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215章 即将成型的磨坊

第215章 即将成型的磨坊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四行营已经离开!

松江这个大工地还在挑灯夜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累了的就躺在篝火边抽颗烟小憩几分钟,等恢复几分力气就起身再

松江城中的每个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榨自己最后一丝体力,因为,他们还是想回家的。机会虽然很渺茫,但为啥不拼一拼呢!错过今夜,恐怕连拼的资格都没有了。

整个松江城内就像是个被武装起来的要塞,眼可见的被建起来。

唐刀规划的火力构筑正在逐渐成型。

数不清的战壕将街区间的房屋联系在一起,再延伸至城墙各处。

六处大型防空则就像是个大蜘蛛,由防空各处延伸出的七八条战壕像是长长的蛛腿,蜿蜒着延展向城内各处,67军6个步兵团将以这六个大型防空为屯兵和指挥中心成立各自的防区。

另外两个步兵团则充当补充团,如果一线那个步兵团伤亡过大,他们就会顶上,至少让一线步兵团缓上一气。

每面城墙里各自开挖了六个火力点,内部以钢板和原木做支撑,以一门步兵炮或是速炮为主火力,辅以两挺重机枪为副火力。

每个火力点的上方,也就是城墙垛上,也以加固过的沙包工事为步兵掩体,足够两个步兵班进其中。为了防备城墙被寇大规模炮击步兵损失过大,每个步兵掩体后方都修建了通壕,只有军停止炮击步兵开始攻击的时候,步兵们才会从通壕登上城墙。

别看有高达六个步兵团防御四面城墙,其实城墙内部火力点加上城墙上方的阵地,一次投的兵力不过六个步兵连。

防御战,就是消耗战。

消耗的不光是武器弹药,也是命。

唐刀的结论很残酷,但却是二次大战数次大型城市防御战最终结果的证明。

数年后发于红色北极熊土地上著名的某格勒保卫战,战双方投兵力超过200万,死亡数过百万,一天的伤亡就上万,这还只是军

没能撤出那座城市的高达85万居民,在战后,只剩下1500

和那种光是看数字就能寒毛直竖的战场比起来,中双方现在投不过十来万兵力的城池攻防战简直就是小孩过家家。

但,消耗物资、消耗生命、消耗你所能想到一切的勇气,就是城市防御战的实质。

67军的步兵团都是标准团,每个团兵力达到2500,六个步兵团一万五千余,用最冰冷的命公式计算,足够消耗15

如果按攻守双方换比为1比2来计算,军想把这一万多全部消耗光,恐怕,得付出一个整编师团来作陪,就看第6师团和有着‘帝国双B’称号的18师团那一个有这个胆量了。

至于说114师团那个渣渣,唐刀根本没把他们计算在内,一个只敢带一个步兵旅团来这里的师团长,有什么可值得关注的。

除了步兵,最重要的当然是对军威胁最大的炮兵了。

26师贡献出了自己最后的四门步兵炮,被吴中将毫不犹豫的填到城墙内部火力点里去了,而那两门被当成宝贝一样的山炮却是没有多看重。

原因是家67军不缺山炮,三个山炮营和一个野炮营48门火炮的骄傲高昂着的炮让郭大军长眼珠子都是绿的,差点儿没羡慕坏了。

自然是顺水推舟把两门山炮给四行营带走了,‘土豪’67军不需要,可不代表一直苦哈哈的43军不要,那整不好就是以后43军重建时的镇军之宝。

两个重迫击炮营都被安置在距离城墙不算远的防空周围,一旦遇到军重炮和空中威胁,这些不算太重的火炮炮兵们还能扛着避一避。

但山炮和野炮不行,没工事,一旦被军侦察机侦查到位置,就是死路一条。

因为松江的纵就这么大,山炮和野炮能往哪儿转移?既然跑是跑不了多远,那就只能硬抗。

用更坚固的工事。

如此短的时间,建那种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自然是不可能了,半永固的应该还可以。

3个山炮营和一个野炮营48门火炮,都放置在以原木和沙包为主材的半永固工事中,工事不仅半沉于地下,顶部还做了伪装,为此不惜耗费力物力建了类似于屋顶的尖顶。

那都是为了避免被机侦查到。

比伪装更重要的,自然是工事本身得足够结实。

用可以做屋梁的主材切割当成工事顶部,上方再覆盖一米厚的沙土和两层沙包,基本可以硬扛75径山炮的轰击,哪怕是150径重炮,只要不是正面轰中,这种保护火炮的工事也不会被彻底摧毁。

为避免炮弹被击中引起可怕的殉,在工事附近的地下都会有一个达3米的小型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其实就是一个简陋的地,因为时间紧迫,自然顾不上什么美观不美观,地下挖出一个地,再以拆家拆下来的木柱子支撑,再挖出一个倾斜的斜面上到地面,用以方便炮手搬炮弹。

而这种用于火炮的专用工事,在四面都开了面积超过2平方的,这样基本上保证了曲型榴弹炮可向松江城外大部分地区投炮弹的角。

这些都是根据唐刀的工事构筑设计图来建造的,从一开始,唐刀就没打算让这些火炮和军火炮进行对,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距离城池五公里以内的军步兵。

那意思就是,你怎么打我,我不管,反正老子就只步兵。

那是因为,别看67军装备的辽造十三野炮和山炮基本是以克虏伯75毫米径火炮为蓝本制造的,无论程还是威力诸多能都不比军装备的四一式山野炮差,但做为攻击一方,更机动灵活的军炮兵随时可以转移阵地,而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反炮兵雷达,可以根据弹道计算出军火炮阵地。

如果有先进的无线设备,唐刀倒是可以搞回自己的老本行----特种兵,去城外潜伏,找到炮兵阵地,向己方炮兵远程报告目标坐标。

但可惜,木有,目前中双方所装备的最远程通讯装备,就是沉重的野战电台。

唐刀再如何牛,也不可能背着那样一个大家伙到处晃悠吧!

与其费弹药去碰运气和军炮兵互相压制,那不如,大量杀伤军步兵。

三个炮兵营分处三个方位,基本能保证最少有十二门炮可对四面城墙任意一个方向军步兵进行杀伤。

而做为加农炮的野炮,自然主要针对更远的区域,比如装甲目标。

为保证四个炮兵营能及时对既定目标开火,唐刀甚至将炮兵观察手的位置放到了城墙上,为此不惜花费大量力在城墙上方掏挖炮兵观察哨,甚至特意为每个观察哨都埋设了好几根电话线和几部电话。

一旦电话线被炮火炸断,不光有通信兵要负责维修,不常用的旗语也将被用上。

为此,四个炮兵营几乎将各步兵营除了主官外所有的望远镜都借光了,他们需要能在最快的时间获得炮击坐标。

这些,在67军三万大军来之前,还只不过是画在图纸上的蓝图和一堆废墟,但经过数万五六个小时的劳作之后,逐渐开始成型。

民夫们可能不是太懂,但67军和43军这些官兵可都是经历过大战的,自然是知道这些工事的厉害。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