样一个,这是杨恽这做儿子的怎么都想不明白的事。

“外祖父当年为何答应了这桩婚事?”

“总不会是父亲讲了他曾祖赤泉侯杨喜斩得项籍颅的故事,骗得外祖父喜吧?”

家的孩子启蒙读物是论语孝经,可杨恽不同,他少时的读物,是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太史公书》。

有这样的婿,无怪乎外祖父《项羽本纪》里垓下之战那一段写得那么详细。

大概是受父亲这种格刺激,杨恽凡事都喜欢跟他反着来,杨敞胆小怕事,杨恽则胆大好事,什么事都喜欢掺和一脚。

杨恽靠近杨敞:“大准备帮帮那任弘么?”

杨敞立刻板起脸来:“我与丞相主持集议,应该不偏不倚,岂能因为外家的旧谊而有所偏颇?”

“大回家以后,敢如此回复母亲?”

杨恽笑道:“母亲说起过,外祖父当年与任安相善,甚至还帮任氏免遭族灭,如今他的孙儿在西域立下大功回来,父亲若能帮上忙,就帮一把,对你这御史大夫来说,不过是举手折枝而已。”

“如此便能让两家之谊续上,而多了一位军功列侯为友,对我家也没坏处啊……”

杨敞却不回答,反而再度露出了笑:“中门已开,待会你旁听即可,万万不可出言!”

……

年迈的丞相王(qi)从中门缓步而出,这位王丞相也是地方小吏出身,本是孝武朝时绣衣使者胜之的,后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

和杨敞不同,他在数年前燕党谋反时做了正确的抉择,得了大将军喜,如此方能为相,按照汉家规矩,为相者直接封侯。

但其实这位丞相,连他的前任车千秋都不如,无法决策任何大事,不过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工具。

公卿百官均向其作揖,丞相亦还礼,众以他和御史大夫杨敞为首,陆续进中门——顺便将佩剑留在外面,这是为了防止待会若吵起来有一怒之下拔剑,那就太难看了。

丞相府中门内为相舍,设有正堂、庭、后园与诸曹吏舍,今的集议,就要在正堂召开。

进了宽敞的厅堂后,众在丞相长史安排下陆续座。

杨恽扫视周围,却见以王丞相和老爹杨敞为首的公卿们坐在西边,朝向东方,王丞相年纪大了,旁边得有帮忙擦水,而杨敞脸上的笑就没变过。

五大三粗的北军诸校尉坐北朝南南,他们说话的嗓门有些大,被礼官说了几次才低了些,但偶尔仍会发出笑声。

高冠广袖,隶属于太常的议郎、博士坐东面西,多是出身贤良文学,他们神肃穆,好似这不是集议,而是一场战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