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之离去。
看着赵桓的背影,耶律大石陷
了痛苦的挣扎。
赵桓关于西征的论断,他是认同的。
西征只属于他个
,而不属于契丹。
他走了,就真的复国无望了。别的不说,自从金
席卷大辽之后,原本很多以契丹
自居的部落,已经改
换面,成了
真部落。
再有一段时间,没准连契丹这个族群都消失了。
契丹
不同于汉
,没有强大的认同,也没有庞大的体量,更没有绵延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消失就是消失了,几乎不可能恢复。
倘若真的在乎大辽,他就必须留下来,和金
周旋,虎
拔牙,活生生从金
身上,撕下一块
,才能重建大辽。
只是耶律大石自己清楚,他其实被金
俘虏过,他太清楚金
的可怕,和金
正面
锋,他到底是胆气不足!
但就没有机会了吗?
其实还是有的。
就是刚刚赵桓所讲,宋金之间,即将
发一场决战,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大金东西两路兵马,都在迅速整顿,南下态势非常明显。
赵桓也不计一切代价,和西夏讲和,连辽国旧部这点蚊子腿都不放过。
说明什么?
这位赵官家真的
急了,他要玩命了!
一年!
大石需要一年,安顿契丹遗民,招抚
原部落,积蓄牲畜兵器,才能有一战之力……而且这一战之力,还要仅仅局限在万户规模的战役,不然金兵大局扫
,他必败无疑。
所以只有一种成功的可能,那就是赵桓在决战当中,重创金兵,不但保住了大宋江山,还牵制了绝大多数的金国主力,使得金
无暇顾及
原的状况,辽国复国,才有一线生机!
要把自己的生死存亡,寄托在昔
敌
的身上,能行得通吗?
耶律大石看着赵桓的背影消失在视线里,又低
看了看缺失的猎物,不由得陷
了沉思……
在耶律大石赶来的第二天,大白高国皇帝李乾顺,终于赶来了。
再看这位皇帝陛下,
戴通天冠,十二串白玉,一身穿戴,跟之前的赵桓,一般不二。
臭小子,看你还怎么在穿戴上压我一
!
等李乾顺信心满满赶来,却发现两个赵桓,两匹战马,同时出现,这下子可把李乾顺吓到了,怎么回事?
等他靠近一些,这才发现,根本不是两个赵桓,只是有两个
同样穿着金甲,装饰一般不二,又都戴着
盔,加上身高差不多,才被错认为两个
。
赵桓率先打招呼,“李皇兄,就等你了!”
耶律大石也跟着道:“没错,小弟已经和赵官家商议妥当,却还要请皇兄大发慈悲!”
李乾顺眨
眨
眼睛,这俩货竟然这么亲密了?
他宛如鸭子一般,端着玉带,呆呆进了三皇之会的御帐,十足状况外。
李乾顺万万没有料到,他竟然碰上了鸿门宴。
赵桓直截了当,让他
出三十万户契丹遗民,协助耶律大石在
原立足。
耶律大石也是嬉皮笑脸,苦苦哀求李皇兄,看在西夏和大辽世代友好的份上,高抬贵手,帮帮忙吧!
处心积虑,用心险恶!
诚然,大辽灭国之后,有不少族
逃到了西夏,他也收留了不少,具体数量不清楚,但二三十万户还是有的。
可问题是这是他大白高国嘴里的
,如何能吐出去啊!
“皇兄,咱们让大石林牙称帝复国,契丹遗民自然归附,你一味拦着,只会造成嫌隙,不如成
之美。朕提个方案,大宋出钱三十万缗,协助将契丹遗民
给大石林牙,正好吉时也到了,别耽误了三国结盟的大事
。”赵桓顿了顿,又道:“朕已经解除了曲端的兵权,调任文官了,总而言之,为了大局,皇兄也拿出一点诚意吧!”
李乾顺恶狠狠看着赵桓,心绪起落,很不平静,终于勉为其难地点
了。
成了!
赵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个国家终于联合起来了,之所以用联合一词,是三国远没有到同心同德的程度。可是瞧瞧地图,就会发现,三国结盟之后,产生的压力有多大!
大宋在金国的正南面,西夏在西南面,耶律大石的可敦城是原来辽国上京道的西北路招讨司,正好在蒙古
原的中部,只要他站稳脚跟,随时可以率军东进,突
大兴安岭,威胁金国上京……
至此一条对抗金国的战线,终于有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