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魏临身上的这些好转,宋家
也十分高兴,甚至大力、迫切的希望魏临和宋琪两个
,能早点完婚。
魏岚看了,嘴角止不住的上扬,只是看到信的末尾一段话,她嘴角下耷,唇瓣抿了抿。
那一句话里,有两个字最为显眼:
“盼归。”
信封贴近胸
,魏岚弯弯秀眉皱起,忍不住轻叹一声,“盼归……”
这哪里是盼归就能归的问题?
是想归,而不能归。
拍拍脸,把信纸塞回信封放进抽屉最底层,魏岚重新抽出一张信纸,钢笔吸满墨水,斟酌好半天,才一个一个字往外蹦的写起回信。
写完回信,魏岚找了信封装起,之后压在书下就起身出去忙活了。
中午顾朝回来吃饭,他
吃辣的,先前凉皮吃的次数太多,估计也吃腻了。
魏岚犹豫要不要在做酸辣
,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敲定,就做酸辣
。
一些辣的大菜她是会的,但是眼下没有那么多东西,家里现有的,也就只够做一个酸辣
了。
厨房顾阿婆已经收拾出来,东西都归置到相应地方,到处都
净净的。
魏岚从碗柜下面的袋子里舀了两碗红薯
,有上一次的经验,这次做起来顺利许多。
调糊、烧水,趁着锅里水烧开的空档,去后院水井旁边打了半桶水,把平时不怎么用的木盆洗
净,备用。
忙完这些,锅里水也烧开了,魏岚拿来平时浇花用的那个钻了眼的竹筒,把调好的面糊灌进竹筒里,面糊登时从地步小孔往外流。
魏岚用手兜住,一路跑到灶台边,揭开锅盖,捏着主动在距离水面十多厘米的地方,来回转动。
面糊流进锅里,很快就被热水煮熟定型,成为圆柱形长条状的红薯
。
竹筒有魏岚
掌长,手腕粗,一竹筒面糊用完,锅里成型的红薯
数量很可观,白白的一大兜,随着热水“咕嘟咕嘟”上下翻滚。
盖上锅盖小火煮了一会儿,魏岚用筷子把红薯
挑出,转移到刚洗好的木盆里用冷水浸泡。
放在温度低点的地方,这个天儿里至少能保持两三天不会坏。
要是能晒
,就能保持更久。
同样的
作方式,弄完整整一盆面糊,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
魏岚擦了一把汗,把盆端到厨房小桌上隔着,盆上盖了一个平时捞米饭用的竹鞭簸箕,避免小猫老鼠过来糟蹋东西,也能预防掉进去脏东西。
忙完这些,魏岚拢了拢
发重新扎了个高马尾,之后也没停下,而是搬了椅子和小板凳到后院院墙一脚。
把板凳叠在椅子上,魏岚又去放农具的小棚子里翻出一把小锄
。
手臂长,两
尖尖,是顾阿婆平时种菜用的尖嘴锄。
院墙墙
连接竹林地面,魏岚踩在椅子上,先把锄
丢过去,之后两手攀住墙
,踏着小板凳上垫脚蹬了半天,才费力爬过去。
魏岚坐在地上,抬手蹭了一把汗,小喘了两下余光扫到跟前小院,下意识往后挪了挪。
这儿距离后院地面得有两米高,要是不留意摔下去,轻的也得是个脑震
了。
坐了一会儿缓过神,魏岚拿起锄
往竹林
处走。
顾家的竹林魏岚第一次亲身进来,原来听顾朝说竹林里有猫竹,具体在什么地方,她还不知道。
箭竹竹身最多能长到五厘米左右粗,竹笋更为细长,用在做泡笋尖很合适。
而猫竹,猫竹又叫毛竹,最高能长到二十多米,竹子本身最粗的也得有个二十到厘米,它的竹笋,从刚开始从土里冒出尖儿来,就是旁边箭竹的竹笋要粗四五倍。
竹笋的做法有很多,什么
笋炒
、竹笋排骨汤、油焖大笋,还有酸笋,等等等等。
因为猫竹竹笋体积大,笋衣也比其他种类的竹笋要宽大、长一些。
有些地方端午节找不到、或者根本没有粽叶生长的地方,就会用猫竹的笋衣来充当粽叶包粽子。
朱竹林里竹子生长密集,乌压压的
影中,阳光星星点点。
魏岚一路走走停停,目光四处游走,果不其然,在前方一片树影开阔的地方看见了膝盖高、腿粗的猫竹笋。
“找到了!”
魏岚嘴角高扬,兴冲冲跑了过去。
走进跟前才发现,之所以豁然开放,有大片阳光倾泻进来,是因为这一片种着桃树。
竹子生命里顽强,生长速度极快,而猫竹在竹林中依旧保持着最少占地面积,不是没有原因的。
顾家的桃圆在竹林中间,小小的桃圆,魏岚数过,总共九棵桃树,站列两排、错落分明。
而猫竹环绕桃树生长,为了防止它占据桃树的地盘,和桃树抢夺营养水分,每年顾朝都会采取措施。
当然,这个措施就比较粗
了。
顾朝:给它撅了。
被撅的竹笋一部分“抛尸”荒(竹)野(林),一部分由顾阿婆
刀端上饭桌。
魏岚来回看了几圈,先挑着距离桃树最近的一颗竹笋开挖。
正常竹笋稍稍用力一掰就能掰断,但魏岚知道,竹子是地下茎,生长最浅的也是从地面以下二十厘米的地方往外探
。
要是那种箭竹的细长竹笋也就罢了,猫竹体积大,地面以下的部分估计就能炒两三盘子,直接掰断就等同去丢去那部分,过于可惜。
魏岚没有能挖到地下二十厘米
的信心,但是那怕只挖五厘米,那也减少了一部分
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