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渝的眼里,雍正实行的摊丁
亩政策虽然是好政策,可是毕竟会受到内部的制衡,无法一步迈到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程度,这其实是大为影响了该政策的效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为在摊丁
亩这张大网面前,还存在一个漏
,那就是士绅优免差徭,是一种朝廷对功名者免除赋役的特权,当然这个特权也不是从清朝才有的,而是延续了数千年,所谓刑不上大夫,这赋税同样是不会找上士大夫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只要是有功名的读书
,基本上就可以享受到这样的特权,像秀才可免除本
赋役,举
除自身外可带免两
,进士可带免四到六
,除了读书
以外,官员同样有优免特权,以官阶高低而论,像一品官员或有爵位者最多可以带免二十四
,而且等到官员致仕了成为了乡绅后,优免特权依然有效。
正因为士绅有了这样的优待特权,因此很多
会带着田产投寄士绅,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朝廷征税。因此发展到后来,哪怕是一个刚刚考上举
的读书
,都会有
来投寄,这就很可怕了,意味着朝廷大量的赋税都被士绅集团给吞吃了。
严格来说,满清
关之后,对于前明的积弊是经过了反思的,然而在这一点上,却做的比前明还要恶劣,那就是当时的八旗贵族带
收取大量的投充,八旗王公和内务府等将投充地亩设置纳银庄,将带投土地多者为庄
,另外一些没有带来土地的投充者,他们可以为主
分得绳地,并成为内务府皇庄和八旗王公庄园的劳动力。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投充之举,特别是在
世中,常常有平民为度过灾荒或躲避各种迫害,从而投充官贵族之家的现象,,但历朝之投充规模均不及清初大,实在是因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是有意实行大规模圈地之举的。
因此宁渝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在这种环境下,雍正想要一步到位,在内部需要做的事
还有很多,即便眼下的清廷就好比一个刚刚受了重伤的病
,病
还没有彻底稳固下来,若是一味施加猛药,崩溃的几率是极大的,以雍正之智是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的。
可是复汉军不一样啊,他本身就是新起的势力,内部的利益关系还没有发展到那么盘根错节的地步,真要是动起来,所触及的面也不会那么大,真要是有
不服,大军讨平也就是了,正好可以再砍一批
下来。
“给楚王府行文,将此番雍正的相关政策源源本本写上去,还有把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也写上去.....咱们得先简单透个底才行.....”
李绂很快便在桌子上铺开了宣纸,用铜镇纸压着,随后取了一支狼毫笔,开始写了起来。由于这一番的前前后后都已经在他的心里,再加上跟宁渝的这一番沟通,他已经对于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都看的清清楚楚,写起来行云流水一般。
李绂每写满一张白纸,一旁的吏员便将白纸挂了起来,等待着晾
,以防止墨水粘黏,稍过了片刻,李绂便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一摞白纸。
“穆堂公不愧是陆王派传
,行文直达肝膈,无所缘饰,尽得江西诸先正之裘治......”
宁渝将白纸上的文字尽数读了一遍,只觉得酣畅淋漓,不由得高声赞叹道,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写出那般字字珠玑的文字来。
李绂收了笔,便端起了茶杯喝了一
,发出长长一声满足的叹息,这一篇文字,想必在武昌也是无可指摘的吧。
宁渝拿起最后一张看了起来,细细读了一番,只是觉得有些东西还是没有表达的透彻,当下便看向了李绂。
“完了?”
“完了”
二
相识一愣,却是哑
无言,宁渝有些哭笑不得,他又细细读了一番,还是觉得有些没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若只是如此,或许还有些不够,还请先生执笔,最后再加一段吧。”
“........川省州县,多属以粮载丁。绅衿贡监等、尽皆优免差徭。请将优免之名永行禁革,与民一例当差……绅士原无丁银无庸优免,每私立儒户宦户名色,或借绅衿贡监之名,包免巧脱,
弊多端,其子孙族户滥冒,及私立儒户宦户、包揽诡寄者,查出治罪。”
李绂知道自家大都督是个杀伐决断之
,说掀桌子也就掀了,可是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低声道:“如今乃大争之世,若是大都督一味辣手,将那些士绅都
到了清廷那边去了.......是不是先稳一稳再说?”
“穆堂公,如今固然是大争之世,可是也更应该快刀斩
麻,这件事
做的越早,将来的隐患也就越少,只有从根本上控制住,做到利出一孔,才能在根本上废除这一弊政。”
宁渝心里微微叹气,李馥说到底终究是士绅群体的一员,无论再怎么忠心,都会下意识抵制这种有损士绅利益的政策,这与
的时代局限无关,仅仅是跟他的立场有关罢了。
看来将来反完清以后,还要对付内部的这些士绅才行!
“此些目前还不会立马施行,将来会在新的田赋制度里体现出来,也会成为我父登基后颁布的第一批法令!”
宁渝的这一番话当中,却是透露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复汉军终于要立国称制了!
李绂对这里面的一些事
了解的并不多,不过在得知的时候,也不由得有些兴奋!
建国称制,不光是意味着他宁家一跃成为皇族,就连其他的开国功臣们,也将会封公封侯,大家伙出来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打天下,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当然这个时候,宁渝提出把田亩制度改革放在登基后,实际上也是在跟复汉军内部的有功士绅做了一次
换,那就是给你们封赏高官厚禄,但是你们得保证一点,那就是新朝的田亩制度得以顺利进行!
新的田亩制度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宁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这关系到占比九成九的农民,能否在新朝的体制下稳定下来,他们稳定了下来,则复汉军立下的这一国根基,也就稳定了下来,可以说事关千秋社稷。
宁渝不奢求让所有的农民都能发自内心的追随复汉军,因为宁渝拿不出来足够的利益笼络他们,只要能够将他们稳定下来,对于宁渝来说就是一个胜利。
说白了,这个时代是个比烂的时代,只要复汉军比清廷、白莲教和朱一贵强上一些,就足够保证
心在手。至于万民拥戴的事
,那只能等到
后,从其他地方掠夺来足够的利益,才能考虑这一点。
崇祯九十五年的冬天显得尤其寒冷了许多,自从宁忠源自立为王后,便宣布使用崇祯纪元,因此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成为了崇祯九十五年。
到了十一月底时,复汉军已经彻底拿下了浙江全境,其中第五师驻守淮北一线,防备山东的清军南下,而第六师则驻守安徽河南
界处,避免河南的清军东进。而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和第七师,在程铭和宇治景等
的率领下,开始朝着福建的方向全速前进。
当然名义上的大元帅自然还是宁渝,不过宁渝却没有跟着部队去打福建,他还要留在江宁,为来年父亲在江宁登基一事进行筹划,这个时候江宁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宁渝来处理,因此也是忙得分不开身。
在登基的问题上,宁渝跟武昌的沟通其实已经很多次了,主要的问题还是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到底是在武昌登基,还是在江宁登基,分成了两波
争吵不休。
像宁家、程家和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