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陛下因何造反 > 第351章 争取民心的手段

第351章 争取民心的手段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热血正直、品行端正、清正廉明、能言敢谏,这便是朝廷选拔御史的标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在士林心中,御史言官便是清流,向来占据着道德制高点。

然而成几何时,言官们失去了其该有的品质,渐渐沦为朝堂大佬们的打手,而御史言官们自己,为了功名利禄,很多也抛弃了良心,化作党争的工具,只知道胡撕咬打压政敌,根本顾不得天下苍生。

但无论如何,在张捷、钟建元这些心中,自己便是清流,论品行要比温体仁这个只知道媚事圣上的佞臣要强的多,却没想到今被温体仁劈盖脸一顿臭骂,骂他们不顾天下百姓,只知道争权夺利。

而偏偏温体仁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且很多御史自己也认为应该停征辽饷与民休息。

当然,对这些以骂战为职业的言官来说,有太多办法可以反驳温体仁。

然而未等张捷等,朱由检却不耐烦了,看向一旁的王承恩。王承恩一声高喊,朝堂上安静了下来。

“停征辽饷之事就这样定了,内阁拟文送往宫中盖印,然后由通政司发往各省。”

朱由检抛下一句话,然后起身离开了。身为皇帝,自然要乾纲独断,没时间和这些言官们蘑菇。

“退朝。”王承恩拉长了声音喊了一嗓子,然后紧随朱由检去了。

“大,咱们怎么办?”

督察院中,众御史围着张捷问道。

张捷皱着眉,一时间也没了办法。

皇帝很已经拿定了主意,根本不听自己这些言官的觐见,而内阁中,温体仁是皇帝的忠犬,首辅黄立极这段时也从来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愿,周延儒和东林党若即若离,根本指望不上,孙承宗又在朝堂上不发一言。

很明显,内阁根本不会违背皇帝的旨意,那么从辽阳撤兵,停征辽饷就成了定局。自己这些根本无法左右朝堂局势。

“要不然咱们去游说六科,让六科封驳这道圣旨?”御史徐松说道。

话音刚落,就见张捷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顿时讪讪闭上了嘴

在朝堂上,除了内阁能封驳皇帝圣旨,再就是六科了,六科给事中有对圣旨的封驳之权。但是六科不是内阁,给事中们也不过是七品小官,一般而言,是不敢封驳皇帝圣旨的,否者触怒了皇帝,必然被贬到偏远烟瘴之地。

再者,给事中们虽然是言官,和御史却不是一个系统,能不能被说服还是两说,毕竟没敢冒着惹怒皇帝去做这件事,封驳皇帝朝堂上下的圣旨,相当于打皇帝的脸。

大明立国近三百年时间,六科封驳皇帝圣旨也没有几次。

“大家不必灰心,停征辽饷咱们已经没了办法,便把矛对准孙传庭吧,都回去写弹劾奏疏,一定把孙传庭拉下马!”张捷鼓舞士气道。

......

停征辽饷的圣旨很快正式下达,通过驿递送往各省各县。

固安县某处败的村子,百十个百姓聚集在一起,这些赫然是被建掠走又被营救下来的百姓。

不过此时,这些百姓并没有丝毫劫后余生的喜悦,而是一个个脸上愁云惨淡,气氛格外压抑。

“乡亲们,咱们回乡半个多月了,除了一开始官府给了一些粮,再无理会咱们。现在粮吃光了,冰天雪地连野菜都没有,大家说说该怎么办吧?”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说道。

“过不下去了,房子被毁了还好说,怎么也能搭起避风的茅屋,但没粮食只能饿肚子,只能等死。要我说咱们别等着了,去找官府要个说法。”有说道。

“对,反正是死,怎么也比饿死强,要我说咱们抄起家伙,反了算球!”有叫道。

一听造反,很多百姓沉默了下来。造反,那是杀的罪名啊。这里距离京师这么近,必然会惹来朝廷大军镇压!凶残的建都被官兵赶跑了,就凭自己这些造反,简直是死路一条!

眼看很多脸上露出迟疑之色,身材魁梧汉子冷哼一声:“怕个球,反正是死,为何不做个饱死鬼!朝廷是王八蛋,官军也是王八蛋,没有在乎咱们这些的死活,大家想象在永平府的时候,官军对咱们动手时何等凶残,简直比建还要狠毒,咱们村里多少死在狗的官军刀下?”

想想不久前的遭遇,想想惨死的亲,很多村民呼吸顿时沉重起来。

就在魁梧汉子继续蛊惑之时,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就见一个同村汉子气喘吁吁跑了过来,“柱子哥,喜事,喜事啊!”

“老六,叫唤什么,把气喘匀了再说!”叫柱子的魁梧汉子沉声说道。

“我刚刚得到消息,皇帝下旨了,从今以后要停征辽饷。”老六满脸喜色的道。

“停征辽饷?真的吗?”在场的百姓们顿时激动了起来。

“当然真的,县城都贴出告示了。”老六说道。

“太好了,这下子会好过很多。”有喜悦道。

在很多记忆中,万历四十年以前,大家的子还能过得去。虽然仍然要皇粮国税,但叫了税后,剩下的粮食还够一家吃的,至少饿不死。

可是只从朝廷加征辽饷,大家的子便渐渐过不下去。朝廷看似加征辽饷不多,一亩田也就几厘银子,可是到了县里,差役们前来征税可不再是几厘,而是几分。原本完税剩下粮食还勉强够一家吃的,再了辽饷顿时就不够了,官府差役如狼似虎,很多家被追饷被迫卖地甚至卖儿卖

当然其中子过不下去还有天灾等其他的原因,但是在很多眼中,子便是从朝廷加征辽饷那时开始,过的越来越苦。

现在皇帝下旨停征辽饷,对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福音,这意味着他们子会回到从前,至少辛苦劳作一年能够填饱肚子。

“陛下圣明啊!”当即便有百姓感激涕零道。

“陛下圣明。”其他百姓也纷纷说道。

“哼,你们别傻了,停征辽饷又如何?”叫柱子的壮汉却冷哼道,“咱们现在缺衣少食,连十半月都挺不住,还是想想现在吧!”

百姓们顿时冷静下来,是啊,若是连现在都挺不过去,停征不停征辽饷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柱子哥,各位乡亲,还有一件喜事,陛下已经派运送粮食来固安了,大家不要担心,饿不着的。”老六又道。

“真的吗老六?”

“你没骗咱们吧?”

百姓们惊喜的道。

“我没瞎说,是县城的告示上说的,我回来的时候还听说,陛下派出送粮的队伍已经到了三水村了。”老六赌咒发誓道。

三水村据此不过二十里,一来一回也就大半时间,百姓们这下不再怀疑了,纷纷道:“柱子哥,派去三水村看看吧。”

看着乡亲们激动的样子,柱子很是无奈,经历了永平府之战,目睹很多亲惨死在官军刀下,柱子对朝廷再无一丝好感,一心想拉着村民们起来造反。可是看着他们这副样子,柱子知道想让他们追随自己造反恐怕很难。

派去三水村的很快回来了,老六说的是真的,皇帝真的派送粮来了。

第二上午时分,一队马开进了村子,百十护送着十几辆大车,车上装的满满腾腾。

当一个麻袋从车上搬下解开绳子露出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