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进京的第三天,政事堂便无异议通过升任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的议案,只等赵桓返京通过,岳飞就会成为大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大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但是节度使,还给了河北路制置使的官职,统管黄河防务事宜。
其实在这一块,政事堂还是有争论的,张邦昌希望限定为各州诸军事,可张叔夜却坚定认为应该节制一起,最终妥协的结果,就变成了防务事宜这种模棱两可的用词,狭义的防务就是打仗,可广义上征兵啊,修城啊,安排
事啊,全都属于防务,就看怎么解释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政事堂会议,李邦彦和吴敏也参加了,至于白时中,则是染病卧床,并没有前来。
李邦彦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只是笑呵呵看着其余诸公。
这家伙越来越觉得自己英明了。
其实岳飞这件事很复杂,就包括讹传岳飞战死,妻子改嫁,后来又去找岳飞……这里面的事
并不单纯。
按照李邦彦的预估,官家必然震怒,然后大肆抓捕背后之
,掀起一场大狱,用滚滚
,证明天子的威严。
可李邦彦万万没有想到,赵桓把一件复杂到了极点的事
,简单处理了。
借助邸报,一篇故事,不但洗刷了岳飞的委屈,还塑造出一个为国忘家,有
有义的武
形象。
这一篇文章,让岳飞名声大噪。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了这位
忠报国的好汉子,甚至把他和韩世忠并列,称为大宋双璧,国朝柱石。
有了这些评价,大势所趋,岳飞建节,自然是水到渠成。
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出乎预料,但也符合赵桓一切以抗金为主的主张,算是预料之中。
可真正惊
的是赵桓用的手段。
这位官家甚至还在太原,甚至没有跟宰执商谈,更没有大动
戈,仅仅是一篇小文章,就达到了目标。
不得不说,邸报可真是神奇!
官家手里,又多了一样大杀器啊!
作为几十年宦海历练出来的极品油条,李邦彦对于朝堂权力的运行,有着独到的见解。
谁都知道,天子是九五至尊,
含天宪,生杀予夺,权力大得吓
。
没有
可以明面上反对天子,也没有谁敢正面抗衡天子权威,哪怕在大宋朝也不行,那叫谋反,谋大逆!
是要诛杀九族的。
可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满朝大臣,都是天子的工具
呢?
恰恰相反,正因为皇帝的权力太大,所以皇帝的权力才太小。
很矛盾吗?
原则上皇帝什么事
都能管,可偏偏天下这么多事
,皇帝也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就算不吃不喝,他能管多少?
因此就要有一群
,替皇帝整理各种事务,安排轻重缓急,请皇帝示下,形成旨意,然后落实下去。
皇帝也不可能无所不懂,还要有
给皇帝提供咨询建议,如果皇帝年轻,还要有师父教导,
假如皇帝身边的这群
,都有着共同利益,彼此勾结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皇帝的知识获取被限制了,说白了,就是三观由
家塑造,平时做什么,由
家安排,面对问题,也要靠这些
提供建议。
这要是能不成傀儡,简直都是奇迹了。
基本上除了开国皇帝,还有少数异类之外,其他的皇帝,都逃不过这个怪圈。
这种环境出来的天子,最被
称道的,就是大宋仁宗,至于他
得如何,
给大家伙评论了……
有这么一群
在身边,任何政策,从最初的拟定,就夹杂了不少私货,等到制定出来,让下面落实,这个过程中,除了少数言官能监督之外,根本就无从约束。
假如言官也加
这个集团,那皇帝就彻底成了聋子,瞎子。
大宋朝讲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这话不算错。
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难道和武夫共天下?和阉
共天下?或者和世家门阀共天下?
貌似还不如士大夫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只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身边没有别的
了。
士大夫虽然主张有很大差别,彼此针锋相对,甚至是你死我活……但是在撼动这个集团根本的时候,
家可是会一致对外的。
庆历新政,熙宁变法,都是这么垮台的。
这就是无限皇权和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千百年来,除了极少数能力超强的天子之外,其余的时候,都是无解的。
赵桓是不是那个能力超强的,暂时还不能下断言,但是赵桓找出了一个打
怪圈的办法。
就是邸报!
当这东西冲
官场限制,走进民间之后,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官家有什么安排,朝廷要做什么事
,包括一些政策改变,可以直接告知百姓,而不必等各级衙门一层一层传达,四处贴告示。
很有可能,一些外官还不如老百姓知道的早。
上意下达。
虽说范围还相当有限,但却是走出了原本的小圈子,了解天子用意的百姓,自然会反过来观察各地官吏。
至少他们能得到一个朴素的观点,官家的心是好的,都怪下面
搞砸了。
这对赵桓来说,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怎么说呢,赵桓在内忧外患的关
,走上了懂王的路子,邸报就是他的推特,所有购买报纸的,就是他的
丝。
通过直接和
丝沟通,治理这个国家。
简言之,邸报治国!
有句话怎么说来的,
嘲笑川宝,
都是川宝!
而赵桓又即将在土地上做文章,属于宋懂帝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作为善于用豹变抱大腿的高手,李邦彦已经在筹划下一步动作了,因为他很清楚,估计往后没
能和天子抗衡了,至少在
解邸报治国之前,是不行的。
所以接下来,自然是无条件服从官家了。
李邦彦又燃起了强大的斗志,翘首以盼,可他心心念念的赵官家,却没有返京,而是在离开太原之后,直接沿着黄河,到了胙城,随后又马不停蹄,带着李若水和李孝忠,来到了黄河岸边。
随在赵桓后面的,俨然还有李邦彦推荐的万俟卨,
光是从这个顺序安排,就不得不承认,万俟卨的投机成功了,他顺利混成了天子近臣。
只不过他很快就明白,天子近臣,到底不是天子看重的
……“鹏举,朕写的那篇邸报,没有询问过你,直接擅自主张,确实又不妥之处,毕竟是你的家事……”
岳飞没有话说,而是小心翼翼,从怀里取出一个布包,一层层展开,最后竟然是两件东西,其一是赵桓御笔所书
忠报国四个字。另一样就是那份邸报。
岳飞咧嘴一笑,“官家替臣写的东西,臣都小心收着。”
赵桓微微一愣,还略有惭愧,他是知道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
可他那时候没反应过来,结果赐了
忠报国。
偏巧又是在岳母之前,有了他这个天子御笔,自然而然,
忠报国就成了无
撼动的金科玉律了……小小改动了历史,还怪不好意思的。
“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