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匹夫 > 第30章 根基

第30章 根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渭水南岸,不知何时起, 一座占地数百亩的巨大建筑悄悄拔地而起,高耸的水泥墙,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沿着中间宽阔的水泥路两旁依次排列,足足有十几间之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从巨大的铁门进,林荫大道两旁平坦的坪上,高大整齐的树木排列整齐,林荫大道一直到底,则是足有十余亩地大的场,在场和门坪之间,则是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教学楼,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宿舍。

一切无不昭示着,这是一座完全不同于旧学堂的新式学校。

而整个西安府、整个陕西,甚至是整个大明朝,也找不出这样一所“中西结合”的学校了。

除了长衫冠巾的东方教师,那些高鼻目的西方教师,或许才是这所学校的主力。除了中文、农学、中国历史等,其它的自然学科如物理、数学、天文学等等,都是由西方的传教士们传授。

与此同时,学校中长达半的军事课程及训练,也无不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另一个特征,这是一所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

“关中学堂”!

这就是王泰和泰西传教士鲁昭商定,由中国教会赞成,报欧洲教会总部批准的“中华传教计划”了。

除了远渡重洋而来的三十多名神学教师,还有大量从欧洲和澳门携带的自然科学书籍了。

“王泰这样做,会不会有些舍本逐末呀?”

站在宽大的办公室窗前,刚好面对的是布满阳光的场,注视着那些在场上军事课的学生,还有那些穿着黑袍在场上散步的教师们,王浩的眉微微一皱。

没有了三纲五常的谆谆教导,也没有了八文章的繁琐,怎么看来,都是光怪陆离,离经叛道。

“怎么,你还想把这些神父辞退不成?”

王国平脚搭在桌子上,斜靠在椅子上,喝了一茶,漫不经心地说道:

“这些高鼻子的泰西,可是公子从万里之遥的欧罗请过来的,公子可当他们是宝物。再说了,这学堂的大权,也不是你小子能决定的!”

“赶紧把你的脚拿下来! 这是学堂,要是让师生们看到了,成何体统!”

王浩紧张地看了一眼门,赶紧过去把门关好。

“王二哥,谁不知道,这学堂的校长是你的泰山大。你现在,可是公子的亲戚,比王浩还亲。不过,这些泰西,一个月光饷银就是三四千两银子,真不知道,公子究竟看上了他们什么?”

一旁的董无为接过了话,开始调侃起王国平和王浩来。

王国平今天往学堂送粮食和类蔬菜过来,特地拉上了董无为,一起看看王浩,也是看看自己的老丈吴盛。

“公子说了,说是大明的学问,已经落后于泰西,尤其是什么自然科学。我虽然不懂,也知道公子说的没错。”

王国平却是对王泰的话信不疑。王泰早期要造火器,千辛万苦,他当时还有些不以为然。济南城外和守城之战,若是没有火器,只怕乡兵要全军覆没了。

“王二哥,你如今是春风得意,堂堂的西安府守备,又兼陕西屯田大使,还娶了表小姐,当真是财色双收啊!”

西安府的乡兵和民兵一起,超过了六七千。而开垦的荒地,也从咸阳开始,向西安府周围覆盖。反正都是荒地,沿着渭水南两岸,东边直奔潼关,西边已经到了眉县,东西三四百里,南北百里,到处都是他们垦荒种田的踪迹。

陕西巡抚丁启睿自然是乐享其成,他甚至和陕西三边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督郑崇俭一起上奏朝廷,在陕西设置屯田司,授于王国平陕西屯田大使之职,以保证军粮的供给和陕西地面上的稳定。

的王府仆,如今功成名就,又娶了意中,王国平心里虽然得意,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身边没有公子,总觉得不热闹,少些什么。我这心里,也觉得不自在。”

王国平的话,让董无为重重点了点

“王二哥,你说的是。公子在河南披荆斩棘,和那些贪官污吏、豪强官绅血拼,咱们却是在陕西呆着看热闹,整天闲着没事,真是难受啊!”

听了董无为的话,王国平却是摇了摇

“公子说了,陕西是咱们的大本营,是咱们的退路,让咱们守住了这里。公子刚进河南,需要的粮食,还不是从陕西运。咱们可不能大意,该练兵就练兵,该种地就种地,马虎不得。”

的话听在耳中,王浩不由得无奈地摇了摇,暗自为王泰担心。

王泰去河南上任,他主管学校大小事务,事无巨细,他都要亲力亲为,光是一个几千的学校,已经让他疲力竭,更不用说王泰要理万机,同时应对一省牛鬼蛇神的明枪暗箭了。

吴盛虽然是学堂的校长,但吴盛还要兼顾许多产业,如鸭鱼林各场诸般事务,所有学堂的事,基本上都是他负责。

尽管,他还要同时兼顾南山铁厂的事。他们这些,每一个都是身兼数职,却又是乐在其中。

铁厂、学堂,两个王泰最为看重的产业,都是由他掌控,也可见王泰对他的信任,他自然也要尽心尽力了。

几个喝茶聊天,其乐融融,悠扬动听的乐声从窗外传来,时隐时现,让王浩眉微微一皱。

王国平仔细听了一会,点了点,怅然若失。

“原来是思思姑娘在上音乐课,怪不得如此动听。豪还剩了一襟晚照,也不知道,公子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曲子!”

“不是思思姑娘,而是思思老师。还有丁香老师,两位美的音乐课,在学生中可是大受欢迎啊!”

董无为摇了摇,羡慕地说道。

他羡慕,倒不是垂涎于这陈思思、丁香二的美貌或才华,而是因为他虽然已经成家,却没有孩子,无法享受“关中学堂”所谓的义务教育的福利。

强制、普遍与免费,这便是王泰对“关中学堂”所有学生的标准。

6-13岁的适龄孩子都被强制进学堂,接受学堂的教育;所有学堂的学生没有等级或是出身的限制;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的学生免学费。

当然,学堂不能强制陕西所有的适龄儿童上学,学校也没有那么大的容量。但是,凡是在王国平麾下屯田垦荒的流民,都是要求强制的让孩子上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

虽然王泰不是什么重要物,连地方官府议事的资格都没有,虽然“关中”学堂依然被主流的世家望族们嗤之以鼻、拒之门外,但是这并不影响王泰的办学宗旨,那就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根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甚至是更好的教育。

由于王泰名下的产业毕竟有限,粮店、家禽、渔林、农场、矿山、铁厂等,产业集中在农业,而且局限于西安府周围,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年龄稍长的学生来说,从军,或许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堂中,军事课占了相当比例的原因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许学业结束,他们不能进王泰的其它产业,但凭着学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军伍,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听说王大设在河南的武备学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