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只恐高句丽将来成事。读及至此,朕心豁然。”
“倭国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加之西洋
已在南洋落脚,荷兰
与倭国又颇多来往。若非鹰娑伯造舰,倭
一旦有有识之士,先走一步,恐怕如今要面临‘土佐之困’的便是我们。”
“琉球事,证据确凿。便无此事,朕也决议征伐,以免养虎为患。”
“众卿都是国之重臣,非比那些不懂大事之辈,此番征战,卿等万勿阻挡,亦勿进言。朕心已决。”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大顺这一点倒是做的完美。之前的大朝议,又是漕运、又是铸币的,那都是明知道要扯淡的事,自然要闹得沸沸扬扬。
如今只把朝中重臣召集,皇帝甚至拉下来了脸面,直接说不管是否有罪,这一仗都要打,已经算是卧榻之侧岂容他
鼾睡了。
只要皇帝拉下这个脸,众臣便是再想说什么,也没的可说了。今天这小会,从一开始皇帝就一直在说造舰造舰,已经借着刘钰在倭国的事把之前反对之
的脸打了一遍了,趁势而上,这时候再反对实在是没什么力度。
“如今大略已定,众卿需得尽快督促三件事。”
“其一,琉球王虽被倭
迫,但终究欺君。朕可赦之,但不可不罚。无规矩,不成方圆,若琉球如此而无罚,则安南、朝鲜等,如何看?只知天朝有恩而不知天朝有威,断然不可。可着礼政府议,削其王爵,降而为公,此有礼可依乎?”
“其二,倭
僭征夷大将军号,倭
尚有真国王,若倭
战败称臣,此如何封?若是只封其幕府将军,恐被
耻笑天朝竟不知倭国内事。若封其真国王而不封幕府将军,则倭
必死战到底,徒耗将士之血,大可不必。”
“其三,齐国公既管外
部事,荷兰
与倭国来往甚密,且鹰娑伯在倭国时,倭
便以荷兰为诈,此事外
部尽快解决,以关税为矛、茶丝为剑,告诫荷兰国万勿
手。又恰逢英、瑞、法、葡、罗西洋各国使节前来朝觐,务使其知天下几何,必要使西洋诸国知晓,天朝藩属外
事宜,尽归天朝。”
“此三事,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