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成祖 > 第549章 把握命运

第549章 把握命运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赵谌从老爹这里,讨来了发展纺织业的大权,他没有半点得意,相反,赵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别说皇帝这种特殊生物,哪怕是一般有成就的家族企业,也没有这么顺滑接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是寻常作,夫妻掰那也是稀松平常。

唯独赵桓,他很脆告诉了赵谌,想要发展,就要面对后果,你有本事扛得住,就走下去,赵桓完全授权,没有半点掣肘的意思。

能做到这个地步,着实让叹服。

可越是如此,赵谌肩上的担子就越重,压力就越大。

如果成功了,一切好说,甚至他都有胆气,接掌这个天下……但是失败了,那可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赵谌思前想后,他把虞允文要来,同时还有好几位年轻的文臣学者,聚集到了他的麾下,其中就有朱熹。

赵谌跟着他们,反复商议,半点不敢马虎。

而在这几个当中,朱熹的地位很特殊……众所周知,赵桓手底下有一大批笔杆子,第一代就是衍圣公和吕好问。

如今这两位都作古了。

而第二代则是胡寅等,他们也步了政事堂。

虞允文算是第三代,不过他很快跟了赵谌,因此朱熹就是第三代的领军物……他年纪很轻,但是学问端得不错,尤其是博览群书,不管什么事,都能找出历史依据,在赵桓的身边,堪称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不管是不是认同朱熹,这位毕竟统治了思想界几百年,后世之,都不免受到他的影响,单纯从这点来看,朱熹就是个天才。而且他的私德还是相当不错的,至于后世流传他的那些伤风败俗的事,都出自政敌的攻讦,是不能作准的。

当然了,光是弄出理学这么个丧心病狂的玩意,朱熹就该千刀万剐了。

不过当下的朱熹却是在科学的大道上,一骑绝尘。

他整理先秦的著作,尤其是墨家的东西,又把沈括的《梦溪笔谈》重新再版,结合官家的气理主张,重新阐发,忙得不亦乐乎。

天赋是老天给的,至于往哪个方向努力,则是要看现实条件,一句话,时势造英雄吧!

其实朱熹更愿意在故纸堆里徜徉,只是殿下相召,他不敢不来。

“殿下,要让臣说,当下的要务不在作坊如何,丝绸多一些少一些,不了大宋的江山,真正要命的是粮食。”

赵谌微微颔首,他当然清楚这一点,这时候在旁边的陆九思就道:“朱学士,这件事殿下早就有所准备,已经从各地采购粮食,甚至还派了船只出海,总而言之,粮食是够用的。”

朱熹脸上含笑,“粮食够用,跟老百姓挨不挨饿没什么系。”

陆九思一皱眉,“这,这是什么话?粮食够了,自然不会挨饿啊!”

朱熹笑容不减,摇道:“这些子,官家让我整理历代的财税,重新编撰货殖列传……说起来,还真有点心得体会。”

赵谌也知道这事,他很是关心,,忙问道:“朱学士,财税是一国的根本,你有什么高见?”

朱熹道:“殿下,谈不上高见,只是最近的形有些变化,还望殿下能够细细思量。”

……

赵桓很早就关心财税,毕竟这是穿越者的看家本事,多少穿越前辈,可都是理财圣手,一个个活财神,赵桓也不愿意落后。

只是当赵桓真正开始从宏观角度来看货币经济的时候,赵桓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原一直以来,都缺少贵金属,别说金银了,就算铜也不够。

在汉唐之前,商品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能够勉强维持。

到了赵宋之后,况就变了。

严重的钱荒得朝野上下,挖空心思,在李元昊作的时候,仁宗朝的诸君子们就弄出了铁钱。

那一拨铁钱造成了严重的物价上涨,民怨重。

可是大宋朝上了邪路,哪里下得来,最后更是弄出了子这个恐怖的玩意。

没有储备金,又没有发钞节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货币崩塌,信用然,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党争不断……其实在金南下之前,大宋朝就已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房子了。

到了赵桓这里,他是怎么办的?

首先,自然是成立银行,尽量稳住货币,同时赵桓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以常平仓来给纸币背书。

也就是说,一贯钱引或许换不到一千文铜钱,但是绝对可以换到两石粮食。

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十多年的币值稳定。

“殿下,现在要大力发展纺织,采买原料,支付工钱,销售成品……哪一样都需要数量惊的钞币,远不是现在这么一点啊!”

赵谌点,“没错,父皇也说过了,朱学士,这里面可有问题?”

“自然是有。”朱熹沉吟道:“到了这一步,光是常平仓已经不足以维持币值稳定……殿下请想,有经商赚了大钱,眼见得市面粮食上涨,他们会什么?”

赵谌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刚刚经历一场商掀起的风,自然猜得出来。

“朱学士是说有会趁机囤积粮食?”

“不止。”朱熹道:“殿下,有些作恶,大可以直接抓了,如果有在钞币这块下手,殿下该怎么办?一样抓吗?那就是不承认官方钱引可以兑换粮食了?这个后果殿下能承担吗?”

陆九思拧着眉,反问道:“那就承认呗,又能怎么样?”

“哈哈哈!陆御史,承认了,商就能榨常平仓,到时候天下都是他们的了。”朱熹可不是危言耸听,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天下,古往今来,都是成立的。

这一瞬间,赵谌几个都沉吟起来,眉锁,高兴不起来。

这个事真让无语,想要发展工业,首先就面临两个要命的难关,一个是原料问题,一个是货币问题。

原料牵连到了粮食,而货币和粮食也勾在一起,这可不是几个丝绸作坊停工那么简单,一旦出事了,赵谌的小身板,还真扛不住。

赵谌沉吟良久,这才道:“粮食缺,从海外运进来,难道不行吗?”

这一次开的不是朱熹,而是虞允文,事实上他才是赵谌的第一谋士。

“殿下,弄到了粮食,也要有法子发下去才行,这可不是简单的事。”虞允文酌量道:“臣以为可以在常平仓之外,开设一个平价粮行。”

“平价粮行?”

“对,所谓平价粮行,就是依托常平仓,出售一些价钱相对低廉的粮食,针对一些极其贫困的百姓,可以半价,甚至更低……总之,不能饿死。这是底线!”

赵谌神色凝重,点道:“没错,我是想着富国强兵,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让百姓活得下去,不然我就是大宋的罪了。”

粮食这事还算容易,可说到了货币,这就麻烦了。

该怎么办?

常平仓不足以给货币背书,还能有什么?

眼下大宋的金银缺还是很大,铜倒是有了一些,但远远不够……货币不能捏在手里,如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这几个还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