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新顺1730 > 第三六一章 分赃大会(二)

第三六一章 分赃大会(二)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个条件听起来,好像对双方都有利——对东印度公司就不提了,对大顺,也是提振了大顺的棉布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但刘钰对这个条件,并不是太热心。

大顺差的,不是出额度。

而是销售终端的渠道。

满清搞的十三行,并不影响对欧出换金银,这一点是要理清的。

但影响的是满清没有远洋舰队、没有贸易垄断权、没有合格的后备水手、没有航海术的进步、缺乏对外部世界变化的了解,而不是说贸易额不够。

刘钰不需要大顺提振一点出量,需要的是大顺打欧洲的“运输和销售”垄断。

区别就在于,十三行和各国东印度公司,是合作的,一个买家一个卖家。

大顺的贸易公司,和各国东印度公司,是对抗的。

大顺差的不是出,差的是出的运输、零售。

他一直担心李淦走上满清的老路,就在于他认为,在马六甲一通商,和在广州一通商,在对外扩张催动内部变革上,并无太大区别。要主动走出去这一步,才是最难的,尤其是看起来不影响赚钱的况下,朝廷怕无动力主动往外走。

现在杜普莱克斯提出这个条件,不是说对大顺一点好处没有。

而是,刘钰和法国还有很多需要换的利益。

自己说出来,让法国通过这个法案,难度不大。

然而,这是需要拿东西换的,而对大顺来说,要换的利益多了,他怎么可能把换放在这种他根本不在意的事儿上?

况且本身他对法国东印度公司就有戒心,将来准备坑一把的,怎么可能给东印度公司输血?

这一次来法国,不但不给法国东印度公司输血,还会试图让法王,拿到西洋参和貂皮毛衣的专营,让东印度公司单纯当个跑腿的,削弱其力量和潜力。

“杜普莱克斯先生,这件事,显然对我们也是有利的。这极大地有助于我们的棉布出。我会认真考虑的,也会在凡尔赛宫提一下这件事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拿到一些贵国的进出贸易的各项禁令、关税。需要制定一个更详细的计划。”

“在前往凡尔赛宫之前,我希望您能尽快将这些资料送来。”

杜普莱克斯听到刘钰很高兴,也很支持,忙点同意。

他一走,已经提前几年来到法国“踩点”的威海系的“留法”员,就赶忙来拜见刘钰。

寒暄问候之后,这些先期踩点的员,就刘钰最关心的贸易问题,猛倒了一堆的苦水。

“科尔贝尔说:他过于强势的国家预政策,使得法国的商只要有希望借助国王的一纸命令走捷径,就不会去想着通过自身的努力却克服经营中的困难。然而这些企业不可能不遭遇瞬息万变的形势,如果企业经营者陷困境时自己不努力自寻出路,没有哪一个权威部门可以越俎代庖、包治百病。”

“但他又说:法国的贵族势力过于强大、教会势力过于强大,与英国以及荷兰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强烈的国家预、财政补贴、国营工厂、国家的计划投资,每年都会损失上千万英镑的财富于对外贸易上。”

“他很清楚强势国家预的弱点,却也知道这是反抗英国荷兰贸易侵的唯一办法。”

“科尔贝尔死了六十年了,可是至今他的这一套政策,对中法之间的贸易,还有严重的影响。镜子、丝绸、蚕丝,天鹅绒,茶叶……这些东西,或是本国能生产的、或是有替代品的,法国都征收‘禁止关税’。用来保护本国工业。所以,法国喝咖啡,不喝茶;所以,大顺的丝绸,在法国卖不出去;也所以,法国自己的瓷器基本也能满足需求。”

先来的员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也算是一场专门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在威海时候,很多参与贸易的威海系的心中疑惑的“中法之间的贸易额,为什么比丹麦、瑞典少那么多?为什么法国的东印度公司能产重组好几次?”

刘钰的身边,是他们从法国购买的一些法国本地生产的瓷器。

论质地,和大顺那边的瓷器,着实差了不少。

但外行看起来,已经是颇有东方风格了。

这几个早几年来到法国的威海系的,从箱子里摆出了一件件瓷器。

一个弥勒佛、大肚子,开腿坐着身前有个大罐子的储物罐。

一个釉彩图案是几个穿着汉服的家,坐在一张八仙桌旁、拿筷子吃饭场景的瓷罐。

一个外部装饰是一些中国小孩放风筝造型的钟表,小孩子的发髻清晰可辨,只是钟表的数字是罗马数字。

这些,都是法国自己烧制的。单看外表,味儿,已经很浓了。

“这是孔代亲王自己开办的陶瓷工厂,这不是真正的瓷,是假瓷。但看起来,已经像是那么回事了。在尚蒂伊城堡,假瓷厂就在那里。有了这些假瓷,法国倒也不必从本朝购买大量的瓷器。”

“还有法国的丝绸,我们也去看过。绸布质量一般,但在关税目录里,丝绸属于是‘禁止关税’的范畴,关税高到外来的丝绸根本卖不出去。”

“所谓禁止关税,不是不让进,而是要以高额的关税,造成实质上的禁止。你可以进,只要你缴纳百分之一百五的关税、还能卖出去,那是你的本事。”

“前朝弘治八年,法国就拿到了蚕种,那年,法国攻下了那不勒斯,并且俘获了一批养蚕和丝织匠。他们开始在本地养蚕,缫丝、纺绸。”

“一方面是高昂的关税,另一方面,每年王室和贵族都有大笔订单,保证丝绸业不会衰落。”

“科尔贝尔时代,又搞过一次全国产业规划、手工业标准化法令,以及绝对关税保护政策。”

“本朝和法国之间的贸易……实在是没什么可增长的点。几大件,茶、丝、瓷,都不好卖。”

“整体上,法国的政策就是政府扶植。一些无法自产的商品,科尔贝尔认为靠自由竞争,根本争不过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所以,就要提升关税、加强管控、政府投资、政府订单、高薪聘请外国工匠,先完成从无到有,然后一点点提升。”

“法国大门紧锁,曾经为了迫使法国打开大门,英荷联合,对法国进行了十二年的封锁,荷兰甚至有整整三年,一件法国货物都不进,就为了迫使法国降低关税。但显然,法国挺过来了。”

听着先行探路者的归纳,把玩着这几件尚蒂伊软瓷工厂生产的瓷器,刘钰又想着杜普莱克斯的请求,心里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滋味。

科尔贝尔死了快六十年了,至今依旧影响着法国的经济,影响着中法之间的贸易。

甚至可以说,这厮的一些政策,也对历史上的红溪惨案有一定的促成——他临死前制定的黑政策,和鼓励殖民地种糖的法令,以及大造海军、维系海上霸权的底蕴,几十年后开花结果,使得海地成为了欧洲糖的最大来源地,再加上他制定的“高关税保护政策”,荷兰又没办法用炮舰让法国开关,对导致了达维亚前期无序扩张的蔗糖业出现了严重的“过剩危机”是有极大影响的。

包括法国现在仍旧维系的“行政海军、文官掌军”、法国和中国的贸易额始终上不来、法国自己搞的一整套“进替代计划”等等,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