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茶等制度方面,都是带着明清的影子,再加上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进去,算是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可是大体的方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说起来比目前的清廷没有好到太多。
宁渝心里清楚,对于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最重要的是便是制度,特别是税收制度这一点,更是非常关键,目前的复汉军已经实行了废除相关的火耗银和旧制苛捐杂税,在减轻了百姓负担的同时,也代表着原来的赋税里面少了一块。
当然为了争取民心,宁渝认为少的这一部分其实也是很划算的,像康熙当初玩的那一手‘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可以说便是收纳
心的妙招,可是宁渝却不能这么玩,他要是这么玩简直就是在找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康熙的永不加赋,其实是为后来雍正的摊丁
亩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它通过将
丁银给固定下来,因此客观上来说对于百姓的负担是减轻了许多,特别是对于农民的减负是很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清军在遭遇了这么多的打击之后,还有能力去补充兵力的原因。
不过对于这一点,不代表宁渝就要不假思索的予以接收,实际上全盘照搬不符合目前复汉军的实际
况,也不会对目前的复汉军财政措施产生良好的影响。
实际上宁渝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减少
赋银,把来年所有
的
税降低至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但是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在于清查所有的隐藏田地和
数量。
这一点也得到了李绂的赞同,因为所谓的
税,其实在地方上是最容易被
征收的,特别是在大清的一些穷困之地,
原本就稀少,征收的银两也就不多,当地的官吏往往为了补足差额,会进行多征,以此更容易导致当地
的流逝。
像目前复汉军麾下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都是
大省,其中未被统计上来的
,绝对不在少数,如果一味强征
税,反而会导致在册
数量比进一步下降,因此降低
税已经是势在必得,实际上若不是现实财政
况不允许,宁渝都打算彻底取消
税了。
因此,降低
税,既能帮助复汉军更好的掌握麾下的

况,也能为复汉军收的更多的民心,为将来宁忠源登基而做好准备。再说了,这一政策也不会影响到其他
的利益,因此是最为切合目前宁忠源的想法,应该是能够得到推行的。
“大都督这一举动,实在是妙极,想来楚王应该也是会同意的,等到此策在天下推行之后,我复汉军将能更得
心,届时反倒可以转过
来以大势来
清廷。”
李绂嘿嘿一笑,现如今大家都去缺钱,不光是复汉军缺钱,清军要更加缺钱,可是复汉军目前不过十万
马,也没有其他的大开支,而清廷如今虽然损兵折将,可是至少还有四十万
以上,虽然这四十万
都不堪用,可是那也是四十万张要吃饭的嘴。
要是清廷不跟着降低
税,恐怕很多百姓就会想办法跑到复汉军的地盘上来,若是跟着降低,那么雍正用什么来养活这么多
呢?
宁渝微微一笑,却是不再谈起这个话题,而是没来由地问了一句。
“先生可知,我复汉军如今最大的隐患是什么?”
李绂却是想也不想,似乎早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轻声道:“我复汉军如今大的隐患,无非二者,一为宗族,二为家丁。”
宁渝笑了,这个李绂还是真敢说。
要知道目前复汉军是靠什么起家的?就是宗族和家丁。复汉军作为从地方起义的势力,所依靠的自然是血浓于水的宗族,还有忠心耿耿的家
,其他的
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并没有太多的忠心。
像目前军内最大的派别,一个就是以宁、程、郑三家为主的宗族党,另一个就是以雏鹰营为主的家丁派。他们在复汉军兴起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上刀山下火海,出生
死的才打下了这一片江山,若是让他们知道了李绂将他们誉为最大隐患,估计李绂未来就没什么好
子过了。
这两大群体是目前复汉军的最大支持者,因此宁渝自然不会对他们现在动什么手脚,那无异于自掘坟墓,可是也不会放任这两派一直做大下去,因此他现在便试探
的问李绂,为的就是将来能够牢牢抓稳这两派
的枪杆子。
“以先生之见,我该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隐患呢?”
宁渝脸上十分平淡,他已经越来越接近成为一个帝王的心态,也越来越像一个帝王一样去思考了,这一点让李绂十分欣慰,可是内心也有几分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