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来自鲜卑的麻烦(5.5k)

第三百四十八章 来自鲜卑的麻烦(5.5k)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事实上大多数也没觉得他杀的有什么问题,毕竟匈居然敢帮着高围攻天子,没把他们杀光已经算是天子仁德了。

因为杀太多,又抢掠了匈大量的存粮,这就导致匈在去年冬天里被大批大批的饿死。

几个匈的首领甚至都托关系找到了蔡文姬来帮忙向天子求,希望朝廷可以拨发一点粮食给匈吃,哪怕是借贷,他们也保证明年多税赋和朝贡加倍还回来。

奈何朝廷去年也穷,事实上直到现在朝廷在粮方面也一样是穷的尿血的,这次收到了益州上贡的粮食和南郑的汉中存粮才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当然就不可能管这些匈了,匈又希望钟繇可以调用一些军粮来给他们救命,然而这事儿对钟繇来说属于政治不正确,甚至对并州所有的郡守、县令、县长、乃至于豪强来说都是政治不正确,因此即便是许多并州的有识之士都认为确实应该借粮给他们,但这种声音很遗憾的没有成为主流,或者说大家都想到了,但迫于政治正确的压力谁也不敢真的借粮食给他们。

而匈大量大量的饿死之后,很大一部分匈,如匈中最大的部族休屠开始大量的往凉州迁移,主要盘踞于北地一代,这里说一下,北地本来就是有大量匈居住的。

结果,并州北部大量的空了。

然后鲜卑就来了。

他要是组团过来抢劫的,那也就好办了,但问题他们是零零散散的,甚至是不惜把马都给杀了翻山越岭过来的,这特么谁受得了啊。

这玩意在现代词语里倒是有一个很合适的形容词:偷渡。

塞外胡偷渡的这个问题一直都贯穿整个两汉,毕竟一到了冬天总会有大量的塞外胡活不下去么,组团抢劫固然是很好的办法,但大汉实在是太强了,檀石槐死后鲜卑也统一不起来,组织不起太大的团。

尤其是刘协打完官渡之战以后,鲜卑自己也明白,打不过。

于是偷渡就成为鲜卑侵大汉的新形式。

原本,匈就是大汉在西边边境上最有力的防偷渡屏障,毕竟鲜卑过来那不是抢夺匈的生存资源么,不用朝廷心,匈面对鲜卑偷渡而来的小部落往往都极其的残忍和野蛮。

但现在匈被饿死杀死了将近一半,而且还搬家了不少,整个大同盆地几乎都是空着的了,地广稀,大片大片的场没放牧,土地没耕种,这匈自然也就懒得清理了。

甚至于这些鲜卑本来也或多或少的带着点粮的,他们来了之后还能和本地匈一块做生意。

而在钟繇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之后,派了兵去把守采凉山山之后,有不少匈的部落居然开展出了偷渡的业务,居然心甘愿的帮助塞外的鲜卑。

他们会帮忙制定偷渡的路线以躲开钟繇的守军,在面对汉官吏检查的时候还会帮忙打掩护,就愣说这些是自己部落的匈不是鲜卑,等等。

他们不知道这是将来生存的竞争对手么?知道,但天大地大肚子最大,今天就已经快特么饿死了,谁还管得着明天。

甚至于这些鲜卑为了偷渡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这种正儿八经偷渡过来的鲜卑还是有些家产的,有些鲜卑脆自己都放弃偷渡了,但你不是挡住了采凉山的山么,他们脆把自己的孩子扔军营门然后转身就跑。

你让这些军怎么办?

每天面对的都是无数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对你说“叔叔,我饿。”

你说你回家吧,他们不认识路。

你说你饿死吧,这……就很让不忍。

况且鲜卑也不是不知道什么叫政治正确,天子不是说了十一个民族是一家么?鲜卑是不是在十一个民族之内?

你说天子的政策只针对关内鲜卑?我这只脚都踏进你的军营了你说我是关内的还是关外的?

这些还都只是孩子啊!

这些舍得把孩子扔给汉军的,那是一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了,小孩的兜里保证连一颗花生豆都没有,那些父母知道自己就算是偷进来他们也活不了,莫不如赌一把汉庭的恻隐之心。

小孩送你了,你看你是不是不管,是不是打算把这些孩子饿死。

的话肯定是会把这些小孩杀死的,或者脆带回去当隶,但是汉吧……虽然前些年真穷的时候也会易子而食,但这两年随着曹和天子主中原多多少少的恢复了一些元气,家家户户也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点余粮之后,还真做不到像匈那样残忍。

而且天子还明确规定了民族一家亲,以及明确规定了各地豪强大户均不可再蓄养婢,又由于天子现在威望太重,执行力太强,这条政策又是刚颁行没多久,大家都不敢顶风作案。

总之就是想把这些孩子当隶卖了都不行。

特么的当初制定这条政策的时候怎么会顾虑到这并州的况呢,看来天子的谋远虑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啊。

所以能怎么办呢?只能是偷偷摸摸的给并州境内的匈或者是鲜卑帮忙养着了,至于是当孩子养还是当婢养,亦或者是转就给弄死,看不见就当不知道了呗。

于是乎今年以来这偷渡进到并州的鲜卑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雁门关以北,现在鲜卑比匈多,甚至雁门关以南也特么越来越多了。

钟繇现在真怕这鲜卑闹了灾,再跑太原去。

一开始的时候有些缺心眼的并州官员还傻了吧唧的给钟繇上表:反正这地方汉族也不多,眼下由于世的关系朝廷现在到处都是荒地,汉都不愿意来,谁用不是用啊,咱们照常收税不就得了么。

结果没多久这些单纯的官员就都被打脸了。

怎么说呢,相比于这些刚从塞外蛮荒之地偷渡进来的鲜卑,那些已经内迁了两百多年,所有贵族都拥有汉名字且几乎所有都会说汉语的匈简直就是特么的大大的顺民。

并州的汉一次觉得,这些个匈怎么就这么可啊。

这些塞外的鲜卑那是真的蛮夷,别说什么不服王化,他们简直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没有,其中一部分抢劫、杀、强那啥简直无所不做,到处圈地占场,不管是和汉还是和匈全都是矛盾重重。

更别说生活作风上的不和谐,互相之间看不惯的地方了,汉朝的官吏也真的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

你说他们他们都不听的啊,有相当多的压根就不服从你汉庭官员的命令。

当然更严重的是,这些刚迁进来的鲜卑和塞外的鲜卑大多都还是有流的,这其实是特别危险的信号,要知道这个年代的鲜卑在寇边劫掠的时候,很少是以攻打关隘来开始的。

都是以策反境内少民一起开始的,比如他们在凉州境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先策反西羌诸部,让他们先上,自己随后就到。

以前并州这边住的是匈,策反的难度还大了一点,因为匈和鲜卑之间的仇恨真的是,他们也一直都是大汉打鲜卑时候的绝对主力。

现在鲜卑住进来了,数已经几乎比匈和汉都多了,万一将来这塞外再出来一个檀石槐,想都不用想,太原以南顷刻间就会易手,雁门关以南将永不复为汉家所有。

那你说你撵出去吧,那也是真的难,家是游牧民族,居无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