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章 林中近况

第二章 林中近况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便于,也就是说就算到了大海,也可以沿岸行驶。

船底有用于防止侧翻的沉重下摆。

船只安装了斜挂三角帆后,在顺风、逆风、横风的形下都能行驶,与尾舵配合,还能快速转向。

至于如何控船帆,作为后世过来的发烧友以及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自然知晓一些,尼堪将在顺风、逆风、横风的形下大致如何控船帆,也就是船帆与风向大致的夹角与杨春、水师将领进行了沟通,最后他们在一艘船上试验了一个月后便记到水师典里去了。

“什么?在合适的夹角下利用横风速度最快?”

记得当时无论是杨春还是水师将领听到尼堪这句话后都是大吃一惊,按照常理,利用顺风推着船走那才是正理,不过他们在石勒喀河上验证了后便心服服了。

当然了,像诸如“就算是顺风,也不是正面让船帆受风速度最快,也需要一个夹角”,等等,也是尼堪传授给他们的,实际上,他也就是知晓一个大概,具体如何控,横帆与三角帆如何配合这样的细节,就由杨春他们自己摸索,摸索清楚后便计典。

与如今大明常用的硬式纵帆相比,尼堪非得要上马的软式横帆与斜挂三角帆的组合需要的手更多,控也更复杂,不过尼堪还是赶鸭子上架了。

“软式横帆与三角帆的组合,受力更饱满,转向更迅捷”,加上大大优于压舱石的沉重下摆的设计(类似与后世帆船用于防止侧翻的龙骨,帆船侧翻时,由于下摆的存在,在巨大的阻力下可有效避免侧翻,道理也很简单,你用一根船桨在水里滑动很容易,不过你能用一根长六丈、宽半丈、厚一尺的巨型船桨划得动吗?),尼堪设计的船型的结构已经与眼下欧洲的船只接近了,不过外形依旧是大明式样的。

底层可装载除压舱石之外的粮食、饮水、弹药、备用的武器等物,船桨设置在下层,两侧各有十

首层甲板是放置五百斤火炮的地方,船首楼和船尾楼各有三门,两侧各有一门,对着前后的各有一门,首尾楼之间的空甲板安放了六门,两侧各三门,若是碰到雨天便只有船首尾的六门火炮能用了。

这样一来,虽然安装了滑等装置,不过每门火炮还是要用三控才行,十二门火炮便是三十六,加上二十名桨手,这便是五十六

加上控船帆、索具、支架的水手以及战斗兵,一艘船可装载一百二十

另有小船五艘,都是只能装载三十的船只,有单根的纵帆,设置桨手十,战斗兵十五,水手五,只有一处尾舵,用于掌控方向。

每艘小船的船有一门两百斤的小炮。

如今,随着阿斯兰大汗一声令下,原来的常备军中抽掉了一千熟知水、有从事过渔猎经验的,都放在这十艘船上训练——按照配置,六百五十就行了,尼堪多配了三百五十,自然是为了做长久的打算。

桨手也时不时到首层甲板控船帆,而首层甲板面的水兵也不时下到中层划桨作为一项体力锻炼。

七丈长、两丈宽的船只还配备了大量的桨手,自然是因为船帆、支索复杂,在没有完全熟练的形下一旦遇敌至少还有船桨作为动力,不至于成一团。

这一千全部在从墨尔迪勒到石勒喀河汇黑龙江的约莫五百多里的河面上训练着,这一段河面,后世的俄罗斯还能跑船,眼下这些小帆船自然不在话下。

这一千,作为尼堪第一支“水师”部队,最终还是从李延庚的部队里找了一个以前在东江镇水师里当过把总的担任千总。

叫孙佳绩,还是孙得功的一个远房亲戚,今年三十岁,会控纵帆以及火炮,算是尼堪手下难得的多面手,尼堪与他详聊过后便从李延庚的部下抽调过来。

与孙得功不同,孙佳绩一家都在五年前老的大屠杀中死了,对于建那是咬牙切齿,也是李延庚的铁杆亲信之一,加尼堪的队伍后也是抱着能为家里复仇的想法,见大汗有心要筹备水师,二话没说便过来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