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时代1977 > 第四十八章:总有一款适合你

第四十八章:总有一款适合你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无言,骂骂咧咧走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赵子瑜心稍稍有点失落,叹气:“这不是77级的,是工农兵学员,北大五四文学社的部长,他直接来找你,看来知道这是你策划的。”

林晓光有些郁闷。

他明明把潘虹推上去了,一个社长,获得利益最大的,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她当社长,当然背黑锅也是由她来,他一个编辑部部长,没理由找他算账啊。

事实证明,工农兵学员中有好同志,也有坏分子。

相当大一部分工农兵学员,都对青年文摘很喜欢,就比如士兵学员,他们从军营而来,就很喜欢青年文摘的军营岁月这个栏目,栏目里有很多涉及到军营生活的文章,比如《大校的儿》。

学员也不例外,他们喜欢生产时代栏目,里面很多工厂生产建设的文章,比如《工大院》。

农民学员也有喜欢的,比如《上门婿》。

77级和78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很多都是知青,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对青年文摘中的知青生活栏目很喜欢,比如兵团知青喜欢栏目里的《北大荒》,比如队知青喜欢的《北风那个吹》,等等。

栏目很多,文章更多。

文学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言语间蕴含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的内心感。

林晓光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它首先要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触动心,感肺腑,其他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其次才发挥作用,达不到感动心,便没法进一步触及社会功能。

只要是一个,无关好坏,他都有的闪光点,区别只在于多还是少。

就拿工农兵学员的坏分子来说,他们通过关系进大学,学习能力上又不打标,在学校里也是浑水摸鱼,甚至拉帮结派欺男霸

这些就算再差,没有谈过恋的,对诗歌也不乏喜欢。

有些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没见过父母,看到青年文摘上的思乡和乡愁,也不免为之触动。

总之,林晓光没想讨好全部

他的号是,总有一款适合你,打动一部分好就行了。

事实也是这样的,当青年文摘发行几天后,寻常时间因为在上课,来的学生还算不多,一到周末放假,很早就有寻上门。

在周末,学生们都想放松一下,清华文学社的社员们也不例外,可总得有值班。

值班的,见到这些读者寻过来,也是很无奈,后来更多,他一个接待不了,只好去向上面请示。

于是,两位社长做出决定,今天全部加班,接待读者。

读者接待工作很简单,他们有的因为看了文章很感动,一个感动也就罢了,非要找倾诉,找倾诉也就罢了,偏偏要找上青年文摘编辑部,说他们做的好,说到感动处,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你们不知道啊,我们在北大荒,那叫一个辛苦。”

“那是六九年,我刚刚从高中毕业,还没缓气,就钻进去东北的闷罐车,两天两夜,北平转了躺车,再往东北,等到了北大荒,天南海北的知青聚在一块,刚下车,倾盆大雨,连遮雨的地方都没有……”

没有上山下乡的,听到这些,感觉很新奇,却体会不到其中的五味杂陈。

林晓光虽然没当过知青,但对这些事知道的不少,体会也有一些,但比不上亲身经历的,不过数量大。

每一个知青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但别的知青的故事,他们却不知道。

而林晓光是知道的。

他写关于知青的,目的很明确,打动这些

隔一天,在学习班结束之后,清华文学社召开扩大会议的时候,他就说起这件事。

“一本读物要有个定位,它的受众,也就是读者,是一个什么群体,为什么九月刊的青年文摘很受欢迎,因为我们打动读者,准确地说,是打动读者中的知青。”

参加会议的若有所思,他继续说着。

“读者都来自天南海北,龙江的有,南云的有,胡建的有,西疆的有,工农兵子弟有,这里面绝大一部分,都是知青,远的有老三届,中间的有新五届,近的有后五界,我们只要抓住这部分,青年文摘就意味着成功了。”

“可是看九月刊,关于知青生活栏目占比重比较小,我们是要扩大吗?”刘燕追问。

她就是知青,不过没有去北大荒,而是去的南云边疆,青年文摘里关于知青的文章,对她的触动很大。

其他听到这个问题,齐刷刷盯着林晓光,包括重新履职的朱建军。

“不用。”

林晓光摇:“内容上扩大一些就可以了,栏目不用,就拿现在的知青故事、军营岁月、农村天地来说,前者全部都是面向知青的文章,军营岁月栏目中生产建设兵团占很大一部分,农村天地中也有不少队知青的。”

“要是知青比重扩大太多,我们脆把青年文摘改名叫知青文摘得了。”

教室哄堂大笑,刘燕也不禁脸红。

潘虹摆摆手,咳嗽一声,等教室安静之后,扫视着众,缓缓开:“为期一周的学习班圆满结束,同学们都很不错,顺利通过学习,就贯彻落实双百方针达成一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贯彻落实。”

顿一下,潘虹看向场中的林晓光:“就像晓光同学做的那样,在现有九月刊的基础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青年文摘做好,就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其余部门围绕编辑部,全力配合这件事。”

社长定下调子,常务副社长更是双手支持,其余五位部长也都知道浅,更多的副部长和骨,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反对。

于是事就这么定下了。

青年文摘现在是很多学生的谈资,也不是所有都是好评,当然也有不同意见。

就比如刘震云嘴里的一些

有一天,林晓光去北大读者协会,路上撞见他,两还算熟悉,之前他就有对刘震云约稿,经历过青年文摘的火热,后者对前者更是不陌生,因为他是大名鼎鼎的青年文摘,的总编。

“小光,我正有事跟你说。”

“啥事?别是新一期的约稿,被五四文学社截胡了吧。”林晓光随开玩笑。

闻言,刘震云就有些不好意思。

“是这样,有跟我说,你们青年文摘是搞大众文学,搞下里,里面的作品,文学不强,有的太俗,叫我别给你们写稿,我呢,当然没答应,不过《未名湖》那边放不下,我现在只能给你们连载这一部。”

“没事。”林晓光摇

大众文学,和英文化,从来都是死对,就像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

林晓光没想到,战争这么快来临。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