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匹夫 > 第88章 义务教育

第88章 义务教育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何,他得给自己的恩主一个面子。

满目疮痍的咸阳城,由于陕西灾荒不断,战频繁,城中被毁坏的那些建筑,一直还没有彻底恢复起来。尤其现在是冬天,天寒地冻,城里看起来更加的败。

不知什么时候,咸阳城南的几片建筑被修砌一新,和废弃的练兵场一起,成了一所可容上千的大学堂,学堂门挂起了关中学堂的牌子,每天有成百上千的孩子上学,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而在这6~13岁的孩子当中,可以看出,有一些是孩,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特别显眼。

其实这样的学堂,在渭水南岸也有一所,那里虽然条件简陋,但容量更大。

宽敞的教室,桌椅虽然新旧掺杂,但表面整洁平滑,没有任何的毛刺和大的缺陷。

不同于以往的老学堂,“关中学堂”的每个教室前面,都有一块黑漆制成的木板,老师用来写东西授课。而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用的,也不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前的毛笔,而是用石膏制成的白色笔。

黑白相间,清晰明了,方便实用,这也是学堂授课的一大特色。

至于学生平常写字用的也不是毛笔,而是用石墨制成的铅笔。和笔一样,同样是学堂的一大特色。

如果打开学堂的课本,就会发现,所有的课本都和市面上刊印的书籍不一样。市面上的书籍都是竖排,由右向左;而学堂课本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自左向右、横排读写,两者完全不同,这也是学堂课本的一大不同之处。

还有就是所有课本里面的文章,都加了标点符号,这使的文章看起来特别容易理解,也是学堂课本的另外一大特色。

数学课本里面,必修的内容增加了一点,那就是学堂所有的学生从一开始都必须学习阿拉伯数字,从0~9,并且加了乘法诀。这对于学习数学时,数字上的写作方便,的确是很大的一个改进。

“关中学堂”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学校有军事体育课,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每天还要上体育课,进行军事训练。

“关中学堂”的特色还有许多,但家长们,尤其是那些底层百姓、流民们,他们之所以愿意送孩子来,就在于学堂授业解惑,一切都是因为免费。

甚至,那些家境特别贫寒的学生,还会得到学校的照顾,比如免费住宿、免费在学校食堂吃饭等等。

学堂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学堂当中有学生。相对于其他学堂清一色的男生,“关中学堂”可谓是开了先河。

都说“丈夫有德便是才,子无才便是德”。在大多数百姓看来,一个孩子,出去上学,抛露面,岂不是离经叛道,有伤风化。

子通文识字,能明大义者,固然是为贤德,但这样的子不可多得。一旦识文断字,大多数子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德的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关中学堂”招收学生,此举在咸阳城惹起轩然大波,但却并不影响许多学。原因在于,关中学堂的教育是免费。

除了自己用的纸笔,其他包括课本书籍,都是学堂无偿分发给学生。

无偿上学,这又是“关中学堂”的一大特色。

“关中学堂”一经推出,便是饱受质疑。有说它离经叛道,又有说它异端邪说,也有赞它开启先河,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事实却无法改变,那就是,“关中学堂”始终是流如织,学生越来越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

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出自孜孜不倦的经年教育,培养出掌握数学、物理、天文学、化学等经世致用的有用之才,而不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八之辈。

王泰投许多,呕心沥血,想要达成的,不过是后世强国强民的不二法则: 义务教育。

本自明治维新,义务教育开始普及。1872年发布《学制令》,其中规定,小学教育共8年,前4年为义务教育。

1909年,本义务教育延长至6年。国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都要接受六年的小学教育,学生学率从1872年的28%,到1910年的98%。

可以说,本的强大,来源于其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昌盛,本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而崇祯年间天灾不断,战频繁,百姓吃饱肚子都成问题,谁还有时间和力顾及孩子上学?

王泰心迫切,他想通过类似于义务教育的免费上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才来。毕竟,才才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和未来。

6~13岁的孩子必须上学,不让孩子上学的流民,他们种地得到的不过为三成,而送孩子上学的都是五成。

处罚不可谓不严厉,冲着那两成的粮食,百姓也不得不把孩子送往学堂。

而王泰,也被百姓戏谑地称为“傻钱多”,尽管并无恶意。

而王泰,他也心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本章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