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路阳县的县令刘緈,赵虞也算是蛮熟悉了,见刘緈允许自己提出建议,他立刻就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今
上午,我仔细观察了郑乡这边工点的难民,发现在管制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首先,监工对难民的管理不到位;其次,难民的积极
不高,存在有许多偷懒的行为……”
这个提问,可谓是一针见血。
尤其是难民的偷懒问题,这件事最近始终困扰着刘緈与鲁阳乡侯。
以工代赈,这个想法本身很好,且刘緈与鲁阳乡侯此前也想的很好,认为此次他鲁阳县遭难民为祸,或许这反而是鲁阳县的一个机遇——毕竟难民的到来,使得鲁阳县得到了更多的廉价劳力嘛,倘若能借助这些廉价劳力,为县内开辟一条河渠,那么鲁阳县从此将彻底摆脱
旱的困扰。
可没想到,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打了他们的脸,许多加
以工代赈的难民,出工不出力,每
偷懒蒙混,以至于工期开启已过十
,可效率却简直低地叫
发指。
照这样下去,几时才能修成这条璟公渠?
五年?十年?
怕是二十年都修不好吧!
无奈之下,刘緈与鲁阳乡侯只能增派担任监工的
手,然而这又导致了
手方面不足的问题,甚至导致了监工与务工难民之间的矛盾。
相比较前者,后者才是最大的隐患,让刘緈与鲁阳乡侯如履薄冰,他们也不敢过多的要求那些难民,生怕引起难民的普遍不满,出现
。
此刻,见赵虞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别说刘緈,就连好面子的鲁阳乡侯亦忍不住问道:“虍儿,你想到了办法?”
“是的,父亲,就算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能极大缓解。”赵虞说得比较谦虚。
听到这话,鲁阳乡侯与刘緈对视一眼,旋即正色问道:“说来听听。”
赵虞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务工的难民会偷懒,个中原因,其一,乃是他们对我鲁阳县缺乏认同感、归属感,我今
也仔细观察了郑乡的青壮,郑乡的青壮就很卖力,为何?因为修建的这条水渠,与他们、与郑乡息息相关,他们知道这条水渠修建完毕对故乡十分有利,是故他们非常卖力。但难民们不同,他们普遍觉得,这只是咱们鲁阳县的事,与他们并无切身利益,所以才不会有多少
肯卖力。”
“缺乏对我鲁阳县的认同感、归属感?”刘緈捋着胡须问道:“那如何改变呢?”
“接纳他们。”赵虞正色说道:“真正接纳他们,由县衙新设乡里,安顿这些难民,让这些难民意识到我鲁阳县可以成为他们第二个故乡,既然是第二个故乡,那么县内修水渠之事,就跟他们就切身的利害了。”
“这个……”刘緈与鲁阳乡侯对视一眼,皱眉说道:“二公子的想法是不错,但……其中涉及到很多问题……”
赵虞当然知道这个举措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说,鲁阳县内其他乡里的态度。
在两个相邻村落会因为争抢水源、土地而闹矛盾,甚至引发两方村民斗殴的年代,别指望同县的乡里能有多好的感
,新设乡里这事说来简单,可具体实施起来却很困难,比如设置在何处,是否会引起当地原属村落、乡里的不满,这些都是作为县令的刘緈需要考虑的,可不是轻易就能拍板的。
于是赵虞拱手说道:“小子只是提供一个想法,一个建议,具体的事,还要刘公仔细考虑。”
“唔。”
刘緈点点
,抬手道:“刘某记下了,二公子且继续说。”
“是。……其二,便是工点管辖制度的不完善。我询问过郑罗、张季等
,他们表示,他们一个
每
需监视几十名甚至近百名务工的难民,一个
盯几十
、近百
,自然会有疏漏,所以个别难民才敢钻空子。”
见刘緈张张嘴准备解释,赵虞抢先说道:“我知道这是
手方面不足所导致的问题,而我鲁阳县目前也缺少监管的
手,我觉得,既然如此,不如让难民自己来监管彼此呢?我是这样想的,把这些难民以‘户’为单位管辖,少则四五
,多则八九
,五户为一伍,设伍长,从难民中推举担任;两伍为什,选择其中一名伍长担任;五什为屯,设屯长、屯副二
,由咱们县里的
担任屯长,至于屯副,则从难民当中推举,另,屯长负责与县衙
接,比如县衙的指示,刘公的指示,而屯副则负责具体将这些指示告知于底下的
,并且负责实施。……屯长监管屯副,屯副监管什长,什长监管伍长,伍长监管底下五户
家,各司其职,有功则赏、有过则法,凡事有法可依,如此一来,县衙仅一
,便可以管理少则数十
、多则近百
作业,甚至比以往更轻松,因为他只需盯着屯副即可。”
听完赵虞的话,刘緈与鲁阳乡侯陷
了沉思。
事实上,赵虞这个办法并不新奇,早在几百年上千年前,早在先秦时期,秦楚等国就已经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式,问题是,那些难民愿意接受么?再者,如何确保这些难民不会相互包庇呢?
当鲁阳乡侯毫不客气地向儿子提出了这些尖锐的疑问后,赵虞正色回答道:“父亲,刘公,我今
仔细观察那些难民,我认为,大部分的难民是希望得到安定的,如若不是荆水宛城一带天灾
祸,相信他们也不会舍弃故乡逃难至此,因此,只要不是苛刻对待他们,我相信大多数不会反对这种管理。至于是否会导致难民相互包庇的问题,我建议设置奖罚制度,让这些难民相互检举即可。……这个检举可以分两部分,其一,倘若有
偷懒遭到检举、举报,则举报之
可得到被检举之
当
的
粮;其二,被检举之
同伍的其他四户
家,当
粮减半。如此一来,非但同伍的户与户之间会彼此相互监视,不同伍、甚至不同什的难民,也会相互监督。”
刘緈听到后双目放光,抚掌笑道:“这个办法好啊。唔,在此等赏罚制度下,务工的难民自然会彼此监督,个中那些偷
耍滑的,怕是也不敢再偷懒了,毕竟再不是一双眼睛盯着他,而是几十双、几百双……好!好!不愧是二公子,乡侯,你觉得如何?”
“唔……”
鲁阳乡侯看了几眼儿子,有些含糊地说道:“还、还行吧,听上去确实可行。”
“何止可行,我都忍不住要立刻回去,叫各工点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刘緈哈哈一笑,旋即又问道赵虞道:“二公子,不知可还有别的建议?”
赵虞摇摇
说道:“刘公,鉴于我只来到郑乡一
,暂时我也没看出其他的问题……”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旋即拱手说道:“倘若刘公允许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郑乡这边的工点做出一些改变,或许其他工点可以以郑乡作为依据,徐徐做出一些改变。”
允许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边的工点做出一些改变?
这岂不就是变相地要求对郑乡工点的管理权么?
“这个……”
刘緈迟疑地看了一眼坐在屋内的郑乡长,原因很简单,因此郑乡这边的工点,他此前就是委托这位郑乡长来管理的。
而郑乡长此时亦听出了一些苗
,满脸不可思议之色。
事实上他方才就有些看傻了,鲁阳乡侯的次子,一介十岁之龄的幼童,居然能在县令刘緈面前侃侃而谈,直指工点所存在的问题。
甚至于,到最后居然还变相地向刘县令要求对他郑乡工点的管理权,这……
这位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