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小阁老 > 第五十章 告示(求月票)

第五十章 告示(求月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早,昆山县官差在申明亭,并城内各烟稠密之处张出告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百姓冒雨聚集围观,识字的便高声念道:

“新任昆山知县赵,急告全县父老——五月梅以来,雨连月,太湖猛涨,汛经年不遇。昆北已成泽国,吴淞江堤危在旦夕。

一旦江堤失守,全县皆遭没顶之灾,房倒屋塌、颗粒无收,饿死溺亡者不知几番!

本官与众同僚不忍看百姓遭此劫难,誓为昆山守堤到底,洪水一不退,吾等一不下江堤!

呜呼,昆山乃百姓之昆山,皆有守土之责,我等众志成城,洪水不能侵也!

自今卯时起,本县进紧急状态,为上下一心,全力抗洪,特颁禁令九条,望周知:

一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二禁造谣生事,蛊惑心!三禁打架斗殴,动辄诉讼!

四禁偷窃诈骗,哄抢物资!五禁知不报,串通一气!六禁擅离职守,麻痹大意!

七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八禁敲诈勒索,贪污受贿!九禁不遵号令,临阵脱逃!

有违此九禁者,无论官民于国法严惩之外,一律枷号十,立耻辱碑于朝阳门内,为百世唾弃!

昆山知县赵守正;县丞何文尉;主簿白守礼;典史熊夏生联署。”

这篇严厉决绝如檄文的告示,登时让本就心惶惶的昆山县城炸了锅。

县城的百姓算是彻底从麻痹状态中警醒了,惶惶不安的议论起来。

“这么狠?这下来还怎么做啊?”

“是啊,又是枷号又是耻辱碑,甭在昆山露面了。”

“今年的水灾这么严重吗?”

“肯定啦,南边这么早就逃难进城了。”

“没看到四位老爷都署名了吗?要不是能动真格的?”

“昨天县太爷上任第一天,就带着顾老爷、郑老爷他们上堤巡视了,今天就把灾民和乡下都拉去修堤了。”

“咱们也快了,我们里长下通知了,明天上堤。”

“这下可如何是好啊……”许多不禁想起十年前那次大水。

们虽然仗着县城的庇护没有被淹死,但一连两个月困在孤岛一般的城中,不知饿死了多少

甚至出现了的末世景象……

恐惧从心底涌起,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跑回家去,扛起锄、提起簸箕,就要去支援修堤。

有的则回家收拾东西,准备逃去苏州城避难。

也有赶紧去街上的店铺,抢购粮食、柴禾、茶叶、食盐等等,准备囤积起来,以防饥荒……

~~

不过赵公子已经看不到,这满城糟糟的一幕了。

他一早便在高武和二十名蔡家巷汉子的保护下,悄然乘船离开了昆山县,沿着娄江顺流而下,踏上了化缘之路。

赵守正和他手下的佐杂官们,昨晚真的住在了堤上,今早便开始了紧张的抗洪工作,自然瞧不见也管不了县城里了。

如今在昆山县城说了算的,竟然是两个监外执行员——徐渭和吴承恩。

撑伞站在栅门内,看着衙前街的象,老成持重的作家感到十分疼。

“哎,你也是。”作家瞪一眼画家道:“不跟我一起劝公子,反而还支持他张贴告示。有必要让老百姓了解真相吗?”

“十几万灾民都进城了,今天又有好几万上堤活,他们能不了解真相?”画家反问一句。

“也许好多不想知道吧。”吴承恩叹气道:“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假作无知就是无耻了!”徐渭却冷笑一声道:“老子最看不惯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自私到极点的无耻嘴脸了!当然要让他们彻底装不下去。这张告示就是托塔天王的照妖镜,一照之下什么魑魅魍魉都会显形的。”

“哎,这样会出子的。”作家又叹了气。“这要是闹大了,八成会有拿咱俩的身份,攻击东家的。”

“怕个啥?出了事儿就平掉。”放不羁的孤蛋画家却表示淡定道:“趁着真正的洪水还没到,把蹦出来的妖魔鬼怪全掉,才好上下一心齐抗洪嘛。”

“要是平不掉呢?”吴承恩闷声问道。

“个小县城,有什么平不掉的事儿?”徐渭哂笑一声,转身进了县衙。

“哎,这家伙。”吴承恩无奈的直摇

前天城时发生的那一幕,还有冯知县临走前的提醒,都让吴承恩不由担忧。

徐家的那几只走狗,怕是不会放过这个绝佳机会的……

~~

衙前街虽然繁华,但因为整条街都依附县衙而生,因此多少显得有些畸形。尽是些茶馆、酒楼、旅店、医馆、药铺、澡堂子之类的服务业。

想要正经买东西,还是得去半山桥一带。

桥两侧的东塘街、西塘街皆是店铺林立,市肆繁华。

今天下着雨,东塘街上的流却比平里多得多得多。

尤其是那些粮店门们挤作一团,争相抢购大米,长长队伍一直排到了桥上。

“我要一石!”

“阿拉八斗!”

“一石五!”

顾客们高声吆喝着,拍打着柜台,催促着忙忙碌碌的掌柜和伙计。

黑心的店东自然趁机不断涨价。

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去岁的陈米本就可以卖到一两七八一石。

昨天没进到米,今早一开张,几家米店就不约而同涨到了二两一石。

看到告示后,又擦掉今报价,瞬间改成了二两五。

此刻抢购一起,他们索也不擦了,直接在二上加一横,变成了三两五一石!

可越是不停涨价,顾客们就越是要买。唯恐回涨到五两一石,那真要活活饿死了。

看着疯抢如故的老百姓,狠赚一笔的米商们乐得合不拢嘴。

其实老百姓根本没必要疯抢,这些米商见今年提前梅,早就料到昆南会被淹。

是以都纷纷竭力补货,这些天桥下来送米的货船首尾相连,都阻塞至和塘的通了。

虽然昨天没进到米,但店里的备货十分充足,老百姓且买去吧。

~~

东塘街上,一家,名为‘杏花红’的酒楼二楼。

临街雅座上,几个穿着锦袍的男子,正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着楼下糟糟抢米的场面。

“你们昆山的老百姓不够劲儿啊。”一个生着花白山羊胡子的老者,夹一片爊鸭细细品尝。“这抢来抢去,光给卖米的送钱了。”

“不是刚贴了告示吗?”腮帮子上生着大痦子的中年陪笑道:“可能多多少少都有点被吓住了。”

“那怎么成?”山羊胡子把鸭骨吐出窗外,下令道:“去,给他们点把火。”

ps.第五更送到,求月票、推荐票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