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拼搏年代 > 第424章 有个手巧的

第424章 有个手巧的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雨后天晴,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蓝的像是块水晶,格外漂亮,但漂亮却不舒适,夏炽烈的阳光无遮无挡的洒下来,烤的难受,一会就满身是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青照河宁秀段的河堤上,有几个戴着遮阳帽的,手里拿着各式工具在忙碌。

有的架好测绘仪,有的测量水位,有的查看河堤上的三合土,还有专门去验看回填好的河堤缺

雨季开始,水位不断上升,因为证携提案和上面领导的大计划,青照河全段河堤前两个月进行了维护修缮,但实际效果如何,还要在雨季中不断查看。

领导的目光既然转到了青照河上面,自然不会让青照河出现意外状况。

何况,今年进六月份以来,雨水确实偏多。

确定这一段没问题,几纪录下各自负责收集的数据,沿着河堤朝下一个重点维护过的堤段走去。

他们不止是要查看水位,验看河堤安全与否,还要采集各种关于青照河的数据。

夏季水位上涨,浑黄的河水拓宽到了三十米,沿着河道朝下游翻滚而去。

吕冬看到钉子几个光小孩,赤脚踩着三合土一路飞奔,从三角大坝顶端一跃而起,直接跳河里。

七八个男孩,就像下饺子一样,噗通噗通落下去。

跳下去的陆续从水中冒,朝河边游过来,三角大坝南边有台阶,能爬上河堤。

钉子第一个上来,冲吕冬喊道:“冬哥,都说你水最好,你咋不下水了?”

吕冬心说,等你长大了,也不会在这种往的地方下水。

“不去上学,大早晨就来下河!”吕冬隔空指了指钉子。

“今天星期六!”钉子站在太阳底下,上有从河水里带出来的细小沙粒,阳光照上去亮晶晶的:“冬哥,你就快跟三爷爷一样了,动不动就训。”

吕冬懒得说他:“钉子,我和你爸说好了,等你放暑假,我准备送你点东西。”

钉子一听,还有这好事,光着跑过来问:“冬哥,啥好东西。”

“你最喜欢的。”吕冬真是这么想的:“语文,数学,自然,三本习题,跟你兰兰姐一块做作业!不会的,你兰兰姐还可以执导你,赶过年的时候,成绩也不用考太好,进中游就行。”

“冬哥!”钉子真急了,又不敢惹吕冬,只能扯起哭腔来喊:“你还是不是我哥!哪有这样当哥的!”

吕冬说道:“等你放完暑假再开学,学校就管的严了,这是让你提前适应适应。”

钉子和其他孩子,可能也听说了一些事,半大的孩子,说不懂事真不懂事,说懂事也能分得清好坏。

一个个鬼哭狼嚎,气得纷纷跳河。

吕冬手机响起来,李文越打过来的,知道要过来了,下河堤朝村西南边走去。

关于吕家村小学,县里下了最新的批文,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吕家村打上去的报告。

这年的土地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远没有以后那般严格。

不说这个,一些村都能将责任田转成宅基地或者工业用地。

况且,这是要建设学校。

很多事,看起来非常麻烦,但上面想要推动,总能找到办法。

吕冬刚才跟钉子说的,也跟这事有关,建设学校的资金分别由村集体和上级拨付,吕家村现在是省级文明村,上面想要借此打造乡村小学建设的样板工程,力争将吕家村小学建设成为省级规范化小学。

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连带着师资力量都有较大程度的加强。

校长肯定要换,原本的校长工作方面偏软,据说上级准备调一位男校长过来。

还有些小道消息多多少少在流传,教委肯拨付款项重新修建吕家村小学,并且把吕家村将学校搬迁到村西南彻底重建,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后期将马家村、刘湾村和张湾村的小学全都归并到其中。

因为政策方面的缘故,单独一个村里的小孩数量,都是按照年龄段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还非常明显。

就拿吕家村来说,吕冬读小学的时候,同一级的班里有四十个左右的孩子,到了钉子这一级,只有二十出了。

但凡有点远见的都能看出来,像吕家村和刘湾村这种规模的村庄,未来一个班凑不齐十个小孩是必然。

上级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当然,即便是合并,也是几年以后的事

对于吕家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再让自家的孩子在危房里读书。

来到村子的西南侧,吕振林和李会计正陪着教委的说话,有专业的测绘员,已经支好三脚架,正在安装测绘仪。

测绘的这一片是村里的场院地,也就俗称的打麦场和晒麦场,最早的村庄都有这方面的预留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就像吕家村所做的一样,打麦场纷纷被转做他用,后来不种地的无所谓,仍然种地的,只能挪到马路上晒麦子。

其实,要是还有打麦场,谁也不愿意费时费力的去大马路上晒粮食。

上面能批的这么快,也跟这片地不是责任田有关系。

像吕家村打上去的建设新村的批地申请,到这都没有具体消息。

李文越也在这边,吕冬过去跟他说了几句话。

“筹备委员会成立了,县教委主任挂名主任。”李文越大致跟吕冬说着听到的消息:“三爷爷任常务副主任。”

吕冬明白这是啥意思:“具体的建设,还是以村里作为主导。”

李文越扶了下眼镜:“毕竟大部分建设款项要靠咱们村自个筹集。”

吕冬点了点:“县里肯适当放权,也算好事。”

其实小学校换地方重建,仍然是建设平房,吕家村的大部分,都认为楼房不安全,与其耗费更多资金建造楼房,不如建设相对简单的平房。

反正地够大,怎么建都足够宽敞。

测绘之类的工作,更像是应付上面,这边从打报告开始,村里的建筑公司就在做规划,整体布局就是以老校作为蓝图,不过像大影壁和老戏台之类的是不可能盖了,那是吕家村最为兴盛时期的产物,以石料雕刻建成,可以说耗时耗力。

对等老戏台的位置,前面竖根旗杆,再建个小型主席台就完事了。

至于其他现代化设施,这年还没那么多讲究,主要暂时也用不上。

后面,看到吕振林那边说完话,吕冬又过去跟教委派过来的聊了几句,主要是询问下小学配套的体育器械。

去年的时候,吕冬就跟吕振林说过,村里小学的体育器材他来负责购买。

回到村里,教委过来的脆给吕冬列了一张明细表,里面包括跳绳、实心球、高低单杠、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桌等等。

吕冬道过谢,仔细看过一遍,将明细收好,等学校快建好的时候,去体育用品店里购买全新的。

体育这门课程不容忽视,不说锻炼身体之类,就应试教育来说,用不了多少年,在泉南就会成为中考必考科目,五百分的总分中占五十分!

可能体育成绩差个五分,就上不了重点高中。

送走教委的,吕振林召集建筑公司和村委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