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火红年代大江淮 > 第129章:发言

第129章:发言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两天姚九心烦意。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边是乡领导的规劝,一边是超英集团的招手,两难。

姚家在条沿村是大姓,而姚九家又是大族,因而姚九做村部先天有优势。

虽然计生站韩站长现在兼着村支书,但他知道自己是压不住村里不听话的群众的,哪里想总困在这里?不用说他,就是姚九偶尔也有压不住的时候,比如这次窑厂事件。

因此他竭力劝说姚九不要辞职,继续做村支书。

姚九和乡里的关系一直比较好,大家都不愿意他辞职。

但他真的不想再做村部了,尤其是自己这个村的支书。

为些,成天吃不香睡不着,脑壳疼。

他老婆劝他还是做村支书,不管怎么说,在村里还是吃得开的。

“他大,家多少想做还做不到呢,你倒好,一张纸朝上面一递,不了。”

“你个婆娘晓得什么呀?你以为这村部那么好当的?每天不是张家长就是李家短,七个和尚八样腔,难弄呢。”

“哪个村不是这样?家怎么做得好好的?还是你自己能力不行。”

“你能你来。”说过,姚九摔门而去。

一个坐在废黄河滩上树林里,看着弯弯的河道,点燃一枝烟,闷闷的抽着。

这片滩地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对这里太熟悉了。

积月累,河两岸的黄土堆积了几米高,很适合建窑厂取土。

超英集团两次过来联系建厂,都没有成功,这种有利于三方的事,群众怎么就不理解不支持呢?

再看看家严码村,窑厂一建,现在是村集体有收,村民增收走上致富路,村里每天是欢声笑语的,真羡慕啊。

姚九这也是气上辞职的,不是真心不想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竟然被李国强看中。

是自己能力很强吗?显然不是,应该是集团扩大了,正是用之际,自己还有点能力吧,毕竟做过村支书。

不过,能进超英,现在可是很多梦寐以求的事,没想到咂中了自己的脑袋。

不知不觉,脚下地面上已经有十几只烟了。

一直到天黑,姚九才起身,用力摔下手里最后一只烟,“他的,我也为自己活一回。”

市里调研一结束,便准备召开乡镇企业发展动员会议。

李国强竟然接到通知会上发言。

之前县里开致富大会,万元户表彰大会,李国强都上过台发过言,但现在,他不想到主席台上讲了,自己的发展也只是起步阶段,算不上什么大门大户,好像没有什么发言权。

可市里已经通知下来了,这个可不是请客吃饭说推掉就能推掉的。

看来这事得准备一下。

市工文化宫礼堂,来自全市各乡镇的乡镇长端坐在位置上,听取市调研组组长作调研总结报告。

其实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全市乡镇工业不能说空白一片,但也是几乎没有。

就是有的,大多也是形式主义,没几个生产的。

家底就是这样,大家清楚得很。

市里大张旗鼓的搞调研,其实有两层意思,首先就是摸家底,其次就是动员力量发展乡镇企业。

想法是好的,但实际况是基础较差,很难搞出名堂来。

去年各县都组织乡镇长专门去苏南学习考察过,不能说没有触动,但是回来之后动作却没有。

这回市里直接把会议弄到乡镇长这一级,说明重视程度很高。

李国强坐在第一排左侧,听得非常认真。

他感觉市里的调研工作非常扎实,基层的问题看得一清二楚,没有花里胡哨的内容。

“下面请山阳县李国强同志发言,谈谈他们发展乡镇企业的经历和经验。”主持说道。

李国强只好一瘸一拐的上了主席台。

下边的非常稀奇,怎么会是一个残疾上台介绍经验呢?他是何

当然,这里面山阳县的大多认识李国强。

走到发言席,他没有坐下,把话筒往自己跟前挪了挪。

“各位领导,我叫李国强,来自山阳县青莲乡桃源村。”

“我是一位农民,不过,现在也有称我为企业家,但我晓得,我还是一个农民,企业家这个名号我是称不上的,因为我不过是办了几个企业而已。”

“既然领导让我来谈谈,只好勉为其难,胡说几句,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说老实话,现在政策是好,地分到了户,我们积极是调动起来了,每家每户的积极提高了很多,粮食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无论怎么风调雨顺,不管你种地积极多高,地里的收成那是有限的,和以前相比,只是解决了温饱,但离致富还差很远。”

“说白了,就是种地挣不了几个钱,至少目前是这样。”

“穷的时候,我上山捡蝎子挣钱。不过,这也挣得了几十块钱,这是我挣下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我懵懵懂懂上街开了百货店,生意挺红火,可惜时间不长我就生了病,进了医院,用光了我们刚刚拥有的一点儿积蓄。”

“前几年,为了多打粮食,我承包了十几位村民不要的盐碱地,经过努力,最终改良了土壤,种植向葵取得成功。”

“之后,我办起了养场,我们村在我的带领下,成了养专业村。”

“再后来,我组建了建筑队,挂靠在乡建筑站名下,然后又承包了建筑站的水泥预制品厂。”

“去年上半年,我在青莲乡兴建了一座窑厂,下半年我在城东乡又建了一座窑厂。”

“大家说,我这个就是乡镇企业。”

“通过办企业,我确实尝到了甜,去年收近五十万元。”

“不仅是我个挣了钱,我们企业里有员工三百多,他们去年平均收在六千元以上,有一批高的达到了万元。”

“别的我不晓得,我就是觉得办好乡镇企业,肯定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个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问题主要途径,无论是农业的工业化,还是农民的富裕化、农村的城镇化都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

“我们这儿是农业大市,农民众多、农村相对落后,经济新一的发展,最大的内需存在于农民之中,而启动农民需求的关键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大道理我不是太懂,但我看到的苏南农村就是大办乡镇企业,到处是红红火火。”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