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单单从军事角度考虑,许攸就算真的带着整个邺城投降,直接坑死袁尚,这样的功劳根本不值一个县侯,乡侯顶天了,甚至有可能
脆就是都乡侯。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为对于曹
来说,军事上收拾袁尚唯一的困难就是粮
不足,而这个唯一的困难,随着甄逸的投降已经完全解决了。
袁尚的实力,甚至比曹
预想中还要差劲一点:士气不足,上下不能同心,将士不愿用命,战时缺乏灵活,等等等等,就这么说吧,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曹
和手下的文武们一共收到了一箱子来自于袁尚手下的信件,大多都是攀
谈条件的,最不济的也表达了一下自己身为汉臣的政治立场,而有些急躁的更是直接表达出了自己愿意弃暗投明的心思。
可以说虽然表面的军队数量来说与袁绍时期相比相差还不算太大,至少有袁绍时期六七成的体量,但是实际的战斗力可能就只剩下三四成了。
而曹
这边呢,手下不管是兵还是将,都是绝对意义上的老兵了,而且在刘协莫名其妙的一顿瞎改革之下,军制上已经无限的接近有史以来战斗力几乎最高的府兵制度了,相比于原本历史上的曹
,其实反而是强了不少的。
这一加一减之间,只要有充足的军粮,曹
完全可以说是将袁尚按在地上想怎么摩擦就怎么摩擦,邺城到底是投降,还是打下来,差别并不会特别的大。
甚至如果许攸真的献城投降,并且顺便坑死袁尚再重演一次官渡之战的话,作为老朋友的曹
不但不会因此而感到开心,反而会特别的苦恼才是。
袁尚如果没了,他还怎们养寇自重呢?
总之,许攸自以为的献城投降真的不值钱,至少没有想象中来得值钱,曹
其实一直在为如何赶跑袁尚占据邺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魏公,但又不过多的折损他的实力,让他依然可以作为一个寇被自己养着,最好养个二十来年等太子长大后在把他
给太子而绞尽脑汁。
他打仗的时候甚至生怕打得狠了直接把这个袁尚给打没了。
而魏延客串水军,突然出现在邺城城下的做法在曹
看来其实也不是在帮他,客观来说纯属添
,主观来说,更是纯属挑衅。
几个意思啊,我这
和袁尚打得正激烈,你跑去邺城摘桃子?
邺城是要作为以后魏国的治所的,这
城之功难道要落在你一个杨系将领的
上?抢功也不是这么抢得啊!有特么这么不懂事儿的么?我堂堂曹
打个袁尚难道还用你帮?
说真的魏延使出这么冒险的战略来,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那肯定是要倒大霉的,因为曹
才是冀州战场的督帅,是假黄钺的,魏延这次不经曹
的批准就
进行这样的军事行动,曹
不整死他才见鬼了。
尤其是这次被派来坑魏延的还是夏侯惇,准确的说他也不是被指派的,而是他自己主动争取的,谁跟他抢他跟谁急,明确的放出话来,只要能整死魏延,兖州刺史可以不做,列侯也可以不做,甚至事后被天子问罪直接杀了也没有关系。
总之,魏延必须死!
毕竟么,这个魏延当初之所以能够从普通的小宗贼一跃而成为中郎将,不就是因为他绑架了夏侯惇,然后像耍猴一样的牵着遛了大半个南阳么?
这对一个征战沙场的大将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屈辱,更侮辱
的事
么?
这也就是夏侯惇识大体,知道不能给曹
惹麻烦,否则他早就找魏延决斗了,同归于尽的那种。
所以这事儿吧,首先是魏延自己理亏,是因为他自己不听军令瞎胡闹,为了抢功而兵行险招所以才遭此大败,这个说
大天也没得辩解。
其次是夏侯惇和魏延真有死仇,依着汉朝的社会风气,夏侯惇这么
其实大家都能选择理解,毕竟这是个为义杀
而无罪的时代,所以夏侯惇肯定不会陪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许攸带兵稀里糊涂的就和魏延的
撞在一起厮杀起来的时候,夏侯惇其实也没有闲着,拐个弯之后就直扑邺城去了,而许攸在大胜之后,几乎是一脸懵
的,被大军胜利的脚步裹挟着就一路向北,追着魏延军逃跑的方向一路就打到了南皮,等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把南皮给打下来之后,差不多也收到了夏侯惇同样不费吹灰之力打下邺城的消息。
这玩意就是战略换家么,用魏延及所部兵马+南皮,换袁尚手里的邺城,起码从表面上来说,谁能说这一波换家汉军亏了呢?
慈不掌兵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魏延也真的是命大,事实上他还真没死成,在亲卫的保护下成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而后跳河逃跑了,压根连南皮都没回,就跑回许都告状去了,而许攸,压根也没打算追他。
事实上许攸这个时候完全陷
到了
生的巨大怀疑之中,每天都过得魂不守舍的。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
什么?
我不是要投降的么?怎么就……把南皮给攻下来了?
邺城丢了?
我特么本来是打算献掉邺城的啊!它都丢了,那我还献个
?
而另一边袁尚。
打了这么久,他差不多也认识到了自己和曹
之间的差距,他的大军完全被曹
压制得不敢出门,尤其是淳于琼和高览两个
也是面和心不和,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他这个主公也根本管不了。
一想到曹
现在的粮
已经充足了,甚至比他都还要充足了,袁尚就感觉窒息,有一种快要淹死的感觉,当前线传来消息说邺城被许攸给丢了,他
脆两眼一黑,大呼一声吾命休矣,就晕倒了过去。
然后醒了之后,就被
告知许攸将南皮给拿下了,他们还有退路。
这里说明一下,南皮其实是渤海国的治所,而在冀州,至少在天下大
以前渤海国还是第一大郡,
超过一百万,而魏郡虽然政治地位很高,但实际上
数量是远不如渤海国的,只有五六十万的样子。
另外就是,魏郡以及邺城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近了,与朝廷的地盘也就是隔了一条黄河么,以前袁绍作为实力占优的一方,将治所和大军都放在魏郡当然可以给朝廷很大的压力,他打起来也会很方便,过了官渡就能直
许都了。
但现在袁尚作为弱势的一方,作为守势,将政治中心放得离朝廷那么近,说实在的这怎么看都不太明智,所以这波换家……其实好像也不错?
他心里有数,如果一直打下去,他几乎是肯定打不过曹
的,到时候就十之八九他得死这,或是
脆做了曹
的俘虏,而南皮城拿下,至少给了他一个逃跑的方向。
生的际遇啊,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感激许攸,还是该弄死许攸了。
尤其是在袁尚下令撤退,并且小心翼翼装模作样的断后,却发现曹
压根都不追他的时候,他的心
这下就变得更复杂了。
甚至于,曹
就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的大军控制在魏郡之内,一丝一毫都没有继续往北追,北边有些郡县直接都易帜投降了,曹
也装作看不见。
于是乎这下,就连袁尚也看出曹
的真实意图了。
这个曹
,原来要的只是魏郡啊!
“子远先生真不愧与曹
是少年时就相知相
的挚友啊,今
之局,看来都在子远先生的预料之中啊,他分明是早就看出了曹
只要魏郡的政治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