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春回大明朝 > 第二六三章 做一个敢说不的男人

第二六三章 做一个敢说不的男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盐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白驹场。

皇帝陛下沉着脸,行走在初春的寒风中。

在他脚下是一片灰白色的大地,混合了盐晶的木灰,在一块块盐田绵延铺展开,风正在送来海的气息。

在这片盐田中跪伏着无数衣衫褴褛的身影。

他们带着惊恐,麻木,卑微趴在那里,战战兢兢看着那些士兵,估计他们连皇帝陛下身上的龙袍都不认识,这些身上甚至看不到一件完整的衣服,无论男都一样,绝大多数在这淮南的初春寒风中,依然连鞋子都不穿,就那么光着脚踩在充满腐蚀的盐田中。

身上到处都是黑色的伤疤……

盐户的标志。

被卤水浸泡后的伤疤,这种伤疤会在身上很长时间。

“何以至此。”

皇帝陛下叹息着。

按说皇帝陛下这几年也算知道民间疾苦,看的穷也不少,但惨到这种地步还是超出他想象了。

“天下最苦者灶户。”

杨大帅在一旁说道。

这已经是皇帝陛下驾幸扬州半个月后了。

在这段时间里各处战事基本落幕,就连凤阳都已经收复,而戚金所部西进到太湖,但在进攻宿松时候,熊廷弼从雷池……

也就是龙感湖等一堆湖泊统称。

熊廷弼在望江的雷港进,直接水运定胜军到达宿松,双方在宿松城下展开迄今为止,红巾军和弘光军之间最大规模野战,红巾军一个战车步兵镇,再加上配属给他们的淮扬军,对熊廷弼的五万大军,另外还有黄州府的一万民团,但结果却是戚金失败。

因为熊廷弼水运的重炮完全压制了戚金的野战炮。

后者两个车城被轰开。

但弘光军的步兵进攻却被红巾军击败。

已经无法继续进攻宿松,野战也确定无法和重炮对轰的戚金,随即下令撤回太湖。

因为骑兵打不过红巾军,熊廷弼也没敢进行追击。

最终弘光朝保住宿松并大肆宣传宿松大捷,然后在那里打造新的防线。

而长江上茅国器部虽然夺取雷港,但却在彭泽遭遇阻挡,逃到湖的梅国桢在那里得到了江西刚刚铸造的五千斤巨炮,然后由汤显祖在孤山架炮彻底锁断长江航道。茅国器随即登岸进攻彭泽城,但却遭到守孤山的狼兵顽强阻击,进攻失败之后,按照杨丰的命令没有继续向前,直接退守香,雷港,双方新的对峙线形成。

太湖,望江,雷港,香线属于红巾军,宿松和彭泽两个点属于弘光军,而中间雷池的湖水阻隔。

而且双方都能从长江直接进雷池。

所以接下来这片一连串湖泊组成的水网,将成为双方重要战场。

对于这个局面杨丰还是满意的,至此可以说南直隶除了苏松,其他全部落他的手中,实际上他暂时也没兴趣西进了,解决了淮扬之后就该打通南北了。

打南,一打北,一打东,一打西。

就大明士绅那德,只要他不打自己这边,只会在后面幸灾乐祸。

什么?

团结一致?

呸,他们要能团结一致就没咱大清什么事了?

有明末各地士绅的作摆在那里,杨大帅从不考虑他们会团结一致这种事的。

“陛下,其实您要明白,咱们朝廷的官员,无论清官也好,贪官也罢,能臣也好,庸才也罢,都是要为自己算计的,或者说都是要为自己背后那些利益集团算计的。所以他们提出的种种改革,比如开中制改折色制,并不是为了国家或者说民服务,而是为了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

所有利益集团在咱们的朝廷都有自己

您当年首辅张四维在您看来是忠臣能臣,但他弟弟是大明第一大盐商,他们家的盐业如今还在淮安。

他做任何看似帮助您对您忠心的改革,其实首先得有利于晋商集团。

看他们的改革不能看他们奏折上写的那些天花坠的东西,那都是掩盖其真实目的的,他们就是用所谓大义,所谓百姓,总之一切看似高尚的东西,掩盖其真实的利益。看他们的改革提议,需要去扒开这些查其根源,比如太祖高皇帝时候部分大臣上奏,说苏松重赋官田赋税重,百姓民不聊生,请太祖高皇帝改重赋官田为民田。

而太祖高皇帝只是让锦衣卫去查他们家的田产。

结果大半都是官田。

他们的改革不是为国家和民服务,而是为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服务。

但有一个集团,在朝廷是不会有他们自己的,就是那些真正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给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样也不会有为他们想办法改革,而皇帝原本应该是做这个的。皇帝乃万民之主,必须平衡天下所有利益,尤其是注意这些没有能力发出自己声音的,可事实上除了太祖高皇帝,别说我大明朝了,就是其他朝代所有皇帝里面,也找不出第二个。

故此太祖高皇帝也就成了文记载的君。

太祖高皇帝时候的老百姓知道他是圣主明君,可那些老百姓连字都不认识当然也就不可能留下自己的评价。

而能留下文字记载的,只有那些在太祖压制下不能为所欲为的。”

杨丰说道。

皇帝陛下的思想还是要继续扭曲下去的。

毕竟现在地盘越来越大,已经需要真正给皇帝一个朝廷,虽然大事上还是杨大帅拿主意,但小事上就不妨让皇帝陛下也做一做。

杨大帅可是忠臣。

他又不是曹,不可能搞个魏国的。

“卿之言如醍醐灌顶啊!”

皇帝陛下感慨道。

这时候红巾军押着大批官员士绅走来……

盐场也有士绅,盐场的富灶和土地士绅一样,而且他们也参加科举,朱元璋还专门给灶户建立社学,强制要求小孩都必须进去读书,嘉靖朝南京户部侍郎杨果就是兴化灶籍,只不过这个群体出进士的比例低,但比例低并不能说没有。

明朝科举没有身份限制,除了贱籍之外都可以。

而且灶籍也不是比例最低的,事实上明朝总共出了近四百灶籍进士,排名还是在前五以内的。

民籍最高,军籍第二,匠籍第三,细算灶籍能排第四。

“使民如此,尔等纵然不畏国法,难道就不怕天谴?”

皇帝陛下对着盐场官员怒斥道。

后者一片求饶……

“将这些狗东西衣服鞋子都扒了!”

皇帝陛下喝道。

那些士兵们蜂拥而上,一个个笑着按住这些家伙,在他们的挣扎惊叫中迅速扒的只剩下贴身的。

“给他们!”

皇帝陛下一指那些衣衫褴褛的灶户。

士兵们立刻抱着衣服过去,后者惊慌的不敢接,杨丰示意了一下,紧接着那些士兵重新扑向盐场官员,将这些家伙再次按倒,可怜后者都麻木了,就像群猪羊般任由士兵们折腾。不过紧接着他们就挣扎起来,因为那些士兵拿出板子,不过挣扎也没用,紧接着板子还是落下。

“都拿着,这是皇帝陛下赏赐,以后白驹场所有官员全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