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是演技派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互学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互学习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几个一下车,迎面就是一条红毯大道,一直铺到远处中心大门的台阶上。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两侧挤满了高举应援牌,不停呼唤着各自偶像名字的影迷,以及等候多时的记者,举着长枪短炮咔咔拍着各路明星。

这气氛比贺新之前经历过的柏林还要热烈和喧嚣,而且还跟柏林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红毯次序,谁到了谁就走,自行大伙,风格特别随意。

“哟,前面不是小刚哥跟帆子嘛!”胡君看到此时正在红毯上慢慢挪动的两个不由笑道。

徐凡是他的老同学,他跟冯晓刚也很熟悉,光看背影就能认出来。

贺新闻声望去,这时红毯上的两个正好扭身面向记者拍照,就见冯导一身黑色的中山装,看着挺庄重的,脸上还带着矜持的微笑。而她身边的徐凡,尽管笑容灿烂,但她那一身低胸的橙色礼服,随意披着的烫成小卷的发型就让不忍直视了。

这风格也太,太……

反正他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转发现苏锦也看着那边正在偷偷撇嘴,两目光碰到一起,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心有戚戚焉。

“该我们上了,苏锦,阿新你们打。”老关笑着招呼了一声。

贺新主动抬起胳膊,苏锦动作优雅地挽上,踏上镁光灯闪烁的红毯。

苏锦1.74米的身高,还丧心病狂的穿上高跟鞋,瞬间秒杀一众小短腿,再配上一袭白色的礼服,清新脱俗,仙气十足。

贺新的短寸发型同样十分另类,这年明星理平还是很少见,后世不论是刘得华的“刘建明”式的平,还是梁朝韦的短寸,都曾登上过各大娱乐杂志的封面。

这还不算,他的一身海军蓝的阿玛尼复古双排扣西装,配着温莎领的衬衣和条纹领带,透着一浓浓的英伦范。

英伦范,在本地的心目中就是“高级”的代名词。

所以当两挽着手出现在红毯上的时候,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就连刚才对冯晓刚和徐凡不太感兴趣的本地记者们都纷纷不由自主地把镜对准了此时红毯上的两个

“这是谁?”

大部分的记者和影迷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

“哇!这是蓝宇吗?怎么这么帅!”

看过《蓝宇》的首先认出来。

“没错,是蓝宇,旁边那的是捍东的老婆林静平。”

“对对对,后面是关金鹏,还有捍东……”

“拜托,家叫贺新,新哥,金马影帝啦!雷啊?家跟胡君一道都围影帝啦,还有那个的叫苏锦,也围了最佳配角。”

马上有特别喜欢《蓝宇》这部电影的影迷一脸嘚瑟地跳出来科普。

原来是影帝候选和最佳配角围者的搭配,记者们拍的更加起劲了,看他俩走的快,还纷纷招呼:“新哥,苏小姐,请慢点啦!这边,看这边啦……”

夹杂其中的内地记者们就更不用说了,拍的特别欢。没办法,眼前这两位实在是太过神秘和低调了。

苏锦,《永不瞑目》之后大火过一阵子,也不知道这姑娘怎么想的,高光时刻却选择了早早的隐退,出国嫁了,难得露一次面。

贺新,第一位柏林最佳新,最年轻的金马影帝,只是因为作品题材的因素的原因,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而且这位平时太过低调,很少接受访问。

而除了这两位,包括后面的胡君,作为内地演员围本届金像奖,对于内地的记者来说,也是与有荣焉。

影迷和记者们的骚动,惊动了刚刚迈上台阶的冯晓刚和徐凡,徐凡回一看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同学胡君,不由笑道:“原来是军子啊,还有关导他们。”

冯晓刚的目光倒是停留在那个平蓝西装的家伙身上。作为一导演,保持一定的阅片量那是必须的,尤其是那两部获奖片子他都看过,当然认识对方。

别看冯晓刚是拍商业片起家的,但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却始终隐藏着一颗文艺的心,要不然后世挣够钱的他,也不会吃力不讨好的去捣腾《芳华》和《只有云知道》了。

“等一等,打个招呼吧。”冯晓刚拉了拉媳的胳膊道。

徐凡稍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忙点道:“好啊!”

“小刚哥!帆子!”

胡君跑过来,跟两地拥抱。

一方面他们本就是朋友,另一方面随着胡君的经纪王景华去年加盟了华艺,如今也算是自己了。

冯氏夫跟关金鹏和张勇宁也是旧识,只有贺新跟苏锦是第一次见面。

“这位是我好兄弟贺新,这位是苏锦,围了这次的最佳配角。”胡君帮着介绍。

“冯导,您好!”

“徐老师,您好!”

贺新很客气地跟他们夫妻俩握手打招呼。

对于冯晓刚这个,不管外界对他有多少争议,但贺新内心对他还是十分尊敬的。在他众多的雷语中,有一句“老百姓每年都等着看他的电影过年呢!”听起来好象很嚣张狂妄,但实际况确实如此。

《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这些令捧腹大笑的电影,试问谁没有看过?

这些电影几乎成了一代的记忆。

冯晓刚和他的冯氏喜剧不但开创了贺岁片这个概念,不夸张的讲,还是中国商业电影的开创者。(少林寺和香港合作的不算啊!)

就凭这一点,冯晓刚就有资格跟国师和凯爷并称国内三大导。

当然后世有很多声称裤子不配跟前面两位相提并论,国师和凯爷都在欧洲三大中获过大奖,裤子有什么奖?就凭金字塔、金贝壳这种乡镇企业奖吗?

同时裤子还是半路出家,在出身方面就比科班出身的国师和既是科班又是电影世家出身的凯爷要低一个档次。

事实上在审美和技术方面,冯晓刚确实要比这两位差,而且差距还很大,但在电影的故事方面,他要明显胜出前者。

当然如果非要分个高低,那么国师无疑就是标杆,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国师,国家的重大活动也不会每每由他执掌导筒。

而凯爷在美学和技术方面跟国师不相伯仲,在演员调教方面甚至更甚一筹,但他却比国师还要不会讲故事,而格的缺陷更是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吃老本。

冯晓刚最初就是一个出黑板报的,说好点就是美工师,在美学和技术方面是个半吊子,但家会讲故事,而且还讲的好。

从他的发展轨迹来看,从最初门槛比较低的喜剧,到《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这些正剧,再到后来的《潘金莲》、《芳华》、《只有云知道》文艺片,可以看出他还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进步。

不过美学造诣的缺失和技术的不足,导致他的文艺片水平很一般,往往煽成了主旋律,甚至都不如他早期的那部《一声叹息》。

即便是这样,就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而言,他超过凯爷,仅次于国师。

当然上辈子的贺新不会理解的这么刻,上辈子的他就喜欢《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种小品加段子集合在一起的大杂烩喜剧电影,看完之后能乐上一整天,为他苦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