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的启迪 > 第四十六章 抵京

第四十六章 抵京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今天试水推,求推荐,求收藏)

京师近在眼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宋礼自从被迫迎接了郑和船队之后,就一直没有一个好脸色。

自己品阶没有郑和高,所以郑和团队在回国以后,作为当地品阶最高的官员,他不得不打迎接郑和回来。

强撑着笑脸恭迎这位唯一受到皇帝信任的太监,让宋礼充满了屈辱。

他不明白自己的屈辱从何而来。

郑和被皇帝赐姓,靖难中更是鞍前马后的伺候朱棣,学富五车,为儒雅又坚韧,广受朝中大臣的赞许,除了比自己少了那话儿之外,没有一点不如自己的。

可宋礼还是觉得屈辱。

眼前的这位太监,是他禁海理想最大的绊脚石,他每次回国带回来的财物和贡品,可以把内库堆的满满当当,皇帝常的花销,最大的收来源,就是来自于他的出海。

正是因为如此,白白靡费国帑,却只充盈内库,于国无益,让宋礼对海洋更是愤恨。

至于开海贸易,宋礼倒是不担心,他相信朝廷的衮衮诸公,不会看不到海贸的弊端。

前朝就是海贸繁盛,却因此助长了奢靡之气,这是基本国策,他相信大明朝堂的官员们也不会允许皇帝犯如此大错。

——————

朱高炽站在城门处等待队伍的到来。

朱瞻基早在一天前,就已经被派去提前迎接郑和归来的队伍了。

朱瞻基需要提前为郑和准备朝服,提前清点各国使臣进贡的贡品。

这事本来皇帝是想让郑和的儿子去的,但是朱瞻基因为大受白天的影响,对海洋充满了兴趣。

所以他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差事,希望能了解到第一手关于海洋的报,也可以向朝臣们展示皇家对于海洋的重视,提前测试一下各方的反应。

当朱瞻基来到郑和队伍的时候,就引起了郑和船队所有的惊讶。

皇太孙亲自来迎接从海洋回来的郑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殊荣。

更何况听太孙说,明进城的时候,还有太子在城门迎接,这更是天荒第一回了。

激动的不止是郑和和他的船员们,还有各国使臣。

他们来大明的目的很简单,一是用一些在他们当地不值钱的小玩意儿换取大量的大明特产。

二是换取大明皇帝的承诺,给颁个金印什么的,这样可以让他们的大王在当地的地位极速提升。

大明皇帝重视他们,意味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很有可能能够达成。

朱瞻基慰问完船员和使臣之后,马上郑和聊起了海外的见闻,直到半夜,朱瞻基见郑和实在困得不行,才回房休息。

第二

朱瞻基执意和郑和共同站在队伍的领位置,一起来到了京城外。

在朱高炽挺着大大的肚子接受了所有的跪拜之后,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再多待。

这时,音乐响起。

这是白天的注意,这时候表现的越是喜庆,就越能让百姓们和官员们了解到皇家对于海洋的态度。

伴随着喜庆的音乐,朱瞻基和郑和共同走在队伍的最前端,接受百姓们的欢呼。

郑和对于这次回来的待遇十分满意。

前几次回来,就马不停蹄的进了宫,带着使者们换了贡品封赏,就不去管这群了。

这次却从到尾都显示出不同以往之处,太孙亲自给自己送朝服,和自己流对于海洋的看法。

太子在城门外迎接,还有专门的乐师奏乐,让百姓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

“是陛下最近内库又紧张了吗?”郑和如此猜测。

他在从港到京城的这段路上,看到每条路边都有无数民工在修路,他在那些修好的路上试着走了走。

不仅结实,而且还足够的平坦,这样的路郑和明白他对于朝廷的意义,所以皇帝缺钱,他也就能够理解了。

一下子郑和就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重了一些。

也不知道自己这次带回来的财物够不够皇帝使用,早知道是这么个况,他就不会允许那些番邦带那种长脖子的生物上船了,不仅占位置,还要腾出更多的空间准备它的吃食。

有这个空间,多装点香料都比装这个长脖子的生物要好的多。

等到了宫门,朱瞻基和郑和下了车。

和早已等待在宫门外的官员检查了官身的文件,使臣的证明文件之后。

就浩浩的进了宫。

当然,那些普通的水手是没权力进去的,只有有官身的那些才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召见。

大殿外,皇帝站在最高处,阶下是官员还有勋贵国戚,白天就和武官们站在一起。

按理说,白天是没有权力参加这种大型场合的,但是耐不住他有个好兄弟,地位足够高,所以他也就被安排进了观礼的官员队伍。

“臣,郑和携一众出海官员使臣,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郑和站在最前端,带领众向皇帝行礼,山呼万岁。

“平身”,皇帝说道。

“平身”,有专门修炼过发声的太监传话,声音传到了殿外的每一个角落之处。

“谢陛下”,众起身。

白天感觉自己特傻,来了就是跪下磕,然后再站起来,非要走这么个流程,要是自己不来,也就不用搞这些。

托关系来了找罪受,说的就是白天这种。

“陛下,此次臣出海,一走两年有余,今终于德归王土,途径大小国度百余,宣威海外,使化外蛮夷均知晓我大明之威仪,无不对我天朝上国倾慕,臣此番带来使者,进献国书二十有余,皆言欲臣服于我大明。”

郑和说罢,便让身后官员拿上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一大串国书,献给了朱棣。

朱棣拿起这些国书翻阅了一阵,顿时龙颜大悦。

“好,三保,的不错,没有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朱棣开心的大笑到,郑和是他最信任的太监,现在看来,也是太监群体里面,最能的一个。

“陛下厚恩,唯有身碎骨,才能报之”,郑和听到朱棣的赞许也有点动

————————

为了剧改了点回程的时间,还有使臣数量这方面,不然一段剧分割开了看着,就把这一年海上的事揉到一起一并通过郑和回国写出来了,看着有不合适的地方属于正常改动,都是为了剧^o^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