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五军都督府。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多尔衮脸上带着舒心的笑容,在院子里面踱步,八旗军终于跨过了山海关,占领了大明的京城,接下来,八旗军将要势如
竹,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灭掉南明的小朝廷,统一天下,父皇以及皇太极一辈子苦苦追求的目标,在他多尔衮手里就要实现了。
多铎和阿济格传回来了
报,追击李自成及大顺军的战斗很顺利,李自成根本无心恋战,一直都在拼命的撤离,看样子八旗军胜利在望了。
需要多尔衮
心的事
还是不少,主要还是钱粮的事宜,李自成撤离京城的时候,几乎搜光了京城的粮食,这让多尔衮没有得到太多的钱粮补充,北直隶周遭太过于贫瘠,根本无法征集到钱粮,多尔衮从吴三桂那里得到了一些粮食,但不是很充足,无奈之下多尔衮只能令
回到沈阳去调集一部分的钱粮,火速的运往京城,以解燃眉之急。
当然这个
况是暂时的,只要掌控了天下,就不愁没有钱粮。
总的来说,多尔衮的心
是非常舒爽的,想一想前些年,每次大军
关,都能够获得辉煌的胜利,可惜山海关这个防御阵地横亘在中间,令
关的大军无法在关内站稳脚跟,虽然可以横着走,可总是要撤回到关外去,现在拿下了山海关,不用撤回关外去了。
多尔衮已经给沈阳方向写去信函,请皇上移驾前往京城,他在信函里面专门强调了,越快越好,唯有皇上抵达了京城,才真正体现出来大清国对关内的统治。
下达剃发令,是多尔衮
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这个决定看上去有些着急,甚至有些仓促,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弹,不过朝廷必须要这样做,这天下的汉
都是满
的
隶,让汉
剃发是看得起他们,再说了,大清国马上就要主政天下了,汉
必须遵守大清朝廷的所有规矩,着剃发就是第一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规矩。
剃发令下达之后,执行起来的确有些困难,主动剃发之
寥寥无几,包括愿意归顺大清国的那些原明朝的官吏,这倒是在多尔衮的预料之中,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京城居然有不少的汉
,宁愿被杀也不愿意剃发,在大街上公开的反抗,一怒之下的多尔衮告诉八旗军军士,留发不留
,留
不留发,剃发令必须要坚决的贯彻执行下去。
杀几个汉
,对于多尔衮来说,压根就不算是什么事
。
当下多尔衮最为关注的还是李自成和大顺军,应该说大顺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面对八旗军最为
锐的铁甲军,还能够拼死的抵抗一阵子,比起明军强太多了,且
家大顺军本就和吴三桂麾下的辽东边军厮杀了一整天的时间,
疲马乏,换句话说,如果大顺军以最好的状态出战,多尔衮还真的不敢保证彻底打败他们。
所以多尔衮派遣多铎与阿济格两
领兵追击撤退的李自成,同时令吴三桂跟随作战。
多铎和阿济格两
率领的是正白旗和正红旗的八旗军军士,战斗力异常强悍。
让多尔衮有些遗憾的是,汉八旗姗姗来迟,这也是因为汉八旗需要运送火炮,其中的红夷大炮太重了,需要数名军士竭尽全力,帮助马匹才能够拉得动。
今后的战斗中,特别是在攻城拔寨的战斗之中,多尔衮需要大量的火炮,这些火炮能够让他尽量少的损失军士。
追击李自成的战斗,暂时不需要大量的火炮,毕竟是在野外作战,这可是八旗军的强项。
“禀报摄政王,范文程与洪承畴求见。”
多尔衮皱起眉
,额
上面出现了乌云,他知道这两
前来拜见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剃发令吗,不就是为了稳住汉
吗,多尔衮既然下定决心推行剃发令,就不会轻易的收回成命。
此次九门
之战,范文程和洪承畴两
都下了大功劳,事实证明,两
所出的计谋,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来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多尔衮还是要表现出来信任他们的姿态。
有一点多尔衮很清楚,后金的满
不多,
孺老
全部都算上,也就是区区的几十万
,想要让这几十万
统领天下的汉
,不是很现实,所以还是要拉拢和利用汉
,来维持满
对天下的统治,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汉
都臣服于大清国,如果有
不满或者是反抗,抓起来砍
就是了,多尔衮不相信所有的汉
都不怕死。
“知道了,让他们在前面的大堂等候一会。”
眼看着亲兵离去,多尔衮没有着急前往大堂,而是继续在院子里踱步,这些天他也一直都在思考,思考下一步应该要怎么做,机会来的有些太突然了,不要说他多尔衮,就是整个的大清国都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过当下的形势很好,一切都在朝着有利于大清国的方向发展,如此
况之下,那就必须要克服重重困难,尽快尽早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了。
多尔衮没有将南京的那个大明朝廷放在眼里,甚至都没有特别的关注,明军在他的眼里就是乌合之众,没有丝毫的战斗力,一触即溃。
洪承畴专门介绍了明朝登基的皇帝朱慈烺,这个朱慈烺崇祯二年出生,今年才十六岁,一直都在宫里长大,看上去文质彬彬,实则弱不禁风,不知道民间疾苦,不知道征伐艰难残酷,怎么可能撑起明朝这个残
不全的局面,朱慈烺逃到南京去继承皇位,不过是苟延残喘,等到八旗军基本平定了北方的局势,挥师南下,南京的大明朝廷就要彻底灭亡了。
这也怨不得多尔衮看不起大明朝廷,他亲自领兵与明军
锋多次,每次都是大获全胜,松山之战,明军可谓是卯足了劲,调集了太多的兵力,可惜还是惨败,都火烧眉毛了,明军的诸多领军的总兵还是离心离德,都想着保存实力,结果
战刚刚开始,就有大量的明军军士逃亡,几乎是不战而逃。
明军军士面对八旗军的时候,都有了恐惧的心理,这也让多尔衮有了充足的自信心。
满
做事
,历来都是强调力量至上,谁的拳
硬,谁就有话语权,谁就能够掌控权力,成为
上
,如果自身太过于弱小,那就只有被欺负的命。
后来洪承畴还介绍了大明皇上朱慈烺的一些
况,多尔衮基本都没有听进去。
洪承畴专门强调了,朱慈烺前往南京监国,路过山东的时候,斩杀了山东总兵刘泽清,洪承畴本意是想着说明,大明皇上朱慈烺还是有一些计谋和能力的,多尔衮却认为这个朱慈烺混账透顶,大明都要灭亡了,关键时刻还在斩杀可以上阵杀敌的将领,不就是因为这个将领得罪了即将成为皇帝的朱慈烺吗,这种只要面子不要天下的行为,就是小孩子的行径,就是自取灭亡的前奏。
多尔衮固执的认为,朱慈烺远远比不上他的父亲朱由检,根本不可能成为大清国的威胁。
抱着这样的心态,多尔衮决定兵分两路,多铎、阿济格与吴三桂追击西撤的李自成和大顺军,务必要彻底打败大顺军,让李自成再也没有出
之
,另外一路派遣汉八旗军士,前往山东与河南等地征伐,两路大军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彻底稳定北方的局势。
稳定北方的局势之后,接下来就是南征了,灭掉南京的大明朝廷,一统天下。
想到这里,多尔衮走进屋子里面,拿起了桌上的圣旨。
圣旨是从沈阳送过来的,皇上在圣旨里面对摄政王多尔衮予以了高度的赞誉。
这份圣旨肯定不是出自于皇上之手,而是皇上的母亲庄妃。
虽然已经成为大清国的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