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枪法好,因为想玩枪马的话,家里有钱让他去玩。
杜锋的马术好,因为他爹是折冲都尉,在松花江那种鬼地方家里还有雇工和佃户,杜锋更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玩马。
康不怠能考上策论秀才,因为他家曾阔过。而当年连秀才都考策论的时候,寻常贫民家里根本没机会有那样的见识、看一大堆昂贵的史书。
哪怕整个良家子阶层已经算是特权阶层了,可在这个内部,依旧还是要分出上中下的。
面对陈青海的吐槽,刘钰也没接话。
他对武德宫的选拔也多有吐槽,就像是前朝的武举一样,考的那些东西完全就是选拔勇士的标准。孙吴兵法则又完全是运筹帷幄的大帅本事。
枪炮一响地撼裂,世上再无赵关张,赵关张来了面对列兵线,也不可能再冲阵斩将七进七出。赵子龙虽勇,识得蹲在
丛里的线膛枪猎兵否?
不管是陈青海的怨气,还是刘钰的吐槽,其实内里都是一件事:大顺的军制思路、建军思路出了问题。
这不是燧发枪和火绳枪的问题,而是整个军制思路带来的问题。
改革也不单单是改火绳枪为燧发枪加刺刀那么简单,否则也只是个绣花枕
,金玉其外败絮中。
军制思路不该,就算换上新枪新炮,最多也就是个西亚病夫的水平。
把良家子当
锐兵编组,一旦这点
锐良家子打没了,又会沦为王朝末期的场景:劣币驱逐良币,良家子兵都填进去,新兵孱弱,军纪败坏,拉壮丁、选家丁,保存实力,主将养的
锐一散,剩下的一哄而亡。
这些东西要改,不能拍脑袋。
既不想现在就另起炉灶拉杆子扯旗重来,而是想把这份识字算数的遗产当成诸夏的遗产而不是皇室的遗产,就不得不在皇室能够允许的范围内先打打擦边球。
刘钰虽有大致的思路,却也知道要考察实际
况,抽取样本分析。
又在村社里转了转,和陈青海一家
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便趁着饭点突击考察了一下村子里富户和穷户平
里吃什么。
和富户聊了几句,询问他们让子弟经商的事;和穷户聊了几句,询问他们服役期间家里土地耕种的问题。
在这个村社停留了三天,直到临走也没表明身份。
只是把那份试卷里陈青海没回答上的几道题,给陈青海讲了讲类似题目的思路。跟着他的孩儿军军官暗想,刘大
倒是个好学的,诲
不倦。
临走的时候就告诉陈青海,这些天不要外出,等待榜文消息。
离开了这个村社,刘钰又挑选了直隶的几处府,选择了十几个村社,逗留短则一
、长则三
。
去了保定府、河间府、大名府、永平府等地,考察了一下营学的内舍、上舍。
询问了二十几个落榜生,询问了一下他们对前途的期待、对未来收
的心理预期、平
家庭的收
况、
又去看了两场官司。
一场是良家子内部的冲突:服役期间媳
出了轨;另一场是良家子和民籍的官司:借债太多把永业田的耕种权转让给了民籍地主。
一直转悠到十一月份,这才写了一封八万多字的考察报告。
把这八万字中的四万字自己藏起来,剩下的四万字写成了奏折,叫
回去呈给皇帝。
…………
“妙啊!妙!这才叫言之有物,这才是朕的检点巡使!”
禁宫内,李淦带着眼镜,借着灯火翻阅着长长的奏折,忍不住拍手称赞。
没说名字,可一旁服侍的太监却从奏折的长度和皇帝的态度上就能知道,这奏折必是如今的殿前龙禁卫刘钰刘大
的。
这么长的奏折,皇帝之前也不是没接到过,太监当然知道皇帝对这种奏折的态度:看还必须得看,看之前总会忍不住骂两声,好容易从里面找到真正的内容后,批复两句,又会骂一句又臭又长。
服侍的太监却知道,刘钰的奏折大部分都是这种极长的。可每次皇帝看完之后,不但不会骂,反而会大加赞赏。
之所以太监对刘钰这么在意,因为太监总觉得刘钰有些吓
。
几个月前的那一次私下问对,刘钰还是勋卫而非龙禁的时候,当
听到谈话的那些太监,大部分都忽然“得了急症,病殁”。
听过当
“断漕运、开科举”谈话的太监,就剩下了他一个,如何还能不在意?
其余
都“病殁”了,他又不想病殁,就只能始终告诫自己,管住自己的嘴。
也亏得自己服侍了多年,总还有几分
分,原本还把这份
分当成耀武扬威的资本,如今却只当成了保命不“被病殁”的浮生
。
此时再悄悄观察一下皇帝,见皇帝提起笔,只是不住在几个地方画圈,却没有半个字的批复。
画了十几个圈后,又放下笔,喃喃嘀咕了几句“大有道理,见微知著,原来竟是这样。宝山在手,却恨穷困,这是什么道理?”。
太监心想,到底是什么话,能让陛下如此感叹?想到这,身体立刻向后退了退,半点目光也不往奏折上逗留。
只道但凡刘钰上的大有道理的话,还是不看为妙,容易病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