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成祖 > 第231章 出卖儿子的赵桓

第231章 出卖儿子的赵桓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怀揣着赵桓的这篇文章,郑知常死的心都有了,他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像这些子如此危险过,说命悬一线,出生死,简直差不多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每次去金营,都是死亡如风,常伴吾身。

又是送参,又是送硬弓……如果说这几次宗望为了硬撑着,不愿意露怯,还能放他回来,现在宗望死了,他却拿着这篇不伦不类的祭文去了,绝对是十死无活啊!

上国天子,官家爸爸,家可是忠臣孝子,你怎么能这么对待家?

这货带着一肚子的哀怨,却又不敢不去……且不说郑知常去金营捅马蜂窝,再说赵桓这边,让胡寅和张浚润色之后,立刻就把这篇文章发了出去。

他们已经刻认识到了邸报的重要,现任首相就是靠着撰写邸报上去的。

一篇好的邸报,不在于文采如何了得,而在于有多少能看懂,并且愿意接受其中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讲,邸报并不是越平白越好。

假如均985,年薪几千万,都是顶级成功士,也要文采斐然,五味俱全,才能戳中痛点。

不过以现在大宋百姓的状态,还是平直一些好,用简单的语,写出本质的道理。

比如赵桓开接受了辽国对的压榨,为了海东青,死了那么多无辜的

起兵,是官民反。

这就避免了一张,就是“真,禽兽也”的文叙事,绝对客观公允。可接下来金在灭辽之后,会师南下,席卷两河。

还是报仇吗?

显然宋金之间无冤无仇,甚至还是盟友。

那为什么还要打?

自然是两种生存方式,两种行事规则……这部分有些类似华夷之辩,可仔细读去,赵桓从生存着手,比之一般的华夷之辩要刻不少。

随后赵桓笔锋一转,痛批一些汉,又批评主张戒急用忍的懦夫,最后再发出大宋必胜的预言。

抛开文采这一项,赵桓的这篇文章从立意到行文结构,再到种种判断,简直堪称佳作。

不只是一篇祭文,也是一篇上好的檄文号角。

李纲任内,所有议论,几乎都可以告一段落。

统一思想,砥砺前行!

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得稳健,顺畅,浑然天成……

“我怎么开始有点崇拜咱们官家了。”胡寅压低声音道。

张浚瞄了他一眼,“这不是大宋臣子该有的样子吗?”

胡寅绷着脸道:“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咱们官家单凭学问而言,也足以开辟一派了。”

张浚气,突然笑嘻嘻道:“那你说官家跟山先生相比,谁更高明呢?”

山先生?”胡寅大惊,声音都颤抖起来,“他,他老家也有文章大作了?”

“没有。”张浚咧着嘴道:“不过……山先生,却是来到了滑州!”

“什么?”

胡寅惊得嘴老大,突然一扭,就往外面跑,心还扑通扑通跳,仿佛是即将面前偶像的小姑娘。

当然了,这个偶像不是漂漂亮亮的割割们,而是一个快要八十的糟老子。

杨时,杨山!

就是程门立雪的那一位。

在二程、张载、周敦颐这些去世之后,当世之上,儒林之中,堪称半圣的,也就是这位山先生了。

按理说杨时一个快八十的老子了,颐养天年岂不是更好?

他没事往两军阵前跑什么?

可偏偏杨时就来了,同来的还有他的好友,大儒罗从彦,这位可是经学大师,著书《中庸说》,在士林的名气不比杨时小多少。

此外还有李侗和张九成,两个都是杨时门下,两代,四位士林名,联袂赶到滑州,堪称一件大事。

原本他们是在开封的,后来到了胙城,说是瞻仰战场,随后宗望突然毙,前面战事危险骤降,所有就来到了君前。

他们先求见了吴敏。

山先生,我已经看过了元镇(赵鼎)的书信,知道了你们的来意,先生耄耋之年,心忧百姓,着实让钦佩!”

杨时长叹道:“老朽本是华,后来迁居福建,南北百姓的辛苦,也算是略有所知。又自负读了一些书,为官许多年,受百姓供养,居家不出,愧对良知。便凭着老命,北上京城,想要为民请命,只是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又另外有了一番感慨,说句实话,老朽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了。”

杨时长叹连声,神之间,竟然颇为萧索。

吴敏顿了顿,轻声道:“山先生,你可是为了福建的银矿而来吧?数前官家还跟我和李太傅说过此事。”

“哦!”

杨时瞪大眼睛,颇为惊讶,“官家知道?”

“嗯。”吴敏点,“官家跟我们说,八闽之地,银坑铁场众多,使用的矿工也多。而矿工不同农,一年到,都没有歇着的时候,照顾自己尚且不足,更无暇顾及家,故此福建多有溺婴行为。偏偏朝廷需要金银的地方有多,要让我们想出个确当的主意来。”

“啊!”

杨时心中大诧,老脸竟然涨得通红,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官家,官家真的这么说?又或是吴相公把别的话,算在了官家身上?”

吴敏呵呵一笑,“山先生?你是怀疑在下的品,还是质疑官家的睿智啊?”

“不不不!”杨时连连摆手,解释道:“吴相公这是责怪老朽脑筋糊涂啊……可老朽真是想不到,很多只说福建路,江南西路,荆湖路等地,有溺婴陋习,多责骂百姓残忍,不配为父母。却没有像官家一般,将银场矿工和此事放在一处。诚如官家之言,近年来越发严重了,尤其是去岁,朝廷几次降旨,要求银场加倍供应,矿工苦不堪言啊!”

吴敏道:“此事我也知道,主要是为了招募兵源,不得不以金银充作军饷,鼓励士气吗!便是宫里的雕梁画栋,也都把金大漆给刮了。”

杨时又是一阵长叹,“官家尚且如此,可见是上下和衷共济,君臣一体……老朽还想着为民请命,向朝廷谏言,现在看来,是老朽无知,几乎闹了笑话啊!”

吴敏道:“山先生太过自谦了,官家一直在说,要抗金,要变法,便是一样事做好了都十分困难,如今两件事放在一起,更为艰难。越是如此,就越需要齐心协力,相忍为国。断然离不开山先生这等鸿儒大家的帮衬。回官家必定款待先生,聆听先生的教诲。”

杨时连连摆手,称不敢,甚至打算起身离去。

可吴敏岂能放过他,亲自安排住处,很快诸如胡寅,张浚这些,不断过来拜会,跟着谈论各种事务。

胡寅还拿了一本稿大纲前来拜见杨时。

山先生,吕相公主笔邸报之时,写下了《三国演义》,意在尊奉正朔,砥砺忠义,鼓舞心。如今三国演义连载完结。到了晚生主笔,官家之意是继续连载一部,名叫《水浒传》,说的是官民反,啸聚梁山之事,用意吗……应该是反躬自省,指出太上皇的弊政,其中有四大臣,还,还有师师大家的事……晚生着实不敢动笔,先生乃是士林鸿儒,硕德前辈,能否给晚生拿个主意,这种话本,怕是太大逆不道了吧?”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