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一直回避,但显然,法国
很可能勾连俄国的西化党余孽。
对法国来说,德国是敌
。
普鲁士不是德国、奥地利也不是德国;但普鲁士是德国,奥地利也是德国。
谁强,谁就是德国。
现在,俄奥同盟极其稳固,法国一心想要拆散这个俄奥同盟,因为此时看起来还是奥地利更为强大。
安娜作为半个德国
,俄国作为德国党掌权的国度,法国
显然希望一个更加俄罗斯的君主上台,尤其是西化党的终究目标就是向西,和德国必然冲突,这才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外
政策。当然,也是符合法国的外
政策,夹击德国,不管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
法国
到底和伊丽莎白公主是否有勾连,这还不清楚。
可联想到法国和大顺之间的这一次外
,以及之后的大顺归还瑞典俘虏、在中亚勘界问题上突然强硬的表现,都在诉说一种可能:法国出枪、瑞典出
、奥斯曼和中国出兵的针对俄国的包围网,在慢慢形成。而法国
也试图在俄国内部,寻找合适的
选予以支持。
俄国不乏
才,面对这种
况,早有
向
皇提出了建议。
先发制
、后发制于
。
如今和土耳其还在打仗,土耳其
虽然打不过俄军,可是却
打奥地利,现在的
况对俄国来说略占优势。
大顺的态度不明,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不太可能
发太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可以外
斡旋解决的。
法国
只是嘴上有力量,要打俄罗斯,要先踏过奥地利的尸体。
那么,最弱的就是瑞典,趁着这个针对俄罗斯的反俄同盟还未形成,不如先发制
。
外
上请法国
做保,迅速和土耳其缔结和约,在瑞典还未准备好的
况下,对瑞典开战,解决后顾之忧。
然后派遣最高级的使节团,由安娜
皇的宠信近臣、帮助安娜夺权的重要
物、内阁第一大臣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奥斯捷尔曼伯爵,率领一支级别足够的访华团前往北京。
授予他在西北勘界全权代表的大权,牺牲一定的利益,拆几座额尔齐斯河的堡垒,画出一片缓冲区。
这个策略很聪明,可是……大多数
反对。
和土耳其打了这么久,死了这么多
,这时候和谈,就算能够拿回亚速,可是进出黑海的权力肯定会被土耳其
否决。
那这就毫无意义了。
不如再等等看,现在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处于劣势……
但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在某次会战中击败了土耳其,那岂不是就能签一个对俄国极为有利的和约?战场上的事,谁说的准?土耳其
固然能打,可万一神罗能打一场胜仗呢?
这场三罗马之战,还应该再看看。
现在和谈,是及时止损?还是不败而败?
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
,终究还是盼着更多的战果,说不定神罗给力,只要那边赢一场,这边就能签俄国梦寐以求的条约,夺取黑海的出海
。
现在俄国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准确而清醒的战略。
东边也打、南边也打、北边也打、西边也打,真真正正的四面树敌。俄国到底应该往哪边使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