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晚唐浮生 > 第十七章 山民

第十七章 山民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袭,建制被打得有点混。把守山间险径的军士看到后方大,以为被攻了上来,也急急忙慌地跑回去帮忙。

而他们的离去,也造成了把守险径的兵力不足,带兵在山下等待的义从军大将没藏都保见状,亲率数百猛攻,很快击散了当面敌,飞快地往寨子上攻去。

冲在最前面的数十身披大帅亲自拨发下来的两重铁甲,是他身边的得力背嵬。在看到己方已经成功地在山上制造混之后,士气大振,奋勇上前,简直神挡杀神,挡杀,顷刻间便杀了上去。

背嵬者,党项语中“骁勇亲随”的意思。

《宋会要辑稿·蕃夷》中记载,元符二年七月三,有二十名党项归正泾原路经略司,领的“讹化唱山乃妹勒都逋亲随得力背嵬。”

党项语中,“蛇”与“背”音相近,“龙”、“鹰”二字都读作“嵬”,背嵬即蛇龙或蛇鹰的意思,一般都是大将身边的勇士亲随。

北宋时便有“背嵬军”,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便提到:“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说的便是驻扎在陕西的“骁勇军”,使长柄巨斧、钩镰枪,用来对付西夏的骑兵,可见他们很清楚背嵬在党项语中的意思。

韩世忠是南宋最先创立背嵬军的。背嵬军在北宋中期以后,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番号,不过非正式名称。到了南宋后,西军将领纷纷将背嵬用作正式番号,并不再限于步兵,骑兵也有,渐渐扩散到了其他各军。

邵树德曾经想过,是否将党项各将身边的背嵬聚集起来,组建背嵬军,后来想想,剥夺别的勇士亲随不太好,便作罢了。

没藏都保的背嵬亲随冲上去后,从后山爬上来的数十名山民健儿正被吐蕃拼死围杀,左支右绌。他们的到来,恰到好处,从背后一掩杀,吐蕃顿时溃不成军,纷纷走避。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横山军士冲上山来,吐蕃更不敢坚守,抱鼠窜者有之,跪地乞降者有之,甚至还有匆忙滚下陡坡的,夜色之中,也不知道摔死摔伤了多少。

攻下山寨后,横山军士将吐蕃颅一一斩下,悬在腰间,然后堆起柴禾,将寨子付之一炬。

之间,五千横山军士已经连克七寨,杀敌近两千,战绩彪炳,令侧目。

有的,放到平原上,可能也就是普通军士。但在山间,他们就是锐,纵横山涧,上下疾走,健步如飞,如履平地。他们是天生的山地步兵,吐蕃将山下的牧民驱赶到山上来据险而守,属实打错了算盘。

五月初七,经过八天时间战斗,兰州以东山间峡谷内的十余吐蕃堡寨,被义从军一一攻克,前后斩首两千七百余级,俘六百余。至此,驿道两侧再无威胁,三万定难军主力可以顺畅通行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