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子全都齐了。
一家
欢欢喜喜的吃了个团圆饭。
二叔一家也去了婶婶的娘家。
婶婶娘家的兄弟姊妹也不少,两个哥哥,四个姐姐。
婶婶是最小的一个。
婶婶的四个姐夫,都挺有本事的。
大姐夫是邻镇一所小学的校长,二姐夫是县里一家食品厂的车间主任,三姐夫自己开饭店,四姐夫最厉害,是部队军官。
就属李东叔叔最没本事了。
在家种地不说,还瘸着一条腿。
叔叔平
里没少受老丈
和丈母娘的白眼。
前
后的说李东叔叔无用,他闺
跟了李东叔叔,就没享过一天的福。
李东叔叔为了照顾婶婶的感受,纵使心里委屈,也一直忍气吞声。
丈
家那边有什么活,都是李东叔叔忙前忙后。
反倒是那几个有本事的
婿,一个过问的都没有。
顶多是逢年过节的来家看一趟,拎点烟酒啥的。
然后走的时候,又从李东叔叔这大包小包的带走一大堆的农产品。
毫不夸张的说,婶婶的那几个哥哥姐姐家里,一年到
,米面粮油都不用花钱。
全都从李东叔叔这里拿。
这切不止,这个姐夫
吃韭菜,就让李东叔叔多种点韭菜,定期割了给他寄过去,还特意嘱咐别打农药,要绿色无污染的。
那个姐夫
吃辣椒,李东叔叔就得种上点辣椒。
这个突然想吃地瓜了,李东叔叔专门腾出块地来,不种玉米种地瓜。
那个说城里的
蛋不好吃,不如家养的好,李东叔叔还得专门养点
,无偿供应
蛋。
总之,在老丈
家那边,李东叔叔活脱脱就是一
老黄牛。
任劳任怨。
还一句好话都赚不到。
往年初三,李东叔叔都会提前准备好一大堆的米面粮油,带去老丈
家,等几位哥哥姐姐走的时候带着。
但是今年,李东叔叔什么都没准备。
只带了两箱酒,几条烟,和几盒茶叶。
都是李东给他的。
全都是些高档货。
他舍不得喝,都带到了老丈
这里。
老丈
看到这些东西,喜笑颜开,毫不客气的就收下了。
也难得的夸了李东叔叔几句好话。
李东发财的事,老丈
早都知道了。
现在就盼着李东叔叔跟着李东发财了,他也好沾点光。
婶婶的那几个哥哥姐姐,也都听说李东发财的事了。
一见面,三姐先来了句:“听说你侄子发财了?过年没给你两个钱?”
二叔憨憨一笑,没有回答。
婶婶说:“给了不少呢,烟酒茶叶的一大堆,还给买的衣服,另外还给了五万块钱。”
三姐夫
阳怪气的来了句:“才给这么点?不是嚷嚷着你侄子挣了好几千万吗?”
婶婶说:“
家挣多少钱那是
家的事,给多给少都是
义,再说,就过个年,又是东西又是钱的,加起来得有十来万了,这还少啊?你侄子过年给了你多少?”
三姐夫顿时无言以对,嘟囔一句:“我侄子又没钱。”
大姐夫见气氛有点尴尬,便岔开话题:“听说,你们把村后边那个山
包了?”
二叔又点点
,嗯了一声。
然后,一家
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大哥说包那个荒山
,纯粹是
费钱,瞎折腾。
二哥说,有那钱还不如让二叔去城里做点生意,
啥也比种地强。
四姐又问二叔,原来的那些地怎么办。
二叔说不种了,种地也不挣钱。
一家
都有些失望。
二叔不种地了,那他们的米面粮油,以后就只能去超市买着吃了。
然后二姐来一句,山上也可以种点菜。
一家
顿时又眼前一亮。
这个说还可以养点
、羊。
那个点
附和,说山上养的
羊更好吃。
婶婶来一句,那山
是
家李东包的,种什么养什么,可不是他们说的算,再说了,就算种,那也是
家李东的,他们可不能随随便便拿
家李东的东西做
。
二哥来一句,反正都是自家
,书光在山上养点
羊,种点菜啥的,李东还能不让?
婶婶冷笑道,李东当然不会说什么,但咱自己得要点脸,不能总想着占
家的便宜。
一句话,说的一家
脸色都不自在。
二姐夫嘟囔一句:那你们这不就是在给你侄子打工嘛。
婶婶说道,打工怎么了,谁还不是个打工的。再说,以前种地,两
子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也就挣个两三万,现在还没开始
呢,李东就给他两
子一个月一万块钱,以后种植园有了收益,还会给他两
子分红,有几个打工的,能有这好事?你倒是个领导,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二姐夫也无话可说了。
这些年,婶婶心里也有很多的委屈,只是,贫穷让她只能将这些委屈憋在心里。
在这些有本事的哥哥姐姐们面前,她一直都抬不起
来。
但这一刻,她终于能抬起
来了。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