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成祖 > 第481章 最后一战

第481章 最后一战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林景默的死讯在两个月之后才传到了赵桓手里,同时送来的,还有老先生最后所讲的内容。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份东西一点都不复杂,但却说清楚了一件事,从尧舜禅让,到大禹治水,五千年道统文脉,半点不曾断绝,煌煌烨烨,文明天成,纵览寰宇,独一无二!

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就是这方国土,这些民的骄傲所在,华夏之所以为华夏,夷狄之所以为夷狄,哪怕千百年后,骨子里的差别,依旧是明明白白,分毫不曾改变。

“林卿,你兄长有功,有德啊!”

赵桓拿起这篇文章,感叹道:“传旨下来,这要作为所有学生的必背文章,要让每个都刻在心里。”

“还有,林景默德行守,表率天下,移民之功,恩泽乡里,特追封为福安王,建庙祭祀。”

林景贞心中悲伤,泪水涌动,三哥就这么走了……不过对于三哥来说,移居海外的大业开启,乡亲得到了全新的活路。求仁得仁,难不成九牧之家的子弟,还贪图福寿享乐吗?

“臣代兄长,叩谢天恩。”

林景贞用力磕,肃然告退。

九牧之家的名声,再度达到了一个高峰,不只是士林仰慕,甚至普通百姓也都肃然起敬。尤其是福建百姓,还有什么可怕的,难不成还比家林家还尊贵吗?

几乎在一夜之间,向海外移民的热就点燃了。

就在一批一万多之后,出海的数迅速攀升,几乎每隔半个月,就有一批百姓乘坐船只,漂洋过海,前往高丽安家。

整个福建路的也在迅速下降,昔紧张的地矛盾终于开始缓解……重新清丈土地,重新调整均田亩……

过去几乎推不动的东西,终于再次启动。

也就在这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太师李纲病了,而且病得相当严重,连昏迷,卧床不起。

李纲的年纪不大,刚刚五十出,在士大夫群体里面,也算是年轻的。

奈何金南下之初,李纲呕心沥血,为了维持大局,身体已经不成了,后来经过调养,虽然恢复了不少,奈何因为迁居世家的问题,又跟赵桓冲突,被囚禁一段时间,至此为止,李纲再也支持不住,俨然风烛残年。

而到了如今,这位有着巨大争议的老臣,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官家,太医已经说了,李太师也就在这几天了。”

赵桓重重吸了气,“准备马车,朕要去看望太师。”

来到了李纲的住处,一座颇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小院,走进之后,就能闻到似有若无的药味,等到病房之后,简直浓烈刺鼻。

李纲躺在床榻之上,身形消瘦,满脸枯黄,皮肤没有了半点血色,反而变成了类似蜡纸的东西,覆盖着五官,气息微弱,生死旦夕。

哪怕不懂医术,也能看得出来,李太师真的撑不住了。

伴随着赵桓的到来,有轻声呼唤,李纲幽幽转醒,听到了官家来了,他似乎又神健旺了一些,扭看着赵桓,喉咙动了半晌,才发出虚弱的声音,“福,福建那边可好?”

赵桓坐在了床边,凑到了李纲近前,认真道:“一切都好,这几个月就移民了十万……走了,压力就小了,民生自然也就有了希望。”

李纲艰难颔首,表示知道了,却又道:“去海外的怎么样?不会受欺负吧?”

赵桓道:“生地不熟,肯定会有些艰难,不过在高丽,有咱们的兵马帮忙……另外每一家最少授田五十亩,最多能授田五百亩,还可以雇佣当地充当劳力。只要过一两年,有了收成,不光能吃饱肚子,还能有所积蓄,子也会好过的。”

李纲的眉微微挑动,良久才缓缓道:“福建百姓苦啊,租种田亩,也很少有超过十亩的,一年下来,六七成的田租都要给地主,百姓一年到,也吃不饱饭。只能上山下河,想尽办法,勉强充饥而已。平常年份,还有许多溺婴,遇到了灾年,就真的民不聊生,饿死无数了。”

老泪从李纲的眼圈中涌出,“官家,老臣也是福建,奈何老臣当初就是想不通,把百姓的苦楚扔在了一边,老臣该死!”

李纲激动之下,不停咳嗽。

赵桓连忙轻轻拍打,让他平静下来。

“太师,一叶障目,你也不要想这些了,安心养病就是。”

李纲好容易平静下来,听赵桓说安心养病,却又苦笑了。

“官家,老臣自己清楚,死在眼前,时无多了……”李纲不无惋惜道:“其实老臣可以做得更多,可以替百姓造福……只可惜老臣一念之差,几乎坏了官家的大局,老臣该死啊!”

李纲再度说出该死的话,可见他在最后的关,着实想清楚了。

“太师,你想知道朕怎么看你吗?”

李纲点,“臣,臣想知道。”

“你耿直顽固,为官清廉自守,可为良臣,却不可为良相……奈何金南下,天崩地裂,月倒悬。上天把太师推到了救国救民的位置……太师终究不曾退却,力挽狂澜,扛起了抗金大旗。”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咱们君臣相互扶持,一起走过来的。就凭这一壮举,不管千百年之后,你都是救时宰相,大宋名臣!哪怕你后来对变法有意见,朕也没有真的恼了,你就是你,不阻挠反而不是李纲了。这么说吧,在朕这里,你的功有九成,过不足一成,这就是朕的看法!”

李纲侧耳倾听,等最后的结论下来,他的嘴角收敛,露出了一丝笑容,可旋即摇,“官家说得高了,臣的功过只怕要五五开才公允……臣虽然是福建之,却不能真正造福桑梓,实在是愧对乡亲。”

李纲说到这里,又咳嗽起来,好容易平静下来,才继续道:“和林景默比起来,老臣更是自惭形秽……他为开拓江山,为了桑梓百姓而死,重于泰山。老臣却是拿着昔的功劳资历,倚老卖老,做了国家罪,晚节不保,便是前面的功绩,也不值一提了。”

这位李太师艰难抬,仰望着赵桓,哀求道:“官家,老臣无颜回乡,也愧对父老乡亲。等老臣死后,就在燕山择一处随便葬了吧,不要回乡。大宋需要的是林景默一般的贤臣,却不是臣这种老糊涂啊!”

李纲再度痛哭流涕,涕泪横流,昏了过去。

面对此此景,赵桓也是五味杂陈,只能让过来抢救……当天夜里,李纲再度醒来,却是说不出什么话,只是瞪着眼睛,伤怀满腹。

一直到后半夜,李纲咽下了最后一气,这位昔抗金的旗手死了。

赵桓遵照了李纲的遗嘱,把他安葬在了燕山。

相比起李纲对自己的看法,大宋上下对他还是很感念的。

尤其是那些从靖康走过来的众,都知道当时的况有多糟糕,没兵、没将、没钱、没信心……几乎什么都没有,赵桓努力挽回心,编练御营,可真正负责落实的,都是李纲。

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

一年下来,李纲满黑发变得花白,一腔热血,几乎耗光。

现在想想,除了李纲之外,还有能扛下来吗?

虽然他的晚年有些糊涂,但瑕不掩瑜,林景默有林景默的好,李纲就李纲的价值……这么大的国家,就是需要不同的才,同心同德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