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
下午,李子杏在院子里跳了一会儿绳,感觉到累了,然后就跑到赵诵的书房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看到大哥哥手中拿着一只不像是毛笔的笔,李子杏不知道这是什么笔,跑过去一看,只见这笔写出来的字迹很细。
那字比一粒米饭稍微大,比毛笔写的字还要小不少。
李子杏很是认真努力地看着,她知道这个大哥哥救了她一命,才不至于让她在
庙中死去,虽然她还六岁。
看到大哥哥认真做着一件事
,她不敢打扰大哥哥,于是也就没问。
实际上,这是赵诵让工匠们研制的铅笔,光是研制这铅笔就花了很长时间,虽然写字的时候不够流畅,但至少可以勉强书写了,改进的研究就
给工匠们,现在他就拿了一批试验品先给孩子们用。
赵诵拿起这支笔,总感觉做对了一件事
。
写着写着,突听咔嚓一声,铅笔芯断了。
赵诵皱起了眉
,他期望很高,看样子韧
还是不够。
赵诵立马起身打算去拿把匕首过来。
李子杏看到大哥哥起身立即道:“大哥哥,有什么事
可以让杏儿去做吗?”
“不用了,你再不回去你哥哥要担心了。”
李子杏回
看了一眼赵诵,然后就走了,赵诵拿起一把匕首然后削起了铅笔。
削完铅笔之后,赵诵又继续写着。
写错了一个字,他想擦掉,只是没有橡皮,橡皮这东西不好弄。
还有他穿越带过来的橡皮也只剩一点了。
他就下去弄了点雌黄来。
雌黄是一种矿物质,可作褪色剂,是古代的“涂改
”。
不过雌黄的效果对铅笔字不友好,对墨汁书写的字还可以。
赵诵最后去厨房里就拿了点熬汤用的桃胶来,慢慢在纸上面滚着,弄了很久,才擦掉。
赵诵弄完之后,就去了教室。
据说工匠们做的白色
笔运到了教室。
他想去黑板上试试看写的如何。
夜,教室内摆满了灯烛。
赵诵拿起
笔,开始在黑板上写字。
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声音听上去像是挠
一样,很是折磨
。
他写着的时候,掉落的
尘如同雪花一样从上方飘落,掉在地上很快就白了一小片。
赵诵抬起
一看,黑板上出现了一行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赵诵期望如此,给孩子们教学的硬件也准备地差不多了,至于书籍,江南堂书籍铺的伙计们正在
夜加班加点赶出来。
赵诵写完之后,就离开了教室。
之后几
下
们将桌椅、黑板等物陆续搬到新教室中。
......
时间过得很快,前后一共花了九天工夫,比康士达他们预计的慢了两天,这批启蒙教习书籍陆续搬到了城东的别院。
今天要给孩子们上第一堂文化课程。
赵诵今
正好休息,与苏婉、钱良玉以及其他搬文具和书籍的下
提前来到了城东后院的一个屋子。
此时,李怀恩正在隔了一道墙的后院看着孩子们做体
,他喊
号,孩子们则在
号的指挥下做着。
赵诵与苏婉、钱良玉能清楚地听到隔墙李怀恩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
号,三十三个孩子们做体
发出的动作声。
进了屋,苏婉、钱良玉很是诧异,他们没想到这教室看上去很是别致。
二
不禁看了赵诵一眼,这间刚装修好的教室,是按照赵诵设计的。
苏婉和钱良玉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私塾教室。
这间私塾教室非常宽敞,而且两边都是有窗户的,这些窗户还特别高大,据说当白天的光线不足的时候,还可以拆卸下来。
此时两侧的窗户都拆卸了下来,用白色透光的纱帘隔着,这样看上去整个教室非常明亮。
而且教室内还摆放了一些兰花盆栽,看上去非常地富有书卷气息。
除此外,特别引
注意的是教室的前面以及后面都有一块很大的黑色油漆模板,那块黑板足足有一面墙那么大。
在黑板的下面有一个竹制的长板,长板上放着一块棉布,那块棉布是经过特殊的设计。
赵诵解释说这是黑板,专门写字用的,而那块长方形包裹着木
的布则是擦
笔字的。
苏婉从小木盒子里拿起一支白色的长条状的笔来,她已经知道这就是赵诵让工匠们设计的
笔了。
钱良玉则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苏婉在黑漆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娟秀的苏字。
钱良玉才猛然意识到这是什么。
“这笔果然好。”钱良玉赞叹了一声,看着赵诵。
赵诵拿起那块擦
笔字的擦字布,将那个娟秀的苏字给擦掉了。
此刻,下
们陆续将那些书籍和文具都放到了桌子上,然后才离开。
这间教室一共有五十张桌子,还有些则空着。
钱良玉走了下去,在教室里面转着。
看到教室两侧的墙上,还悬挂一些字帖,钱良玉停下脚步,站在字帖的下方,抬
看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钱良玉看着这句话感慨良多。
钱良玉觉得那些士大夫认为读书就是当官发财,而不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若是每个
都这样做,那天下何尝糜烂于此。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才是读书
应该追求的
生境界!
接着他又看到另外的标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钱良玉仔细品味着这番话,暗自点
,然后默记于心。
在这些字帖中,钱良玉也发现了儒家的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钱良玉还看到一句话。
“取其
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钱良玉默念着,这句话他从来都没听过,而且也没有出处。
钱良玉站在这字帖下面,感慨更多。
这一辈子,对待学问的态度就应如此。
不仅仅是学问,还有其他的,他在这间教室看到的更多。
钱良玉转过
,后方的黑板上还有八个醒目的红色大字映
了他的眼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八个字,是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这八个字,激励
心,虽然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这间教室,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
钱良玉正凝视这间新教室的时候,忽然一群孩童穿着新衣服从外面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