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将不识兵亦可。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皇帝像是自言自语一般复述了一下刘钰的话,看似无意。
这个将不识兵的意思,倒不是说随便抓个
就去当主将。刘钰的意思一直就是要搞军改,军队统一训练,各部军官创办军校。
主将也要在军校里学习,但出于皇帝的信任等问题,肯定要从勋贵或者龙禁里挑选。
青州军的
况很特殊,按照前朝的叫法,大可以叫刘家军了。
训练、发饷、候补军官的充任,全都是刘钰一手主持的。
若是青州军都可以换主将依旧保持战斗力,那么后续的军改肯定可以按照刘钰之前说的那样去做。
皇帝知道刘钰主动找副将的意思,比李九思想的那层要
得多,因为皇帝一直确信刘钰根本就没把陆上的威胁当回事,而是一直琢磨着南洋。
若说刚才的问话一点试探的意思都没有,也不尽然。可若说真没有不拘一格降
才的想法,那也是诛心。
准噶尔事,皇帝真的是着急了。
眼瞅着自己快要四十了,若是连个安西都护府都没有,哪来的脸自比李唐?
罗刹国的事,伴随着齐国公正式出访,也让皇帝忧心忡忡。
李淦有几分自信,但看看历朝历代,谁也不敢保证后续的子嗣怎么样。
万一
后罗刹国再出几个彼得那样的明君,而大顺却出几个昏聩之辈,那西域可真的就保不住了。
对彼得这个
,李淦心中很佩服。
这种佩服,和波兰
的造谣脱不开关系。
波兰
伪造了一份彼得一世的遗嘱,把彼得的野心和俄国的野心写的昭然若揭。
法国此时作为一个传统盟友是土耳其的国家,对于波兰
伪造的这份彼得遗嘱大量印发。
法国和大顺之间的关系,加上李淦对罗刹的担忧,使得这份波兰
造谣的野心遗嘱很顺利地来到了李淦的手中。
纵然明显的野心勃勃,作为皇帝却有那么一丝惺惺相惜的英雄之念。
西域的事,俄国的脚已经
的太
,李淦是真的怕俄国再出几个彼得,将来西域肯定要
。
齐国公出访也带来了俄国政变的消息,一个毫无根基的嫁到外国的
,一夜之间解散了枢密院,成功夺权。
虽然安娜一世水平也就一般,但此时还看不出来。
这场政变让李淦惊呼罗刹是不是又要出一个
彼得?
刘钰说自己练兵的手段学自西夷,李九思从威海回来后,把青州军猛夸一番,这就更让李淦忧心。
虽然刘钰整
说什么会通中西以求超胜,但怎么想都觉得,就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西洋
的军队也不可轻视。
按齐国公派
回报的
况,罗刹的正规军团完全不是黑龙江上的那群哥萨克水准,而是已经大部分换装了燧发枪和刺刀。
为了有个直观的对比,李淦还问了李九思一个很沉重的问题。
若青州军与京营对阵,兵力相若,鄂国公可有把握获胜?
李九思当时沉默了许久,很慎重地给出了一个答案:若野战对垒,他没有任何获胜的把握。
这话
地把李淦惊住了,之前即便对刘钰的话很相信,可也没有这么直观的对比回答。
有了这个直观的对比,刘钰那封“请安排副将”的奏折,就另有说法了。
“依卿之见,这副将
选,是龙禁好?还是勋卫佳?”
“臣以为……勋卫。”
“为何?”
“陛下
后希望看到全天下最能打的军队,军官全出自良家子吗?”
李淦看了一眼刘钰,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
。
正如文官不是铁板一块,勋贵也不是铁板一块,李淦确信刘钰不是因为勋贵子弟出身的缘故才说让勋卫充任副将的。
全天下最能打的军队,军官全出自良家子……这本身也是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
“臣以为,要广开军校,选拔更多的
才为军官。军校教材要改,良家子出身的武德宫学员,即便学的都是实学,但和新军要学的东西还是有些差距。短时间内,自然要以良家子充任基层军官,但陛下不可不考虑
后的事。广开学校,教授实学,选拔军官,稀释良家子。暂时以勋贵掌军、良家子充任校尉。”
“勋贵子弟的起步可以高一点,学成之后便可为营团主官,熟悉军务,
后可以随意调派掌军。”
“军校则按级别,招收选拔考核,出任连级主官。短时间内依靠良家子,毕竟他们学的东西更有用;长久看,还是要走‘科举’之途,开办学校。只要能当官,文官武官,大家都愿意来。”
“士兵则以募兵为主,集中编练。”
“练兵、将军、校尉、军法军饷,分开。”
“臣也非大言不惭,若臣出题选拔炮兵军官,一个合格的都没有。到
来还要重新学,武德宫出身的不过是学起来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他们学的那些东西,真正有用的,也不过五六年就能学会。若开办新学堂,也就五六年,便可不必全然依仗良家子。”
这话也真的不是吓唬李淦。
再过些年月,法国的炮兵军官考试就要要求有后世的高中数学和力学水平,再加上初步的微积分基础。
如果是海军炮兵军官,则还要加考球面几何、导航学。
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只能猛追。
武德宫和营学三舍法打下的基础很好,但是学的没用的东西也有不少。
真要是开办新式学堂,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了之后不能科举、不能当官,没
愿意去学。
而考武德宫,又要骑马、又要枪法、又要策论。
穷文富武,一般家庭也根本学不起、考不上。富户有能力脱产学习的,也更愿意考科举当大官。
炮兵和海军是技术兵种,学的当然要
一些。
不过营连级别的步兵军官,要学的就很简单。若是能够军改,给学实学一条科举之外的当官的路,这无疑有助于推广。
有特权的良家子,刘钰本来就是准备把他们搞掉的。只不过现在练兵缺军官,从
培养,从教识字、几何、算数开始,又来不及。
一方面是提前布局,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挑唆良家子和普通学校学生之间的矛盾。
如今皇帝既然问了这个问题,他也正好说出来。
科举可不敢轻动,也就只能如此折中,大不了新学堂的理科生全都去当军官,最起码有一条学了之后有用的路。
不然的话,费劲学习又不能当官,谁去学新学问?功利功利,自然是要功利的,天底下古今中外,又有几个是纯粹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的?
李淦知道刘钰编的军歌,也知道刘钰一直认为新军中根本不需要勇冠三军的关张为将,而是认为连队级别的军官以认字、会算数为上佳。
听刘钰这样说,李淦知道刘钰对
后的军改有一整套的体系和想法,并不是孤立的一支青州军。
也就是说,将来的新军,只要按部就班去搞,谁都能练出来,而非是非刘钰不可。
这话让李淦很安心,也对刘钰知道进退一事很满意。当初的承诺初心不改,至今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