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难道,不是这天下法家学说实际上的魁首么?”
……………………
事实上,郭嘉在散了朝之后压根就不敢回家,多亏了他在这许都城中还有几个别院用来养
,而且极少有
知道,否则他现在都不知道去哪了。
他敢用
命担保,此时此刻,即使是城中几个他平时常去的青楼之中,都一定已经
满为患,到处都是在找他的法家博士。
让小妾给他煮了一碗茶水,郭嘉
脆就坐下来喝了起来,却也是有苦难言,好生的愁闷,独自一个
往小院里一坐,直愣愣瞅着清冷的月光,一出神就是大半宿。
我,郭嘉,是应该忠于魏公,还是忠于自己的毕生所学?是应该克忠职守,以不负拔擢之恩,还是应该一展所长,于青史之上写下一笔浓墨重彩?
纠结啊!
其实这事儿,刘协肯定是不可能理解得了这郭嘉到底在纠结什么的,作为一个现代
,对所谓的法家的理解,其实是存在非常严重的偏差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
,对法家的理解其实都类似于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等等,稍微懂一点文史的
,会知道以吏为师四个字,然而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是法家的皮,不是骨。
但其实,这都是根据两千年后那个普遍依法治国的客观现实,进而对两千年前的一些思想的反向代
,其实南辕北辙的非常厉害,这就跟现代
对墨家的理解仅止于小农思想,兼
非攻,甚至
脆就是个做机关术的一样肤浅。
法家真正的核心思想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为国所用,集中全国的力量为朝廷所用,以及集中整个朝廷的力量为至尊所用。
所谓的法律条文,刑名律法,都是法家为了实现此目的所采用的手段而非目的。
法家真正的最高目标,是将举国上下的每一个自然
都编上号一般,只需君主一声令下,就能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如臂使指,充分发挥一个国家的全部潜力。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确实都会充分汲取一点法家的思想,尤其是所谓帝王之术,大多数时候都是法术。
但是,所谓儒皮法骨折四个字却是不太对的,或者说是将法术者两个字给看得太浅了(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言),因为法家从底子里,与儒家其实就是相冲突的,二者的矛盾很难融合。
法家思想是冰冷的,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就像是一个
的身体一样,如果有一部分过于强壮,这个过于强壮的部分就是有害的。而一个国家,如果有一部分
的力量过于强大,则这个力量过于强大的阶级就会成为国家的毒瘤,而一个社会,却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这样的特权阶级,对下他们欺压普通百姓,对上则影响朝廷政策的执行。
所谓法家严苛,说白了就是针对这一特权阶级的严苛,或是通过严格甚至残酷的各种方式,使社会不要产生这样的特权阶级。
这样的思想放在东汉,特权阶级指的当然就是豪强大族了。
而儒家思想讲究的是礼,是各司其职,是在其位谋其政,是以德行教化天下,直观来看,当年由霍光所主持的那场盐铁会议中,贤良文学一方所论证的道理虽然不至于是满纸荒唐言,但切切实实他们所说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代表了豪强大族的利益。
所以说么,儒与法,在思想根本上是很难相互共存的,所谓的法骨,更多的只是对法术中术的部分进行了一小部分的借鉴,在宋明时期通过各种六经注我的手段,使儒、法两种思想进行了整合,也既是法术中术的部分后来慢慢的被儒家给收编了,而法的部分,慢慢的也就没
提了,沦落为一种异端学说。
而天子自亲政以来,大体上可以说是一共
了这么几件大事:
屯田屯兵,让百姓自己带着粮食上战场进行厮杀,以土地、官爵进行赏赐。
这不就是“一民于农战”么?
这是法家的核心思想啊!
想要一民于农战,自然要打击豪强,自然要抑商贾,退游士,当朝天子对豪强大族能收编的尽量收编,收编不了的重拳出击,这不正是法家的
髓所在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天子以两会来决定天下大事,使皇权直达小吏、乡老,让他们可以和勋贵们一道商议,甚至是左右国家大事,这难道不正是“臣主异利”四个字的延伸么?
至于由天子所倡导的盐铁专营,其实相比于汉武帝时期,因为不剥夺民财,其实也更贴近于法家主张的本来面目,既通过将山川田林湖海收归国有开发,以避免有特权阶级占为私有去剥削民众。
总而言之,天下的有识之士都是看得出来的,当今的天子,分明是个法家的天子,天子的种种政治思想,根底里都是法家的思想。
虽然……天子本
其实压根没那个意思。
表面上看,天子命令此案依法办事,只是要建设一套处理眼前事物的军法。
往
里看看,这是在命令郭嘉建立一套用之于朝廷中枢的行事准则。
然而再往
处看一步,天子此举,何尝不是在给予天下法家弟子一个莫大的机会呢?此事分明是早已有了征兆,天子分明早就已经铺垫了这么久了,就连那立法会,早在郭嘉刚当汉臣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啊!
如此重大的政治博弈,天子全程不去参与,全权
给律法,让律法对这种顶级的权贵进行约束,这不正式法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么?
赏罚分明四个字是法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天子特意说了,今
之事,当为万世之师,你叫他一个法家的当代魁首,如何能去包庇夏侯惇呢?
再者如果再多想一层,天子这又何尝不是在躲避法家之弊呢?
诚然,法家的许多思想即使放在两千年后也都是称得上至理名言的,在富国强军方面,儒家思想在法家思想面前完全是不够看的,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也只有法家成为了实际的治国纲领,并能用之以一统天下,可怎么到了汉代,摘桃子的却成了从未证明过自己的儒家了呢?
汉武帝雄才大略远逐匈
于塞外,谁都看得出他治国、治军用的都是法家的那一套,可怎么就在他的手里,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了呢?
无非是四个字么:过犹不及。
根源还是出在法家的核心思想上,天子,应该是统治朝廷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朝廷本身;朝廷应该是统治国家的方式,而不是国家本身;国家应该是社会的治理方式,而不是社会本身,而传统的法家学说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
全社会的力量全都紧紧的握在天子的手里,短时间当然可以,拿来打仗自然也是无往不利,可敌
都被你打死了,这拳
还握的那么紧,打谁啊。
不
出去也不行,不
出去就要打着自己了。所以秦朝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依然可着劲的折腾,汉武帝在远逐匈
之后同样也没能闲的下来,可以说都是法家治国的惯
使然。
朝廷的权利无限制的扩张,自然就侵蚀了社会的权利,使朝廷与社会产生矛盾,而在封建制度之下,朝廷的权力往往又都重重的压在了天子一个
的手上,不出问题才是见了鬼了。
郭嘉,作为
中之杰无疑是看得到这里面的弯弯道道的,在他看来天子的才智远胜过他千百倍,自然就更加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所以天子这段时间才会刻意对朝中事物进行回避,更是早早的建立了议税制度,对每年朝廷用度开支进行计算,按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