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现在。”
……
高丽和倭国的事
,不是三句两句能说明白的。按理说这二者都算是大宋的属国,在抗金的时候,也都出过力气。彼此攻伐,会不会影响大宋的形象,让
觉得大宋家教不严呢?
其实也没有这么多担心,毕竟在东北亚这块,就剩这么两个看起来还像国家的属国了。
胡士将接了高丽行台之后,就发兵讨伐对马岛。
理由也很充分,此前倭国以对马岛为跳板,登陆高丽南部,霸占了一些土地,不愿意离开。
现在为了高丽的安全,拿回对马岛的掌控权,自然是
理之中了。
胡士将开启战端,对于高丽来说,绝对是个好事,首先他们和倭国千年仇恨,彼此恨不得屠光了对方。
再有高丽的
子着实艰难,都活不下去了……跟倭国打仗,至少能吃一
军粮,不至于饿肚子。
侥幸还能抢点什么,发一笔小财,如何不愿意!
大宋这边,竟然也是愿意的,尤其是已经移民过去的汉
,他们更是盼着消耗高丽的壮丁,把地盘让出来给大宋移民。
因此光是闽商就给胡士将提供了三百万缗贷款,还提供了上百万石粮食。
甚至有十几家闽商联合发话,打!打下去!
只要多打一天,就多给一万贯。
胡士将面对这个局面,更是乐得下手,毕竟一个文官想弄点军功还不容易呢!
大宋这边斗志昂扬,一心求战。
可转到倭国这边,
况就有点微妙了。
首先倭国在抗金这块,是出了力气的,至少表现比高丽好。
论功行赏,不说把高丽给他们,也不该发兵讨伐啊!
大宋这件事
上,愧对属国。
你不仁,我不义。
倭国上下,就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大宋的声音。
其实也是他们自作多
,真正出兵帮助大宋作战的只是平氏,更准确说,是平忠正。
靠着上国的青睐,平忠正返回倭国之后,开始推行新政。
他的第一项政令,就是废刀令!
平忠正认为倭国的混
,源于武士集团做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他的设想是废除武士特权,重新招募士兵,建立起一支属于他的强兵。
然后以这一支兵马统一倭国,到时候是自己做倭国之主,还是当实际控制朝政的权臣,都看上国的意思。
反正他已经是大宋的东瀛都护了。
平忠正开始推行新政之后,立刻就遇到了剧烈的反弹。
令
讶异的是居然不是那些武士率先反对,而是普通的底层
。
没错,就是那些见到武士,要让道施礼,稍有不敬,就会被打杀的倭国普通
。
倭国
的奇葩之处,自然不必多说。就拿那些名贵的武士刀来说,为了表明刀锋锐利,在铸造好之后,甚至会用活
试刀。
给贵族服务的铸刀世家会上街随意找一个“幸运儿”,然后拿他实验刀锋如何……有时候为了实验一
刀,要死的
超过十个。
只有这种染血的宝刀,才能配得上贵族的身份。
尤其令
发指的是,居然有这种铸刀世家存在,代代传承,把工匠技能都点满了。
不得不说,真是活久见了。
按照道理讲,颁布废刀令,取消武士特权,底层百姓该极力拥护才对。
奈何这是倭国啊!
倭国的常识就是没有常识!
底层
听说废刀之后,很多
居然去哭求平忠正,不要废刀,不要废掉武士。
他们的理由也很奇葩,如果废除了武士,没
打仗,就需要他们上战场。
普通
不想承受战争的残酷,所以他们宁愿忍受武士的压榨盘剥。
第一道政令就碰壁了。
平忠正实在是接受不了……颁布废刀令,废除武士集团,那是为了天下太平,为了不受压榨。
即便
后还有战争,也会比现在每天打仗要好!
而且你们就不想挺直腰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
吗?
为了尊严和地位,投身军伍,报效国家,这不是很正常吗?
平忠正在大宋的这些年,见了太多舍生忘死的英雄,从牟驼岗到燕山府,到处都有殉国将士的丰碑。
在倭国,为什么就不行?
很不幸,不是每个
都配拥有尊严。
废刀令推动不下去,底层百姓动员不起来,原本追随在平忠正身边的势力也相继瓦解,除了一个空
的东瀛都护,什么都没有了。
没持续多久,平忠正就在忧愤之中,染病死去。
残酷的事实证明,在倭国推动变革,甚至比高丽还要艰难。郑知常好歹是弄得天下大
,才丢了
命。
而平忠正连第一步都没有走出去,就直接挂了。
还能说什么?
失去代理
之后,来自高丽的攻势越来越凶猛,倭国这边压力也越来越大。
“官家,根据臣的消息,倭国给王次翁送了厚礼,希望他帮忙周旋,除此之外,还给他派遣了一百名武士。身为朝臣,豢养这么多倭国武士,真不知道是什么用心?”陈康伯毫不客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