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二
不动声色的走到叶千秋的桌前,将各自手中的长剑放下。
叶千秋看着这一紫、一蓝两把剑。
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同时伸出双手,一手拿起一把剑来,左右看去。
只见这双剑之上各自刻着剑的名字。
“转魄!”
“灭魂!”
叶千秋瞧着这两把剑,感受这剑身之上的剑气,倒是对打造这越王八剑的欧冶子多了几分兴趣。
越王八剑,他也算是见过了其中四柄剑。
这四柄剑,各有特色,都是世上少有的利剑。
可惜,欧冶子是百余年前的
物。
终究是无法相见了。
从转魄和灭魂出现的时候,叶千秋便明白了,华阳太后已经是打算将这两柄剑
给嬴政,取得嬴政的信任。
叶千秋知道,即便是没有他的存在。
嬴政也势必会起用昌平君芈启。
嬴政虽然年轻,但是帝王心术一点都不少。
为了维持秦国的稳定,平衡朝中各方势力。
嬴政一定会在吕不韦罢相之后,起用楚系之
为相。
眼下秦国朝堂一共有三
势力,以吕不韦为首的外客,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还有嬴姓宗室。
吕不韦罢相之后,嬴政不会再让外客成为宰相,嬴姓族
之中,没有可用之才。
唯有楚系之中的昌平君芈启尚且可堪一用。
所以,嬴政的选择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叶千秋会答应华阳太后的原因。
顺水推舟的
,这白白得来的
,何必不要呢。
至于昌平君芈启现在暗中是否已经在反秦。
叶千秋觉得倒不至于。
芈启背叛秦国,是在华阳太后去逝之后的事
。
而且,那时候的秦国要吞并楚国。
芈启身为楚考烈王之子,为楚国的延续,而反叛秦国,倒也说得过去。
目下的秦国尚且没有东出,芈启不具备反叛的土壤。
更何况,事实尚未发生。
纵使真走到了那一步,也有嬴政去定夺。
他不会去过多的
涉秦国政务。
就好比嬴政要让赵高掌控罗网一样。
叶千秋也不会拒绝。
一切都在朝着固有的轨迹发展着。
这样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叶千秋在甘泉宫呆了没多久,便直接离开了。
……
翌
一早。
相府的家宰便来相请叶千秋,请叶千秋到府上赴宴。
这是叶千秋和吕不韦约定好的。
叶千秋自然是欣然赴约。
到了相府之后。
相府
眼可见的门庭冷落了很多。
在大书房中,叶千秋见到了吕不韦。
吕不韦笑道:“太玄先生,来的正好。”
“且看这卷书如何。”
叶千秋走了过去,从吕不韦的手中接过竹简,看了起来。
叶千秋看了片刻,方才赞道:“
彩。”
吕不韦笑道:“先生请坐。”
叶千秋坐在一旁,道:“今
相邦邀我前来仅仅是喝酒?”
吕不韦笑着说道:“太玄先生还是这般快
快语。”
“喝酒自然是要喝的。”
“不过,有件事,不韦还是要提醒一下太玄先生。”
叶千秋道:“哦?不知相邦要提醒我何事?”
吕不韦道:“嫪毐一案牵扯到了太后,太后毕竟是王上生母。”
“如今,虽然王上因为太后纵容嫪毐反叛一事,对太后心中生了嫌隙。”
“但,太后终究是王上生母。”
“打断骨
连着筋呐。”
“今时今
,若是太后嫪毐一事被打
冷宫。”
“将来,王上难免会后悔。”
“到时候,会想起先生劝解依法查办之事,可能会因此对先生有了不满之意。”
“君,始终是君。”
“臣,始终是臣。”
“先生以为如何?”
叶千秋闻言,淡淡一笑,道:“相邦
通世事,
察
心。”
“不过,相邦知道我和相邦最大的不同在何处吗?”
吕不韦闻言,诧异道:“哦?”
“愿闻其详!”
叶千秋笑道:“我和相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乃世间一浮萍。”
“浮萍者,无重也。”
“王上是君不假,但我非臣也。”
“这一点,不会因为王上封我为护法国师,公子太傅就发生改变。”
叶千秋此话一出,顿时惹得吕不韦一怔。
良久之后,吕不韦方才笑着叹息道:“是啊,倒是本相忘了先生的神通了。”
“以先生之厉害,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
“王权富贵,在先生眼中,确实是不值一提!”
“不过,先生可千万不要在旁
面前再提起“非臣”之言。”
“这可是犯忌讳的。”
叶千秋闻言,笑道:“多谢相邦提醒。”
吕不韦点了点
,然后道:“其实,今
邀请先生前来府上一叙,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相邦尽管说来便是。”
叶千秋在一旁说道。
吕不韦道:“我知道,我这个相邦是做不久了。”
“在我离开咸阳之前。”
“我还有一件事,要托付于先生。”
叶千秋道:“相邦请直言便是。”
吕不韦道:“我欲将文信学宫
给先生!”
“先生乃是当世仅存的大才。”
“道家之圣贤者,目下,唯先生一
也!”
“文信学宫,有我这多年来的心血。”
“我若是离开咸阳,恐文信学宫会落
败。”
“若是先生能
主文信学宫,成为学宫之主,那来
定然可以将文信学宫发扬光大。”
“当然,先生若是
主文信学宫,那么学宫自然可以更名为太玄学宫。”
“只要那些士子能留在秦国,不外流向东方六国。”
“便是先生之大功也!”
“不韦在此拜谢先生了!”
说着,只见吕不韦站起身来,朝着叶千秋
一躬身。
叶千秋见状,急忙起身,虚扶一下吕不韦,然后说道:“若是相邦托我其他事
,我可能办不到。”
“但是,此事,相邦尽管可以放心。”
“文信学宫,我来主掌。”
吕不韦闻言,大喜道:“我就知道,先生会同意的。”
“明
,我便上书王上,将此事禀报于王上。”
“以王上对先生的了解,一定会同意此事的。”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如此甚好。”
说到这里,吕不韦笑道:“不韦心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