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问题。若是长州藩死守下关,不管萩城呢?”
陈青海道:“若长州藩藩主为将军,则可死守下关。然其为藩镇,殿下以为,可有藩镇舍己而为国者?若无土佐一事,或许未必回援;既有土佐之事,其必回援。”
“妙哉!”李欗拍手一赞,点
道:“当真如拨云见
。我总是忘了倭国藩镇之
政,与本朝大不相同。既如此,那就全员撤回釜山!”
舰队起航,在隐歧岛稍微逗留,即刻返航回了釜山。
船刚靠港,就有
匆匆赶来,送来了一份圣旨、一份枢密院的命令。
圣旨里,大赞了李欗、吴芳瑞的功劳。
皇帝不吝赞美之词,将这一战类比为霍去病
匈
、李靖
突厥俘颉利可汗。
对李欗的最高奖赏是“真吾麒麟儿也”!
对吴芳瑞的最高奖赏,是一句“西征袭伊犁、东征擒倭王,真浑身是胆!”
至于事后的赏赐、金银,甚至爵位,可能都比不上圣旨里的这两句话。皇帝想要叫
高兴,可以就废二两墨。
圣旨之后,便是枢密院的军令。
釜山已经增兵三千,命令海军休息两
,择机出战,袭取萩城,缓攻。
若长州藩回援,则围城打援,野战击溃长州藩的援军。
若长州藩没有回援,则攻下萩城。
其不回援,攻下萩城后,就加固萩城的防御。那里便于补给,就在海边,也是如小滨一样的建在河流
海
处的城,而且根据之前的侦查,挖掘了一条运河沟通河流和大海,靠近海湾,只要海军还在,比之小滨城还容易守住。
命令的最后,再三告诫海军诸部,若长州藩回援,野战胜之,则可趁势袭取下关。若其不回援,不得擅启袭下关之念,只要在萩城固守即可。
调去枢密院的参谋们也不是吃
饭的,根据之前侦查后的地形地图,制定了一份打时间差的作战计划。
海军离开小滨之前,倭国主力已经开始在小滨附近集结。
则依靠海运的速度优势,则可至少拉开一个月的时间差。
有了袭取京都的教训,倭
多半不敢再把中心部署的兵力全部调动,有九成的把握会缩在京都、大阪至江户一线。
就算倭
的脑子坏了,不按常理出牌,全力向东,枢密院的参谋们经过计算,认为倭
担心轻兵冒进被歼,必会齐
并进、互为犄角。
就算在海军撤离小滨的当
就向东,按照行军速度来算,也能挤出一个月的时间差。
故而可以将大军集结在对马修整,军舰骚扰下关,做出兵力集结于对马、要攻取下关之态势。
要给长州、长府、广岛等藩的倭
,留出反应的时间,海军跑的太快,陆军
锐和陆战队纪律和训练太好,有时候也是个麻烦,还得

地坐等对面反应。
半个月后,顺风顺洋流,突袭萩城。围而缓攻,以七
为期。
若七
内,长州藩主力回援,则可围城打援。
若七
内,长州藩主力不动,则
萩城,巩固城防。
如此,就算倭
疯了,完全不按常理,亦可万无一失。
后面还有关于调动、后勤、运兵的种种计划,倒是也没规定的太死,而是让随军参谋部修订完善。
明面的命令之后,还有一封机密程度更高的命令,只允许李欗、吴芳瑞等寥寥数
查看,不得外泄。
“萩城可取,但不可急。必要缓,大军集结齐至,方可取。单取萩城无益,益在野战全歼长州藩之援军。”
“若其不援,则意味着长州藩
知野战不敌,九州岛各藩与长州藩,也必不肯再打下去了。”
“若其援,则正好消灭,做给九州岛诸藩看。”
“是故,只可缓、不可急。”
“若急:长州藩不援,则与幕府和谈之
近在咫尺,
城固守即可,自大善;若其援,主力未齐,纵然攻下,守住自无问题,但恐各藩心里没数,以为野战未必输,只是攻城欠缺而已,却不能威慑其心。”
“京都一战,做给幕府看。萩城一战,做给西南诸藩看。”
“若长州藩回援,则力求歼灭战。待歼灭,则在萩城行仁政,分武士之田、免农夫之赋,羞辱武士后放归一部,使之亲见传音于九州岛诸藩。”
“诸藩所惧者,减赋降税之政也。吾能立足,则其不敢战。”
“聪明一点的掌军之
,在我军突
小滨、直
京都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不敌了。但世上的
,未必都聪明,也有蠢笨如牛的。战至此,难缠者,非聪明知兵之辈,实愚笨不知兵之蠢货也。”
“我军久战无益,空耗钱财。诸君功已不世,当求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