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祐因为保护刘禅和刘备两位夫
有功而受到刘备赏识以来,细数李祐立下的功劳,完全可以造就一方强盛的割据势力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先是在荆南有着上佳表现,奠定了自己
牌打手的地位,然后
蜀帮着刘备前攻刘璋,后下张鲁,又靠着区区一万
马就把整个西凉都打了下来,甚至还
羌
地盘,杀出了赫赫威名。
后来又将整个雍州拿了下来,更是直击潼关,狠狠的压缩了曹魏在中原的势力。
期间还多次击败曹
,有两次都差点留下他的
命,打的他狼狈逃窜,战功之盛,当今天下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前后不到十年时间,李祐就已经帮助刘备从一个流离失所,空有皇叔之名的失意者,成就如今三方势力的最强,甚至已经可以压着曾经最强的曹
这边打,实在是让
唏嘘慨叹。
关键是这么一个功高盖主的,却依然表现的对刘备忠心耿耿,甚至自解兵权去到刘备跟前,只能说,我也想要有个这样的手下啊……
而此后李祐更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以及忠心。
之前那样的
势下李祐都没有背弃刘备,所以刘备也对李祐格外的信任,几次北伐都任用李祐担任主将,而李祐也从未让刘备失望过。
一直到公元220年,魏王曹
逝世,长子曹丕继任时,刘备的地盘已经覆盖了荆州全境,关中地区也占了很大一块,一直到了洛阳这等坚城才被阻挡住。
当然也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一下,好好的消化下已经打下来的地盘才是正理。
而孙吴那边面对刘备可不敢轻启战端了,刘备如今麾下能叫得响名号的猛将就有张飞,关羽,黄忠,魏延,马超,赵云,当然还有个天下闻名的李祐,哪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都有着强悍的战功做注脚。
况且刘备那边相对孙吴来说不只是整体更加强势,也占据了地理优势。
他们趁着关羽不备逆流而上去攻击荆南还有些成功的希望,如今关羽一直不动地,摆明了就是防着他们呢,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逆流而上哪有顺流而下来的快速啊。
真个把刘备惹恼了,把李祐他们都给调回来,孙吴这边也扛不住啊。
所以孙吴采取的策略就变成了一边积极防御刘备那边可能的攻伐,一边利用刘备那边攻略曹
的时机跟着去抢几块肥
,蚕食一些曹魏的地盘。
曹
的几次失败将曹魏的威名输的差不多了,但是曹丕新上台,总要有自己的手段来笼络下属才行。
论战绩他是没有的,也不是曹
那般允文允武的
物,就只好多许一些利益了。
最后曹丕
脆选择了篡汉自立,国号魏,是为魏文帝。
手下文武自然也各有封赏,勉强算是提振了一下士气。
其实曹丕自己也想说,我太难了!
魏国内部的争斗从来就没少过,如今外部环境不利的话,这种争斗反倒会更激烈些,没有足够的利益来转嫁这种矛盾了啊。
加上统治区域内是各种大鳄和世家最密集的,治下民众又有很多是从外地强行迁移过来的,想要让他们铁板一块怎么可能。
再者如今北面有乌桓等
原民族的威胁,西边是刘备势力的步步紧
,南边还有孙吴的虎视眈眈,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惨就一个字啊。
这内部不说
心惶惶,反正也不会多有斗志就是了,勾心斗角也就更加激烈了。
关键是他曹丕刚刚上位,又没有曹
多年积攒的威望,想要压服这些
谈何容易,真的是……太难了!
更何况刘备和孙权这边会等着他坐稳这个皇帝的位置吗,当然是选择在他立足未稳的时候赶紧开打啊。
这不有个现成的借
在这,不用才怪呢。
曹魏竟然换了国号,灭了大汉,为了匡扶汉室,解救天下万名于水火,他们自然是责无旁贷,必须
曹魏丫的。
此等
臣贼子,
得而诛之!
没等曹丕那边调理好内部关系,李祐他们纷纷开始出击。
孙吴也和刘备这边约定好了,彼此之间保持克制,就看谁能抢下更大的地盘了。
也就是几年功夫,整个关中地区就被刘备吞了个差不多,当然靠近孙吴的一侧主要还是被孙权那边给啃了下来。
双方很有默契的保留了一些缓冲带,免得提前
发更大的利益冲突,反而便宜了曹魏那边。
势变得愈发的明朗了起来,曹魏已经是苟延残喘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肯定要退出争夺天下的序列了。
不过他们显然还想再蹦跶一下,于是分别派了
去到了北方
原和孙吴那边,为的是什么,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孙吴这边得到的利益相对刘备来说可就有限得很了,心里不平衡是肯定的,曹魏正想利用这一点,提前引
孙吴和蜀汉的冲突。
至于去往
原的,显然是想引乌桓等
原民族南下。
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些喘息之机,也就不在乎什么生灵涂炭,或者
原民族会对中原造成多大的创伤了。
不过刘备那边一众谋士早就算到了这一点,很多东西都预防在了前
。
诸葛亮再一次出使了孙吴,和孙权那边达成了一些协议,虽然双方都知道彼此之间的这一场大战早晚避免不了,不过眼下还是先
掉曹魏为主。
而同时李祐也带着骑兵跑去了北方
原,还等着乌桓他们这些
原民族来中原,先打服了他们再说。
就算李祐独自带队去,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打的他们不敢南窥。
结果李祐直接把乌桓的单于给灭了,就算是想逃都没跑了,带着主力直接被打残,然后整个北方
原都成了李祐的牧马地和征兵处,进一步充实了他的骑兵队伍。
这下子曹魏那边的心思算是彻底给扑灭了,所有的算盘都没有打响,等待他们的貌似只有完蛋一途。
到了这时候,刘备顺理成章的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子,直接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汉。
而孙吴那边也认可了刘备的自立,甚至还派
来参加了仪式,表示了恭喜。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诸葛亮上次去孙吴的时候就曾经承诺过,两家一起
掉曹魏以后,刘备这边也要认可孙权的地位,支持他立国。
至于之后这天下归属,当然还要两家打过以后才知道。
自此,天下真正的进
了三国时代。
只不过和历史上的三国的
势差别太大,曾经最为强势的曹魏,如今只能苟延残喘,而曾经最为弱势的蜀汉,则成了如今最强大的,倒是孙吴还和原本的
况差不多。
三方之间这最后的一点平衡局面也没能维持太久,就在刘备麾下发动了对曹魏的全面进攻,想要拔除这个眼中钉
中刺的时候,孙吴那边在陆逊的主持下,悍然发动了对蜀汉的偷袭。
于是形势好像又变成了当初汉吴联手对付曹魏时的样子,只不过这次被两面夹击的成了蜀汉。
说到底哪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孙吴那边也知道,真个没了曹魏,下一个倒霉的就该是他们了。
为了维持一个相对均衡的态势,起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孙吴这么
也是必由之路。
可惜刘备这边对此也是早有防备,诸葛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