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 第四十章:纵横捭阖(欠更还完了,开始本章说数目加更)

第四十章:纵横捭阖(欠更还完了,开始本章说数目加更)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阖闾则是陷了思考之中。

“孤可以召回伍子胥,让他带领一万兵,前去帮助鲁国。贤侄可真是厉害,三言两语之间,就从孤这里讨了整整一万兵,真真是国士之才。”

听到这里,子贡微微摇:“比起真正的国士,小侄还差得远呢。”

说到这里,子贡就回想起了王诩对他说过的话:“你能连续想到这三个好处,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师叔再帮你想一个阖闾无法拒绝的好处!”

合上了茶杯,子贡接着道:“师叔,除了以上好处之外,其实帮助鲁国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师叔,你觉得晋国强大吗?”

“强大!”

“如今的吴国,是晋国的对手吗?”

“不是!”反复思索良久,阖闾说道。

“如今的列国之中,可有哪个国家是晋国的对手?”

“没有!”

“这些年来,晋国也在改革,而且改革的非常快。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互相敌对,形成了两个团体,这两个团体,不断紧对方,互不相让,一方通过改革获取了好处,另一方必然迅速跟进,他们的改革速度,是列国之中最快的!”

说到这里,阖闾也沉默了。

这才是最让难受的!

最先改革的,明明是我吴国!

可是改革力度最大的,改革速度最快的,改革范围最广的,却不是吴国,而是晋国!

改革这玩意儿,也是要靠竞争的!

吴国为了和楚国竞争,所以勉强也算是上下一心,阖闾的改革在不伤害贵族利益的况下,还算顺利。

距离玄门诞生都五年了,可是像鲁国这样的老旧、保守国家,却几乎什么都没变,孔子也是直到这场战争,才成为代国相。

比起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吴国的改革速度已经算快了。但是和晋国比起来,吴国仍然算是保守。

其实,韩赵魏三家还有智氏也都有苦难言。

韩赵魏:我其实不想改革这么快,但是智氏在后面盯着,我要是稍微慢了一点,哪怕只是慢了一步,智氏就要追上来了,到时候,以智氏的体量,完蛋的就是我们了。

智氏:不是我想这么激进,而是韩赵魏三家不当子,他们什么都往大一统上靠,越来越像大明朝,我要是不迅速跟上,就会被他们三家平推。

“一旦韩赵魏三家和智氏分出胜负,中原诸国可有能力敌他们的?没有!天下可有晋国的对手?没有!”

“所以,我若是君侯,必亲率兵,前往中原,暗中拾掇韩赵魏三家和智氏,帮助他们开始内讧,帮助他们开战一场全面战争!”

“如今的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之间,早已水火不容。他们之所以还能保持平衡,是因为没有外力。一旦在外力的介下,双方必然发全面战争,只有晋国真正的了起来,列国才能有机会!如果晋国能直接分裂为两个甚至是数个国家,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所以,君侯大可亲率数万兵,以援助鲁国为名,顺利抵达鲁国。击败田氏之后,君侯便可直接前往晋国,或者帮助晋公,或者帮助韩赵魏三家,或者帮助智氏,当战争全面发之后,君侯自可离去。”

一个团结的晋国,是天下诸侯心中的梦魇。

可一个分裂成两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的晋国,也就这样吧。

哪怕不能顺利分裂晋国,可只要晋国发内战,持续多年,那么晋国在此期间就没法儿发展,吴国便可趁机多发育一段时间,这也很好了。

“孤必亲率三万兵,前往鲁国帮助鲁侯,抵挡田氏的不义之军!”

从三千到五千,从五千到一万,从一万到三万,子贡此行可以说是收获巨大。不过,还没完。

离开了夷洲岛之后,子贡就在一座海外岛屿之上,见到了此行的目标——楚昭王。

在大明世界,楚昭王乃是大明朝海外诸多封君之一,即使是之前,他也是镇海公王诩麾下的封君,而不是阖闾的封君。

这些年来,经过他的不断治理,如今岛上有国万余,野十万,隶五万,这样的规模,放到列国之中,也可称孤道寡了。当年周天子分封天下之时,子爵也不一定有这么强大的实力。

而昭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也真正的见识到了底层国的生活。所以他一眼就看穿了阖闾的疲楚之计,也一直在努力的瓦解此计。

当然,这些都不是昭王取得重大进步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曾暗中数次求教于熊岩,然后在熊岩的建议下,读了很多大明朝的史书,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

史书、数学,这两门课程,是真正的可以增长智商、商的课程。前者长商、心眼,后者长智商和脑袋瓜子。

所以,如今的昭王,是一个加强版的。

“鲁国端木赐,拜见楚侯!”

虽然楚国老早就称王了,但中原诸侯不承认,不过是圈地自萌罢了。除了楚国之外,还有谁承认楚国的王爵?

当今列国之中,唯一的王,是周天子。唯一的公爵,是晋国。其他的诸侯,就是实力再强,官面上的称呼,也只是侯。

齐侯、楚侯、吴侯、秦侯……

昭王并未在称呼上多费时间:“田氏伐鲁,你这一路走来,求了不少援军啊,虽然知道你的目的,可孤还是想知道,你想怎么说服于孤?”

“吴侯即将率兵前往中原,与齐国争锋,楚国可以好好的缓一气了。”

“既然如此,寡就更不会派兵了。”昭王淡淡的道。

“当今乃大争之世,诸侯争锋,不进则退。吴侯前往中原,对于楚国而言,此乃难得的机会,君侯难道不想抓住机会,好好的改革内部,练就一支强军吗?”子贡主动问道。

“想。”

“可是,如今楚国内部矛盾丛生。这些年来,君侯为了尽可能的保住国,以至于与吴国的战争,大都派遣和君侯不对付的大小封君。国倒是保住了,他们也越发的感激君侯,可是封君、贵族却越来越讨厌国君。”

“倘若不是吴国的压力,倘若不是吴国年年都要攻打楚国数次,封君和贵族们早就联手对付国君了。而这一次,吴侯真的要离开了,君侯又打算如何处理国内的封君、贵族呢?”

听到这里,昭王坐直了腰,终于认真了起来:“先生有何见解?若是很有道理的话,本王就援助鲁国一批粮食、兵甲。”

“君侯可以让那些保守、落后的封君贵族们,聚集在一起,攻打宋国!直接告诉他们,此次劫掠宋国,所得全部归封君所有。”

楚国和列国不一样,楚国内部是真正的分封制,有实力的封君,到处都是,地盘极大,理论上讲,从淮河、长江,一直到岭南,全都是楚国的地盘,但绝大多数地盘,都没怎么开发。

所以,楚国内部,封君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些封君,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自主权极高。

甚至在某些大贵族的领导下,还具备着主动劫掠外国的习惯。抢了就跑,能打赢就狠狠的抢,抢完了,给国君上缴一笔物资即可。因为只有这样,国君才会替你担保。就不用担心,其他的小国派兵抢回去。

“宋国如今都快被墨翟自下而上彻底占据了吧?就凭那些封君、贵族,就敢攻打宋国,这是送死吧?”昭王冷冷的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