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2)明、清衰亡之辩(上)

第十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2)明、清衰亡之辩(上)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政务分校的正中间,有一处三层的高楼,当洪承畴出来之时,有一站在那高楼上,见到洪承畴这举动时,不禁冷哼了一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冯如京,军政学校的副校长,政务分校的总教官。

“洪承畴这些,包括王文奎、马鸣佩等,并无丝毫节气可言,非但如此,品行还极为低劣,不过就是因为如此,彼等对于一个新的政体也容易接受,何况我大夏并没有将彼等当做才看待”

“再者,这些的能力还是有的。清国用,虽不能说十拿九稳,但终究比明国强一些,大多数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这就够了,在军政学校修习半年,再分配到各地主政,还是能发挥大的作用”

“同样,不算别的地方,就单论大凌河一地,投降清国的明国将领、文官,若是有一个好的土壤,彼等大多都会是杰出之士,推而广之,明国不是没有才,而是土壤已经变了,出产不了好的才啊”

一想到尼堪在自己上任前说的话,冯如京不禁感慨万千。

“咱们这个皇上,不仅武事了得,对于政务、才也不时有真知灼见,在大事上还能目光如炬,提前从容布局,这样的物,莫说唐宗宋祖了,就是秦皇汉武也比不上啊”

……

与军事分校相比,政务分校并没有六点起床然后出这么辛苦,不过彼等也就比降将们能多睡一个小时,七点起床,八点正式“上课”,对于这个新词,洪承畴等都是一雾水。

这个时代,“课”字多半用成动词,不过既然家大夏的教授如此称呼,彼等也只得跟着用起来。

在每一个房舍,都有一张表格,上面写着最近六需要修习的“课程”。

到了这个时候,大夏国在治国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包括才的教育、选拔、考核、调动、升迁、罢黜、退休,都有详细的说明。

对于境内各类资源的使用,包括田亩粮税、山川的维护和使用、道路的维护与使用、物资流通的税收、牧场的使用与维护、矿产的维护与使用、渔场的维护与使用,也都有巨细无遗的规定。

对于各类作坊,不同种类物资的流通,也有不同的规定和办法。

其中,有几样需要特别指出。

大夏国境内禁止田地自由流通,不过还是可以买卖,但买主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夏国官府,而出卖田地也只有在几种形下才行得通,比如全家死绝,比如全家迁徙到他处,比如全家转行,等等。

不过,对于那些有爵位并在西伯利亚拥有的土地还是可以自由转让的,彼等可以在官府那里签订买卖契书,官府还可从中收取一定的契税。

对于那些家里丁众多,现有的田地不够生活的,官府也有一定之规,可以向官府申请分家,然后再按照户部制订的《大夏田亩制度》分配新的田地,在这个基础上,田地还不够的,还想多种地的,还能向官府申请购买新的田地。

官府不鼓励开荒,只能在现有框架下进行调整。

也是,大夏国境内地广稀,每户五十亩上好的田地全家倾力耕种恐怕还力有未逮,谁还想到多种、多垦?

另外,如今在大夏“做官”,除了两年一度的“科举”,礼部、吏部还能根据各衙门的缺随时“开科”,不过大夏的官员可不像大明或者大清,按照皇帝陛下尼堪的说法,除了少数,大多数都是事务官,也就是大明嘴里的“小吏”,但这些小吏并不是一辈子只能做小吏,得好的也能升到高位。

同时,民间举荐、学校直接分配也是重要的来源。

大夏,才的通道有多条,并非在“科举”一条道路上吊死,况且就算是科举,其考核的内容也并只有四书五经,算术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这些规定、制度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几十本,加上相当于大夏基本法的《大夏通典》,这些降官们在这半年之中需要修习的内容着实不少,能在半年之中掌握者肯定也是才。

就这样,在各种复杂心下,一百多位降官也开始了他们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生涯。

三个月后,像洪承畴、姚恭这样曾在军政两途都浸许久的全才还是脱颖而出,虽然彼等都是五十左右的老子了,而仅仅在清国弘文馆待过的雷兴、马鸣佩等依旧吃力得很。

当时皇太极设置弘文馆,无非是让这些积极建言献策,对于才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些是书生、谋士多过官员,自然比不上洪承畴他们。

这一,已经是秋末时分,一个惊的消息传到了政务分校。

大夏国皇帝来了,下午还要与经过挑选的降官们“座谈”。

“座谈?”

洪承畴得知这个消息后哑然失笑。

“这个皇上还真能折腾啊,不就是‘诏对’嘛,嘿嘿,到底是蛮夷出身”

下午,在分校的一间“书房”,如今被尼堪改称“会议室”的地方,尼堪高坐主位,他左边是当今吏部尚书、政务院总理、端肃郡王孙秀林,右边则是二等候、辽宁布政使李延庚。

下首左侧,坐着一溜辽宁省的文官,军政学校副校长、辽宁省按察使冯如京高居首位。

左侧,洪承畴、姚恭、宁完我、马鸣佩、王文奎一字排开。

这里要说明的是,按照之前的规矩,对于文官,尼堪原本是准备按照五十岁一刀切的,最终还是罢了,故此,像姚恭、宁完我这些才能进学校“造”。

洪承畴就不用说了,姚恭在大凌河投降清国前是永平监军道,职掌“分道巡察,负责各道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事宜”,这个位子如果要好,可不是一般能胜任的,不过姚恭官声颇佳,显见得还是有些能力的。

中,姚恭年纪最大,今年五十三岁,宁完我、洪承畴差不多,都是五十岁,马鸣佩、王文奎都是四十岁左右。

洪承畴是福建,姚恭、王文奎是浙江,身形都瘦小一些,而宁完我、马鸣佩都是辽东本地,倒是生就了一份好身板,这也是满清的规制释然,皇太极虽然对这些优渥有加,不过如果跟随出征,也是要上马作战的。

若是没有大夏国,这些在大清国历史上都混得不错:

洪承畴: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姚恭:山西按察副使

王文奎:漕运总督

宁完我:太子太保、弘文馆大学士

马鸣佩:兵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

三个月过后,这些也按照大夏文官的官服穿戴起来,不过是衣服上并没有补子罢了。

尼堪今也穿起了一身自从登基后由后宫尚衣监制作的皇帝常服。

乌纱帽,冠后折角向上,翼善冠是也。

金色盘龙纹袍服,窄袖、盘领,大红中衣,领。

用黄金、白玉、琥珀三色宝物制成的腰带。

配上他那白皙清朗的面容,挺拔的身材,在洪承畴这位见过大明、大清两国皇帝的看来不禁甚为感叹。

“不论别的,单论相貌,此就是中龙凤,与那两位不可同而语”

“诸位”

尼堪说话了,与文官们说话就与一众武将不同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