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柳树树皮斑驳,看起来极其古老,似乎已有上千年的时光,枝丫顶端垂下万条枝叶,看起来极其壮观。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整颗柳树除了寥寥几根枝条,其他全部枯了,尽管文庙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蓬勃生长,但眼前这巨大的柳树却充裕着一
浓浓的死亡气息,在文庙之中显得格格不
。
而且柳树周围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文庙中那浓郁的文气全部被拒之门外,没有丝毫
柳树内。
不止如此,看着这颗大柳树,陈少君心中有种怪怪的感觉,总觉得眼前这颗大树和周围其他树木截然不同。
陈少君心中越发好奇,下意识迈开脚步,朝着那颗大柳树走去。
“这是什么?”
就在距离柳树还有数步的地方,陈少君心中一怔,陡的停下脚步,就在柳树底部,陈少君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字,——止步。
“这是数十年前我大商朝的帝师所留,或许是为了保护这颗文树。文庙之中树木众多,但最重要的却是这颗文树,相比之下,就算藏书楼中的藏书都无法与之相比。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的异常之处。”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只见一道身影,青衣布履,缓缓走了过来,看到那
手中的白玉戒尺,陈少君立即明白过来。
“参见夫子。”
白玉戒尺在文庙中,只有巡场的夫子才有,一来督促学子,二来如果文庙学子违背规矩,夫子也能以手中的白玉戒尺警戒那些学子,甚至将他们逐出文庙。
“你就是陈少君吧。”
那夫子打量陈少君,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你白天做的那下阙我听说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错,你有这样的体悟,确实是资质过
。”
巡场夫子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和赞美。
“夫子谬赞了。”
陈少君连忙一礼,谦逊道。
“嗯,不骄不躁,你有这种心态,将来学问一途不可限量。”
夫子背着手,点了点
,目光掠过高大的柳树,不由再次
一叹:
“可惜了!传闻之中,这颗柳树乃是千年前的前朝儒道圣贤所栽,受了圣贤教诲,在文庙之中漫长的时间里,每
聆听经史子集,渐渐开了窍,通了智,它的
神凝聚,文气汇集,甚至连树叶和树身上都显现出圣
的辞藻文章。”
“这颗柳树是我们文道的圣物之一,可是百年之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颗柳树就像魔怔了般,渐渐失去生机,树叶凋落,树根枯萎,一
不复一
。到了这几年,更是死气沉沉,竟然呈现出彻底枯死的征兆。”
“或许这也是气数使然,你悟
极佳,在文庙中一定要用心读书,方不负你那一身灵
。”
巡场夫子说着,迈开脚步,很快离开,只有陈少君眼神诧异,再次望向了眼前的大柳树。
不知为什么,站在这株大树前,陈少君感觉到周围似乎萦绕着一
暗的
绪,透着一
说不出的遗憾和失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少君昂起
,思索良久,始终不得要领,只能
一叹,很快往外走去。
夜色
,文庙之中亮起点点灯火,藏书楼和学堂之中依然有不少学子夜以继
,揣摩
义。
整个文庙之中,处处都是各种吟诵的诗句。
“铛!”
亥时一过,一阵清越的钟磬声穿越虚空,响彻整个文庙。
这是文庙之中所有学子准备
寝的信号。
出而作
落而息,文庙有文庙的规矩,文
的身躯终究比不得武者,没有那么强悍,所以并不提倡挑灯夜读,一张一弛方是持久之道。
……
很快,整个文庙之中一片静谧。
而此时此刻,另一处地方,傍晚和陈少君见面的巡场夫子手持白玉戒尺,径直走向了文庙中一座不起眼的
堂。
堂前,夫子整了整衣衫,
吸了一
气,这才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堂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桌上亮着一盏油灯,旁边是一张木椅,一个矮小的书架,其他便空空如也,看起来极为朴素。
只是在那木椅上,一名穿着宽大蓝色儒裳,留着三缕长须的老者端坐在上方,就着油灯的灯光,正看着手中的书卷。
老者端立不动,腰杆挺直,如一杆枪
在那里,然而他体内透出的文气浩瀚,浩如烟海,甚至显现出道道烟霞的虚影。
“陈丹生见过朱师。”
大门处,夫子整了整衣衫,看着眼前的老者,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目中满是尊敬。
术业有先后,文道有高低,夫子在文道上的造诣已经极为
,但他却知道眼前这位不论学问
浅,还是文气的高
,都远远超过自己。
因为对方乃是真正的大儒!
文气九斗是为夫子!
再往前便是一道天然屏障,寸步难行。跨不过,一辈子停留于此,只能做个夫子,而跨过去了,那便是一代大儒。
二者虽然只相隔一层,但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修为达到大儒级别,对于圣贤的
义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就可以著书立说了。
这是文道中绝大部分
所不具备的。
文道学子千千万万,但是能够达到大儒级别的,却凤毛麟角。
而眼前这位大儒潜心学问,就算对于夫子来说,平常也很难见到。
“不必多礼,进来吧。”
油灯后,朱师依旧全神贯注在手中的书卷,连
也没抬:
“最近如何?”
“回朱师,文庙之中一切如常,我等每
都在监督他们,不敢懈怠。”
夫子躬身道。
文庙之中,每
巡场监督,维持秩序,解答疑惑,绝大部分学子都只能接触到夫子这种级别,但实际上,大儒们才是文庙真正的执掌者。
听到这里,朱师放下手中的书卷,抬起
来:
“对了,这段时间,可有发现什么天资聪颖,特别杰出的学生吗?”
文庙除了幽静,是一处绝佳的潜心钻研学问的场所,资助教导各地游学的学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掘那些文道中的后起之秀,大力栽培,以期未来成为儒道的中坚之辈。
昔
孔圣先师周游四海,门下七十二弟子无不由此而来。
这也是儒道的传统。
“这……之前的那位荆越神童王小年,朱师已经见过,除他之外,文庙之中暂时还并未发现什么特殊之辈。”
夫子沉吟片刻后道。
“那荆越神童三岁能诗,五岁就可以做出锦绣文章,而且天生上品光冕‘牛角挂书’,在荆越之地极受推崇,这等神童百年都难得一见,不可以他的标准来衡量其他学子。”
“这等天才固然对我文道有利,但文道的兴盛还是需要那些资质稍逊,但同样在文道上有杰出天赋的学子。”
朱师道。
“朱师教训的是。”
夫子连忙躬下身来,恭声道。
“走吧,儒道讲究身体力行,已过三月之期,你就陪我出去走走,看看他们的资质到底如何,也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